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至20日,一場全國性的旅游發展盛會在美麗的浙江衢州江山市舉行,從各省級文旅行政部門分管全域旅游工作的負責同志及相關業務處室負責人,到首批71家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人民政府分管文旅工作的負責同志及文旅行政部門負責人,大家齊聚一堂,參加2020年全國全域旅游培訓班暨首屆全域旅游發展綠色對話,共敘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的經驗與方法,探索推動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現實路徑。
在19日的培訓班上,賈汪區作為全國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區委書記張克應邀參加並就本地全域旅游再出發作交流發言,掀起了全國各省區市推進全域旅游及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新熱潮。
塌陷地上建起生態新城 融合創新謀發展
“素有‘百年煤城’之稱的賈汪,是江蘇省唯一一座資源枯竭城市,自掘井建礦以來,賈汪區累計出產原煤3.6億噸,為江蘇省乃至全國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長期的煤炭開採給賈汪留下了巨大的採煤沉陷區,轉型同發展重任在肩。”張克說,賈汪區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補齊生態短板作為突破口,把全域旅游創建作為推動資源枯竭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工程”,打造出資源枯竭城市全域旅游發展的“賈汪模式”。
從“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賈汪大力推進生態修復再造,實施採煤塌陷地治理、荒山綠化、水系治理三大攻堅戰,重點打造潘安湖旅游集聚區和大洞山旅游集聚區,建成大洞山、潘安湖、督公湖、鳳鳴海4個國家4A級景區,形成了核心景區引領、次級景區配套、中心城鎮支撐、村落廊道聯結的全域旅游空間格局。
“旅游要有內涵、要有特色,還要能富民。隻有堅持深度融合,做好旅游富民大文章,旅游業才能持續發光發熱。”張克說,賈汪區以鄉村旅游帶動鄉村振興,把旅游業打造成富民產業,成立了旅游專業合作社28家、香包合作社10家,建成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兩家及鄉村旅游點21家,投資6000萬元打造總長度27公裡農谷大道農文旅融合產業帶,形成了一條集農耕體驗、蔬果採摘、休閑度假等為一體的景觀大道、富民大道、產業大道。
近年來,賈汪區先后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區和十家重點聯系縣(市)區之一﹔連續兩年被國務院通報表彰為落實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區,連續三年被國家發改委評為國家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績效考評優秀等次﹔獲批全國第三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生態修復示范區﹔2019年度,賈汪區在全省縣(市)區考核中榮獲推進高質量發展爭先進位綜合獎第一名。
美麗資源轉化綠色經濟 久久為功強舉措
“產業結構偏重、城市功能不強、生態基礎條件不好,是賈汪發展旅游業需要面臨的實際問題。如此條件下還能夠取得一批‘金牌子’,光鮮背后付出的艱辛與汗水,難以想象。”張克認為,發展全域旅游需要增強思想自覺,從根本上增強發展全域旅游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近年來,賈汪區把發展全域旅游作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作為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有力抓手,上下聯動推進,形成了對全域旅游發展認識不斷深化、路徑逐步精准、措施更加有力的良好環境,強力推進了全域旅游向更高質量蓬勃發展。
張克說,賈汪區通過大力實施三大攻堅戰,把生態短板漸漸變成生態優勢。通過多年的辛勤耕耘,賈汪區旅游“窪地”如今已成為淮海經濟區旅游“熱地”,這些成績是干出來的,也是拼出來的。未來,賈汪區將在鞏固創建成果的基礎上,堅持不懈、接續奮斗,將其作為系統工程、動態過程,常做常新、久久為功,不斷推動全域旅游向深裡走、往實處落。
如果讓你給全域旅游打個形象的比喻,你能想到什麼?張克說,全域旅游是賈汪人民心中的一條“金扁擔”,它一頭挑著“綠水青山”,一頭挑著“金山銀山”。賈汪區注重彰顯地方文旅資源特色,不斷推進綠色發展,在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過程中,淘汰落后產
能、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並加大對自然生態、田園風光、傳統村落、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等資源的保護利用,推動著美麗資源向綠色經濟的快速轉化。
堅持融合發展理念是賈汪區在發展全域旅游的生動實踐,非常重要的一個舉措。從四大景區輻射賈汪全域,今天的賈汪區已初步實現由“旅游+”向“+旅游”的轉變,推動旅游與多產業深度融合,火了市場、樂了游客。
一業興百業,是旅游業綜合帶動效應的生動體現,賈汪通過發展全域旅游,更好地推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不斷釋放出全域旅游“金字招牌”的綜合效應,為賈汪下一輪高質量轉型發展、推進動能轉換提供了新的引擎和動力。
讓全域旅游發展走在前 重整行裝再出發
在張克看來,全域旅游的建設發展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為了推進全域旅游發展效益最大化,賈汪區倒逼產業綠色轉型,持續打好山水“生態牌”,推廣潘安湖生態修復治理經驗,堅持“宜游則游、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工則工”原則,按照景區標准重點推進龍吟湖、解憂湖採煤沉陷區治理工程,打造城郊生態濕地公園。大力推進採石宕口、礦山生態修復,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豐富國家生態修復示范區建設內涵。加快大洞山森林生態系統功能提升、南麓梯田整治等項目建設,持續開展山區丘陵林相改造提升工程,保護好石頭縫中繡出的綠色森林。實施潘安湖水系連通工程,鞏固河道生態綜合整治成效,全面提升潘安湖水質。推進京杭運河清水廊道整治工程,新增防護林2000畝,打造航運灌溉排澇的大走廊、綠色生態涵養的大長廊、文化旅游景觀的大畫廊。
“以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為龍頭,賈汪區打好‘城市+鄉村+景區’組合牌,推動形成了景城聯動、城鄉共榮的旅游發展新模式。”張克說,依托大洞山休閑度假區,賈汪區已建成藥師佛道場茱萸寺、墨上集民俗文化園、紫海藍山薰衣草文化創意園等項目,發展成為淮海經濟區休閑旅游的首選之地。
豐富優質的產品供給是全域旅游發展的核心所在,要想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必須在豐富和創新旅游產品上下更大功夫。賈汪區始終堅持“項目為王”理念,制定《2020年度全區旅游重點工作任務分解表》,實施年度任務73項,不斷豐富景區旅游內涵,探索景區運營政企分離,推動潘安湖景區向5A級景區邁進。另外,賈汪區開發多條精品線路,大力宣傳推介,搭建起“全方位營銷、立體化宣傳、全時節供給”大平台。
“今天的賈汪區,通過創新思路,不斷推進全域旅游發展制度化,為旅游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張克說,賈汪區將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務實的作風,縱深推進全域旅游再創建,不斷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提供賈汪智慧、貢獻賈汪力量。(沈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