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20條政策助推養老服務向“品質養老”發展

2020年09月17日11:51  來源:南通日報
 
原標題:助推養老服務向“品質養老”發展

目前,南通總體呈現老齡人口規模大、發展快、空巢多、高齡化趨勢明顯的特點,已成為全國地級市中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由市政府牽頭的《關於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於日前正式出台,破解當前養老服務發展突出矛盾和瓶頸問題,助推養老服務實現從“基本養老”向“品質養老”的跨越式發展。

細化政策,打通“堵點”“痛點”

老有所養、老有所依,過上幸福的晚年生活是每個老年人的心願。如今,我市養老服務質量不斷提升,智慧養老、虛擬養老、老年大學等多元化服務讓老年人找到了生活的自信和快樂。

國家、省、市層面高度重視養老服務工作,近年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障,讓每一位老人都能生活得安心、靜心、舒心。2019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同年12月,省政府出台《關於進一步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對養老服務發展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

此次市政府出台的《實施意見》,結合地方實際,提出的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養老服務要素保障等5個方面共計20條具體政策措施,正是從養老服務總體質量不高、綜合監管機制不完善、養老服務力量薄弱等制約發展的“堵點”“痛點”著手,逐個打通問題“要害”,破除發展障礙,激發市場活力,以進一步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

醫養結合,推廣“鏈式”養老

不少老人反映,遠程醫療服務無法滿足需求,他們更需要的是日常的照料,這樣有助於良好身體狀態的維持。記者注意到,《實施意見》中關於“推廣鏈式養老”的做法正是對該需求最直接的回應。

依照機構、社區、居家、醫護“四位一體”的鏈式養老服務模式,當前,政府正在加快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負責人介紹,我市鼓勵各類養老機構設立居家社區服務部,同時大力推進綜合性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社區長者驛家”建設,為有需要的社區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居家照護、機構托養、康復護理等服務。

在醫養深度結合上,我市著力健全全市統一的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實行照護保險市級統籌。重點推進城鎮街道社區護理站建設,按照規劃,未來每個城鎮街道至少配置一家社區護理站﹔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及時納入醫保及基本照護保險協議管理﹔鼓勵鄉鎮醫院(衛生院)利用閑置床位改建或增設養老護理院。

此外,農村養老同樣是政府關注的重點。《實施意見》特別提到了農村敬老院改造建設工程和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改造轉型工程,前者旨在通過改造升級照護型床位,提升失能(失智)特困人員集中照護能力﹔后者則通過推動農村敬老院轉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提升養老服務綜合保障能力,進一步補齊農村養老短板。

服務民生,明確資金保障

居家適老化改造是今年我市啟動的民生實事項目之一。據介紹,該項目主要採取政府補貼等方式,對所有納入特困供養、建檔立卡范圍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按照《無障礙設計規范》給予最急需的適老化改造。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同步開展,通過住區無障礙改造、增設為老服務設施、加裝電梯等措施,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適、便利的社區養老環境,力爭到2022年全市30%的老舊小區完成適老化改造提升。

此次出台《實施意見》,還對資金和設施規劃保障政策予以明確。

我市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建設專業養老護理院,調整提高護理型床位一次性建設補貼標准,從2020年起,對以自建產權用房舉辦的養老護理院,每張新增護理型床位給予15000元的一次性建設補貼﹔以租賃用房舉辦且租期5年以上的養老護理院,每張新增護理型床位給予8000元的一次性建設補貼。按照養老機構評定星級,從低到高給予機構每人每月100-300元的運營補貼。同時,提高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相關補貼,不斷增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能力。到2022年,全市各地福利彩票公益金用於支持發展養老服務的比例不低於55%。

與此同時,建立住宅區公益性配套養老服務用房將實行“六同步”(即:同步規劃、同步審批、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同步權屬登記)工作機制。新建住宅小區按每百戶不少於30平方米的標准配建公益性養老服務用房﹔已建成的住宅小區採取政府回購、租賃等形式,按每百戶不少於20平方米的標准調劑解決到位。配套養老服務用房驗收合格后,由建設單位移交縣(市、區)政府,由民政部門履行監管職責,確保養老服務用途。鄉鎮(街道)規劃的養老服務設施用房以及政府閑置房產資源用於養老服務的,交由承擔本轄區政府購買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的企業或社會組織低償或無償使用。 本報記者 李彤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