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向現代職業教育高地邁進 堅持德技並修

2020年09月28日07:19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德技並修,為職業教育提供江蘇樣本

第一所職業大學,第一所縣辦大學,第一所中德合作職業學校……作為中國近代職業教育的重要發祥地,我省曾創造職業教育領域的多個“全國第一”。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近年來,我省職業教育主要質量指標一直領跑全國,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產教融合為路徑,著力發展質量高、貢獻度高、社會認可度高的現代職業教育。今年7月,我省又出台《江蘇省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行動計劃(2020—2022年)》,列出7大重點任務、20項具體舉措,並明確系列重點任務清單,將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落到實處。

堅持立德樹人,

服務學生終身發展

我省職業教育始終堅持服務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省教育廳副廳長曹玉梅說,職業教育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推進 “三全育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德技並修”的高素質人才。去年,全省共有11所高等職業院校入選全國高等職業院校“育人成效”50強。

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為暢通學生深造渠道,打破學歷“天花板”,我省率先在全國實施現代職教體系試點,探索中高職銜接培養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構建應用型人才學歷上升“立交橋”,形成了分段培養、五年一貫制、對口單招等多樣化、可選擇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去年,我省出台了《江蘇省高等職業院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實施高職院校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職教高考”制度,實現中職學校學業水平考試與高職院校招生考試有效接軌,同時將技工學校學生納入中職學業水平考試范疇。目前全省中職應屆畢業生升入高等教育階段的比例達到60%以上,成為我省高等教育普及的一支重要力量,“中職升高職”“高職升本科”的渠道基本打通。

“大專進、碩士出”在全省成為常見現象。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王 丹中說,學院和“雙一流”高校開展緊密合作,打通了從高職直至專業碩士培養的通道,為學生未來發展提供了更多機會和途徑。

目前,我省還選擇10所左右學校開展職業型本科和應用型本科試點,探索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是全國首個公辦本科職業大學,今年7月成功升格。學校黨委書記吳學敏表示,職業本科教育與普通本科教育相比,更需要有屬於自身的特色,“升本后學院將以‘職教本科’的定位,借鑒本科院校的管理特點,保持固有的‘職業’屬性不變,探索、實施本科層次職業教育。”

產教深度融合,

支撐現代產業發展

智能制造生產線、立體倉庫、RFID實驗室、五軸聯動加工實驗室……在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的“智能制造工程中心”,大型機械化設備正有條不紊地運行,廠房的各個區域,不同專業的教師和學生正在開展項目式教學和科研創新。無錫職業技術學院院長龔方紅介紹說,這個兼有人才培養、技術研發、生產示范、培訓服務功能的實訓基地,是省內首個由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共建共享的“現代化智能工廠”,主要解決裝備制造企業在智能化改造方面的難題。

產教深度融合,從打破校、所、企之間的“圍牆”開始。“我省推進‘引企入校’‘辦校進廠’‘企業辦校’‘校辦企業’等校企深度合作,要求規模以上企業按職工總數的2%,安排實習崗位接納職業院校學生實習。”曹玉梅說。

去年3月,我省率先出台全國首部省級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領域的地方性法規——《江蘇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自《條例》施行以來,全省重點支持建設高職院校36個產教融合集成平台項目和14個培養項目,覆蓋13個專業大類,涉及江蘇20多個產業領域,總投入超過15億元,同時在主要領域成立11個行業指導委員會。

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我省依托蘇錫常都市圈諸多優勢,著力打造蘇錫常都市圈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樣板,使都市圈成為全國深化產教融合體制機制改革先行區、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示范區和職業教育區域一體化發展標杆區,並由片及面,帶動蘇南地區發展,輻射江蘇全域,促進長三角一體化建設,進而為長江經濟帶的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常州在城東建設與軌道交通產業、現代裝備制造業相配套的職教聯盟,城南深化‘經科教聯動、產學研結合、校所企共贏’的科教城高職園區建設,城西打造職教特色小鎮,城北建設以旅游商貿、高級護理等為主的職教基地。”常州市教育局職教處彭利平處長介紹說,“職業教育已成為帶動制造業躍升、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提升服務能力,

推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2017年,我省出台《江蘇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卓越計劃》,明確依據全省“1+3”主體功能區部署,打造一批與主體功能區相適應的重點專業集群。今年8月,又出台《關於推進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要“圍繞產業需求送教上門,至‘十四五’期末,建成20個左右具五年制鮮明特色的示范性專業集群”。

“隨著產業進一步轉型升級,建立圍繞新興產業和核心產業的專業集群,成為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新指向。”省教育廳葛道凱廳長說,近年來,我省職業教育已培養了300多萬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超過70%在省內就業,是中小型企業發展的生力軍。在先進制造、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等快速發展的行業中,新增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

“我省職業教育發揮自身優勢,服務中西部地區脫貧攻堅。”曹玉梅說,江蘇與新疆、西藏、青海、陝西、貴州、雲南、遼寧、海南等8省(區)開展職業教育對口協作,共建當地急需的113個專業。“全省共有10所中職學校承擔了西藏、新疆內地中職班培養任務,累計培養畢業生3000余人。”

從國內到國外,我省已有15所高職院校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25個境外辦學機構和項目,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為“走出去”企業提供服務。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楊建新說,學校聯合紅豆集團,在柬埔寨建立本科層次的“西港工商學院”,為當地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推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高質量專業標准、課程標准和教學資源。

“我省職業教育始終堅持服務‘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導向,在規模、質量等方面都有長足進步,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藍圖正在逐步變為現實。”葛道凱說,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必須立足江蘇實際,以先行先試精神推動江蘇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職業教育提供江蘇樣本,為江蘇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 本報記者 王 拓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