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賈汪縱深推進河湖長制:河湖長治澤潤民生

2020年09月18日16:44  來源:徐州日報
 
原標題:河湖長治 澤潤民生

潘安湖濕地公園。 徐報融媒記者 孫井賢 攝

◎徐報融媒記者 蔣新會 通訊員 史俊文

九月初秋,駐足潘安湖濕地公園,池杉紅艷,蘆葦青青,水鳥翔集﹔漫步千年運河之畔,樹木繁茂,航運通達,一派繁榮。俯瞰賈汪,山川秀麗,碧水悠悠,一個個水利風景區宛如珍珠鑲嵌在泉城大地。這一幅幅人水和諧的秀美畫卷背后,是一個個令人贊嘆的治河護河探索實踐。

賈汪又稱泉城,境內河湖眾多,水系發達。而130余年的煤炭開採導致境內沉陷地累計達13.32萬畝,村庄道路沉陷、生態環境惡劣,為這座“百年煤城”背上沉重的歷史包袱。近年來,賈汪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水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靈魂,時時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把水環境治理貫穿到生態修復全過程。各級河湖長以身作則、身體力行,以實際行動踐行河湖長職責。當地生態環境有效修復,生態空間有效拓展。

組織體系根基牢 河長垂范“見行動、見成效”

賈汪區委、區政府緊緊圍繞科學配置水資源,保障水生態和水安全的目標,堅持黨政同責,全面筑牢河湖長制組織體系。共落實區、鎮、村三級河湖長211名,實行流域性、問題突出的河湖由區總河湖長兼任河湖長工作模式。實施“一河長雙助理”工作體系,將職責和任務落實到具體人員,切實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分級負責,全面覆蓋的網絡化管護機制。賈汪區各級河湖長盡職盡責,巡護河已成常態,河湖長制工作已由“見河湖長”全面轉向“見行動、見成效”。

面對河湖“兩違三亂”涉及戰線長、歷史遺留問題多,監管難度大的壓力,賈汪區迎難而上。京杭運河不牢河賈汪段和西老不牢河是兩條問題最多的河道,區委書記、區總河湖長張克親自督戰,現場辦公,共清理西老不牢河網箱3439個,圍網40萬平方米,一舉解決了該河道近30年的違養問題,恢復了河道生態,確保防洪安全。完成省交辦京杭運河不牢河賈汪段問題清單5項,市級問題清單239項。完成沿京杭運河不牢河賈汪段堤防整治和岸坡水保恢復近10公裡。河湖“兩違三亂”專項整治工作以來,賈汪區共發現問題並形成任務交辦3000余件,完成違法建筑拆除面積近20萬平方米,水管理、水秩序有效提升。

創新實踐探索實 長效管護“多精准、多底氣”

賈汪區各級河湖長和河湖長辦積極探索河湖長制+新模式。推行“黨建+河湖長制”模式。強化黨建引領,促進黨建與河湖長制落實有機融合,成立黨員志願者護河隊伍,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配合各級河湖長開展“巡河、管河、治河、護河”工作。實行“河湖長+檢察長+河湖長助理”模式,建立聯合巡查、聯合督查、聯席會議等十項機制,形成全區域水環境和資源保護合力,確保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無縫銜接。

施行“紀監+河湖長制”結合共管,通過賈汪區污染防治監管平台,強化紀委監委與河湖長制辦公室的協作配合和監督制約,提高了干群認識,形成工作合力。組建河湖長制民間“三支隊伍”,全區共招募民間河湖長、志願者、監督員209名,帶動更多居民參與河湖管理保護。

隻有解放思想,才能實現新發展。賈汪區大膽借助新媒體新技術推動河湖長制工作開展,舉辦“尋找最美樣本河道”微信公眾號投票活動﹔利用無人機技術,構建地空結合、人機結合、立體交叉巡河的模式﹔與區廣播電視台合作,聯辦“水潤賈汪”專欄,對河湖長制工作成果、水生態建設情況、“兩違三亂”專項整治進行專題報道,提高全社會知水愛水護水的熱情。

注重評比力度強 考核激勵“促整治、促履責”

河湖長制工作落實情況如何,必須有一個衡量標准,也應有相應的激勵政策。賈汪注重考核評比機制,主動將河湖長制工作同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攻堅同部署、同落實,發現問題及時交辦、催辦、督辦,及時問責﹔每年投入500萬元以獎代補資金用於河湖長制工作推進,定期考核各鎮(街道)河湖長制工作開展情況,讓干得好的有榮譽、得實惠,干得差的有壓力、丟面子。

目前,賈汪區生態文明建設歷經多年的艱辛治理修復,由昔日“百年煤城”蝶變為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國家生態修復示范區、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被確定為江蘇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特別是水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先后成功創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1家、省級水利風景區5家、“水美鄉鎮”3個、“水美鄉村”22個,潘安湖獲“助推綠色發展建設美麗長江”全國引領性勞動和技能競賽美麗河流(湖泊)榮譽稱號、省級“生態樣板河湖”稱號,督公湖、臨城河、真旺河等22條區、鎮、村級河湖樣本基本打造完成,水生態明顯改善,人民滿意度、幸福感明顯提高。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