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陽塘馬村一角
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塘馬村因抗戰時期的“塘馬戰役”而聞名。新四軍旅長羅忠毅、政委廖海濤血戰塘馬,雙雙犧牲。由於地處偏僻,這裡曾是一個出了名的貧困村。
近年來,塘馬村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提出“文藝塘馬,睦鄰原鄉”的目標,通過政府主導下的市場化模式運作,優化自然環境、喚醒沉睡資源、構建睦鄰關系、引進文化元素,推動特色田園鄉村的建設,讓塘馬煥發出生機與活力,不僅摘掉了貧困帽,還成為遠近有名的網紅村。
走進塘馬,一幅充滿韻味的“村美、業興、人和”的清新畫卷正在這塊原鄉大地上徐徐展開……
天剛蒙蒙亮,種田“老把式”謝榮祥就扛著鋤頭前往村口的“我家自留地”干活了。6、7月份多雨,積壓了不少農活,8月份又遇高溫,為了確保客戶每周都能收到新鮮蔬菜,謝榮祥隻能抓住一早一晚打理農活。
謝榮祥今年67歲,是塘馬村土生土長的農民。多年裡,他在種好5畝承包田之外,靠外出打工補貼家用。一年下來,水稻收成最好的年景也隻有5000多元收入。即使加上打零工的收入,他一年賺錢也不足2萬元。
2017年,塘馬村入圍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首批試點村庄,“我家自留地”項目開始落地運營。當年,謝榮祥就把土地流轉給美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安心當起了“田園管家”。
人民網了解到,“我家自留地”項目是將村民閑置土地流轉給村裡,村裡統一租給美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美田公司則通過分割成塊,聘請本地菜農當“田園管家”,讓城市居民與游客以每年支付3000元認領一塊地。認領者既可自己種,又可請“田園管家”代種。每周定時將新鮮蔬菜送貨上門。
謝榮祥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把土地流轉給村裡能拿土地流轉費,在“自留地”裡干農活,每天能拿100元工錢,一年下來,至少能拿3萬多元。“干的還是農活,收入卻有兩份,既省了在外打工的開銷,又享受到家庭的天倫之樂,我是越干越有勁啊!”謝榮祥邊給豆角架扎繩子邊笑著說。
據謝榮祥介紹,“自留地”的客戶從剛開始的100多戶發展到現在已有260多戶,客戶越來越多,“管家”們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公司引進了優質種子,還請來專家進行種植指導,大家都鉚足了勁學習新技術,隻想把‘自留地’越種越好,給客戶提供更優質的蔬菜。”
塘馬村黨總支書記黃春洪介紹,塘馬村現有常住村民159戶、532人。之前,各家承包地各家種,收入太少,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隻能離開家鄉,外出打工。如今,目前有20多位種菜能手當上了“田園管家”,還有一些村民在自己家中創業當“老板”。
據介紹,自啟動特色田園鄉村建設以來,塘馬堅決杜絕大拆大建,堅持“輕介入、微改善”,就地取材、變廢為寶,精心實施各種景觀提升、農戶改造、節點設計、景觀小品、生態駁岸建設,既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又讓村容村貌更加整潔美觀。村內阡陌縱橫、稻田肥沃、風景秀麗、風貌原始,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打卡,流連田園風光、體驗原鄉風情、感受紅色文化。(馬燾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