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村“雙創”展會舉行:就業增收奔小康

2020年09月25日07:15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創新創業添活力 就業增收奔小康

923全球農產品直播電商節現場。 吳 瓊攝

923全球農產品直播電商節現場。 吳 瓊攝

9月22日至24日,全國新農民新業態創業創新大會在南京市溧水區舉行,這是我國農村“雙創”領域層次最高、規模最大、陣容最強的展會。大會期間,全國農村創新創業項目創意大賽總決賽、全國農村創新創業成果展、923全球農產品直播電商節等豐富活動,全面展示“三農”領域的新變化、新成果。

返鄉創業,共奔小康

“創新創業添活力,就業增收奔小康”,24日舉行的展會主論壇邀請多位全國農村創業創新代表人物進行分享。蘇州太湖雪絲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毓芳第一個發言。

“我剛創業時,蠶桑生產的機械化率僅為5%,產業嚴重萎縮。”胡毓芳說。她帶領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共同創業,探索標准化、機械化、智能化的蠶桑產業高效發展之路。為了給怕冷怕熱又怕干的蠶寶寶們創造最好的生長條件,太湖雪基地建成6個智能小蠶共育室、28個智能大蠶房,遍布傳感器、監測儀等智能裝備,基本實現自動調節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和光照強度。

太湖雪還主動擁抱互聯網,把產品賣到海內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海外訂單大幅縮減,倒逼企業緊跟市場潮流,試水新業態——直播賣貨。“初次嘗試與網紅合作,就實現5分鐘300萬元的銷售業績。”胡毓芳說。

“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昔日種桑養蠶的盛景在蘇湖地區已不多見。但胡毓芳為了重振絲綢產業、留住鄉愁,毅然放棄安穩工作,返鄉創業、大膽創新,接連攻克傳統蠶絲被板結發硬、移位變形兩大先天性弱點,把絲綢這個傳統產業做成朝陽產業,讓全世界感受蘇州‘太湖雪’絲綢產品的魅力。”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楊時雲表示,近年來,全省上下把新農民新業態創業創新作為重要抓手,積極搭建平台,樹立鮮明導向,先后推出“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實施農業農村重大項目、舉辦全國“雙新雙創”博覽會等,充分激發創業創新熱情,涌現一大批“雙創”主體。目前,我省創建7個全國農村“雙創”典型縣、87個全國農村“雙創”園區和9個全國農村“雙創”孵化實訓基地。全省返鄉“雙創”人員共有40多萬,先后創辦各類主體2.5萬個,帶動近50萬人就業,成為加快鄉村振興的有生力量。

大膽創新,前景無限

我省共有5個項目入圍全國農村創新創業項目創意大賽總決賽,記者在決賽現場聆聽他們的創業故事。

南京漁管家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兼CEO陸超平是南京農業大學的博士,這次獲得初創組第一名。他和團隊整合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測繪、水質檢測、衛星圖片和模型計算藻類懸浮物等技術,打造出“智能漁管家”系統。“養殖戶點點鼠標,就能了解魚苗、蝦苗生長情況,監測水質、投喂情況。”陸超平說,希望通過比賽,將此項技術推向全國,“有了這項技術,穿著西裝養魚可以成為現實”。

一片植物葉子,可“克隆”出上萬株苗。這是“月季姐姐”、南京林業大學園藝學博士鄭萍的“發明”。6年前,鄭萍來到宿遷泗陽縣,開始建設花卉組培基地,月季、綠蘿、竹芋、紅掌,別人一年才能培育出的苗量,在這裡隻要3個月。“這兩年,我們從植物組培技術研發中心到無菌冷庫,從溫室玻璃花房到1500畝室外花卉苗圃,實現一片葉生長為上萬株健康美麗的花苗。”鄭萍研發的鮮花面膜、鮮花酒等鮮花制品受到消費者喜愛,這讓她看到鮮花產業的巨大潛力。“今年,公司又擴建600畝月季主題公園,收集2000多種月季的種質資源圃,未來還將建設一個月季博物館,每年開一次月季觀賞大會。”

江蘇阿農物聯網有限公司董事長、90后新農人蘇婷鳳出生於農村,“我從小就立志通過技術讓種地不再這麼艱辛。現在,我們公司研發的農業物聯網設備,技術領先全球,設備包括農業數據監測系統、溫室及灌溉自動化控制系統等,可以監測影響農作物生長的全環境因子,如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光照等。如果某項環境因子過高,農戶隻要在手機APP上按下指令,系統就可以實現自動灌溉、施肥、控制溫室基礎設施等。”

直播電商,溝通城鄉

大會期間舉行923全球農產品直播電商節暨首屆全國農村電商(白馬)高峰論壇,縱論農村直播電商發展機遇。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委常委、副縣長曹文飛是一位“網紅”縣長。借助直播平台,他3個月積累10多萬粉絲,賣出100多萬元農產品。“我們正在培育88名第一書記,希望能從中至少打造出30個帶貨網紅。”曹文飛說,要培養更多差異化、個性化本土網紅,讓所有農民參與直播帶貨,搶抓新機遇。

歌手繆杰從2015年開始,就帶著自己的助農團隊前往上百個村縣,幫助農產品銷售困難的農戶把農產品賣出大山。“全國的好產品我們都搜集得差不多了。”繆杰說,很多明星主播不願觸碰農產品,因為一旦由於天氣、物流等不可抗力導致產品質量問題,對自身信譽將帶來負面影響。“我們團隊每到一個地方就手把手教農民打包、發貨,把品控做到最好。”

農產品相對工業品來說,可變的花樣不多,要靠設計創造價值。中國網“創新中國”講師蘇然現場分享“缺點變優點”的案例。“我們發現一個地方種植了白瓤西瓜,雖然很甜,但是消費者不接受白瓤,沒人買。於是我們把瓜切開,變成一小塊一小塊,打造冰激凌質感,創造‘北海道牛乳瓜’這一新品類,成為爆品,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直播電商,溝通城鄉。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黃非介紹,在政府引導和市場驅動下,我省農產品網絡營銷蔚然成風,大閘蟹、小龍蝦、咸鴨蛋、鹽水鴨、水蜜桃以及花卉綠植等特色農產品,通過電商平台、直播帶貨等渠道暢銷全國乃至海外,做大做強一批“蘇”字農產品品牌,涌現出一批優秀電商創業帶頭人,形成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的電商集聚區。(吳 瓊)

(責編:蕭瀟、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