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出爐的江蘇民企3個百強榜單,傳遞出哪些強信號?

2020年09月21日23:45  來源:新華報業網
 
原標題:深度解讀!最新出爐的江蘇民企3個百強榜單,傳遞出哪些強信號?

觀察江蘇經濟發展走勢,有許多窗口和“晴雨表”。作為民營經濟大省,一年一度全省民營企業百強榜單最受關注。21日,省工商聯聯合省有關單位發布2020江蘇民營企業200強、江蘇民營企業制造業100強和創新100強。相比以往,民營企業百強榜單擴容到200家、增設創新100強榜單,傳遞出哪些重要信號?

企業做大做強,百強榜單適時擴容

連續多年發布全省民營企業100強后,今年江蘇發布民營企業200強。“廣大民營企業持續做大做強,榜單適時擴容,更能全面反映江蘇民營經濟發展的最新態勢。”省工商聯黨組書記顧萬峰介紹,榜單以2019年度企業的營業收入排序。

躋身200強,門檻有多高?梳理榜單發現,入圍門檻是年營業收入42.79億元,其中,前100強入圍門檻是161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蘇寧控股集團以6652億元的年營業收入高居榜首,恆力集團5567億元、中南控股集團2821億元,分列第2、3位,沙鋼集團、盛虹控股集團、南通三建、中天鋼鐵集團、海瀾集團、澄星集團、亨通集團、協鑫集團位列第4-11位,年營業收入均超過1000億元。這意味著江蘇千億級民營企業比上年增加1家,龍頭引領效應進一步彰顯。

面對紛繁復雜的外部環境,廣大民營企業始終保持定力,持續創新、銳意進取,在加快轉型中推進高質量發展——

看利潤,200強企業年營業收入總額6.5萬億元,資產總額4.44萬億元,利潤總額2523.23億元,稅后淨利潤1986.7億元﹔

看納稅,200強企業納稅總額1869.17億元,納稅額超過10億元企業40家。其中3家企業納稅額均超過100億元,分別是恆力集團303.53億元、沙鋼集團126.88億元、中南控股集團100.3億元﹔

看就業,200強企業員工總數280.14萬人,員工人數超過1萬人的企業65家。其中4家企業員工數均超過10萬人,分別是蘇寧控股集團28.01萬人、南通四建集團16.9萬人、蘇中建設集團14.16萬人、南通二建集團10.52萬人﹔

看分布,全省13個設區市均有企業入圍200強。其中,蘇州市53家、無錫市37家、南通市32家、常州市23家、南京市17家。

“入圍門檻保持穩定、經營效益穩步提升、納稅就業貢獻有力,充分說明江蘇民營經濟的韌性和活力。”省工商聯副主席周潔分析說,特別是在今年這個特殊時期,廣大民營企業增強信心、迎難而上,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爭取全年發展好成績,非常不容易,值得點贊。

聚焦實體經濟,夯實江蘇發展的根基

江蘇重實體、抓實體、優實體、強實體的實踐充分証明,無論經濟發展到什麼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江蘇推動高質量發展、在激烈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所在。

在民營企業200強榜單中,制造業佔據主導地位。第二產業入圍企業160家,其中,制造業企業123家。

同期發布的民營企業制造業100強,更是彰顯“硬核”力量——入圍門檻70.34億元,比上年增加12.61億元﹔營業收入總額3.8萬億元,資產總額2.62萬億元,利潤總額1541.8億元,稅后淨利潤1244.6億元。從地域分布看,蘇南79家企業上榜制造企業100強。

位居制造業100強首位的恆力集團,是江蘇制造業的優秀代表。近年來,恆力以“從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全產業鏈發展為主線,從穩投資、穩就業、保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等高度布局重大項目,在國際市場萎縮的背景下,企業效益不降反增,彰顯了企業全產業鏈與規模優勢的競爭力。“將全力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自加壓力、主動作為,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恆力集團董事長陳建華表示。

“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深入實施,‘兩新一重’建設加快推進,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正在形成,都為制造業企業提供了廣闊空間。”顧萬峰表示,廣大民營企業要把握新形勢、抓住新機遇,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平,助推江蘇經濟乘風破浪、行穩致遠,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首設創新百強榜,釋放強勁“第一動力”

廣大民營企業既是經濟增長的“主力軍”,更是科技創新的“主動力”。今年,江蘇省工商業聯合會聯合省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首次評選全省民營企業創新100強。

“創新榜單主要圍繞企業產品市場佔有率、研發投入、專利數量以及擁有的核心技術等,綜合測評,力求把創新成果好、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突出、成長性好的優秀民營企業推選出來。”省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孫斌介紹,入選企業主要集中在生物與新醫藥、新能源與節能、電子信息、先進制造與自動化、新材料、資源與環境、高技術服務等領域,恆瑞醫藥、天合光能、亨通光電、中天科技、常熟開關、蘇博特新材料、通富微電子、遠景能源、沙鋼集團、豪森藥業位居前十強。

細細梳理,這個百強榜單令人稱贊——

從創新投入看,入選企業去年研發經費投入佔比3.2%,研發人員比例15.9%,新產品貢獻41%的銷售收入。所有企業均建有研發機構,全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戶均擁有有效專利322件,戶均擁有有效發明專利95件。

從經濟效益看,入選企業去年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774億元,實現利稅765億元,平均銷售利稅率11.3%。其中,規模超百億元13家、50億元以上15家、10億元以上43家。

從行業影響力看,49家企業躋身省級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庫,34家企業榮獲國家或省科學技術進步獎,41家企業參與或主持國家標准、國際標准制定,7家企業進入科創板,行業影響力、帶動性強。

從管理水平看,入選企業普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質量保証體系、知識產權和品牌管理體系,重視高端科技人才引進培養,碩士以上學歷人員佔從業人員比重達4%。

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必須緊緊抓住創新這個“牛鼻子”,補短板、強弱項。創新百強企業更要多一分擔當、多一份貢獻。常熟龍騰特鋼是為數不多入選創新百強的鋼鐵企業,按照差異化特色化、細分行業奪冠的發展戰略,公司三大拳頭產品—熱軋船用型鋼、高強度預應力混凝土用鋼棒和高端熱軋耐磨鋼球的產量和市場佔有率穩居全國首位。

“企業家要胸懷‘兩個大局’,做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努力把企業打造成為強大的創新主體。”龍騰特鋼董事長季丙元介紹,將面向全球市場、科技前沿、重大需求,下大氣力持續攻關核心技術,育新機開新局,在引領行業發展、服務國家大局中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責編:耿志超、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