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泗洪墊湖村:江蘇農村改革第一村成康居示范村

2020年09月23日07:24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江蘇農村改革第一村”成康居示范村

臨近中秋,位於泗洪縣上塘鎮墊湖村的雅布朗紡織公司的老總馮增南特別高興,因為手頭接到了好幾個大訂單,足夠生產到明年春天。

企業訂單多,員工天天忙。41歲的墊湖村村民任玲在車間務工,是墊湖村蝶變的親歷者,“每個月能拿到3000多元工資,步行10分鐘就能到廠裡,這樣的生活,滋潤!”

墊湖村在上世紀70年代是遠近聞名的“要飯庄”,“破草屋,漏風牆,扯把稻草就當床……”這首廣為流傳的順口溜,曾是墊湖村真實的寫照。1978年,敢為人先的墊湖人邁出“大包干”的改革步伐,實現了由靠救濟糧生活到向國家出售余糧200多萬公斤、花生450萬公斤的巨變,被贊譽為“江蘇農村改革第一村”。

上塘鎮黨委書記蔣朝輝介紹,墊湖在全省率先包產到戶,讓墊湖人吃飽了飯,但到了上世紀90年代,墊湖村在農業現代化、工業化的進程中漸漸落伍。1992年,上塘農民人均純收入僅504元,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農民住的多是矮小簡陋的泥草房,穿的是清一色藍布衣裳。這一年,墊湖村成了省定經濟薄弱村。

窮則思變。2009年,墊湖村在全縣率先推行土地集中流轉、人口集中居住、工業項目集中建設。短短幾年,全村1.3萬畝耕地全部完成流轉,建成千畝優質稻米基地,培育出“上塘貢米”品牌,畝均年增收400多元。13個自然村的1460戶農戶告別茅草房,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樓房。

2014年,墊湖開始向高效農業進軍。村裡建起20畝的碧根果育苗基地,6年之后,這個小小的育苗基地擴大到1300畝,帶動10個村級土地股份合作社、28戶低收入農戶參與入股,畝均年收益達1.5萬元。

土地集中后,“富余”勞動力往哪兒去?如何保障離開土地的農民收入不減,過上幸福的生活?墊湖村啟動建設創業園,先后建成5.6萬平方米的標准化廠房,易中和純淨水廠、春塘紡織、佳悅紡織等企業陸續入駐,帶動600多人就業,人均月薪3000多元﹔村裡還引進華芯電子、博萊特照明等10多個“三來一加”產業項目,800多名留守婦女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58歲的村民周茂服過去從事生豬收購,后來生意下滑,村干部介紹他到村企天悅紡織廠當保安,月工資2600元。一年上班的收入,加上自家15畝土地的流轉租金,周茂服全年收入達4萬多元。

以往,墊湖村有上千人在外務工,現在有七成回到村裡創業就業。

行走在墊湖村,一排排樓房鱗次櫛比。75歲的余年武老人笑容洋溢:“我家140多平方米的小樓,拆遷補償款5萬元,自己再掏2萬元,非常劃算,房子不比城裡差。”

從中心小學、便民超市到村衛生室﹔從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到沼氣站﹔從游步道、燈光球場到主題公園﹔半小時一班的公交車直達村口,二十來分鐘就能進一趟縣城……一應俱全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讓村民們的幸福感觸手可及。

去年,墊湖村所有建檔立卡戶全部實現脫貧,截至今年7月底,人均年收入已超過7500元。預計到年底,村集體經濟收入將突破200萬元。今天的墊湖,不僅包攬了省康居示范村、省生態村、省文明村等獎項,還先后獲得全國社會扶貧先進集體、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等榮譽。(徐明澤)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