我市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脫貧攻堅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堅持底線思維、突出問題導向、加快補齊“短板”,打好脫貧攻堅戰。市扶貧辦昨透露,我市扶貧攻堅取得五大決定性成果。
2019年初在庫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脫貧,達到人均純收入7000元/年的標准。建檔立卡人口實現100%參保登記、100%為其代繳全部最低標准養老保險費、100%享受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全市簽約家庭醫生和電子健康檔案達到98%以上。
經濟薄弱村脫貧成效明顯。數據顯示,我市13個省級、92個市級經濟薄弱村集體收入均超過45萬元,89個村每村300萬元的物業項目建成達效,60%符合條件的村均建立新型合作農場。“十三五”期間,全市確定對92個經濟薄弱村實行專項扶持,重點支持經濟薄弱村購置物業用房,每個項目籌資規模在300萬元左右。截至2019年底,89個村的項目已完成,項目形成不動產總面積7.11萬平方米、村均798.61平方米﹔2019年帶來收入1506.33萬元,村均16.93萬元。在此基礎上,我市將經濟薄弱村扶持與高標准農田建設、新型合作農場建設工作有機結合,把經濟薄弱村全部納入建設范圍,優先給予政策支持,增強了經濟薄弱村增收和發展能力。
黃橋革命老區富民強村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完畢。149個村均按每村50萬元的籌資標准全部實施物業項目,2019年收益約6.5%。其中,海安3個鎮52個村實施標准廠房項目,2019年收益率達6%﹔如皋11個鎮97個村實施物流項目,2019年收益達7%。
“兩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實到位。“兩不愁”即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十三五”期間,我市把農村低保、五保、省級建檔立卡戶、貧困殘疾人等四類對象作為實施危房改造的重點,對建檔立卡戶住房情況重新進行排查定級,目前,1603戶危房全部修繕改造到位。此外,適齡兒童全部享受政府助學金資助,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中的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全額補助。2019年,全市發放政府助學金7708萬元,享受資助學生106400人。
扶貧體制機制更加完善,“機關幫村、干部幫戶”、“陽光扶貧”季度督查體系、低收入人口預測預警機制等全面建立﹔城鄉低保標准一體化、支出型貧困人口救助、基本照護保險、先診療后付費等全面推行。(記者唐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