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儀征一位退伍軍人在農家小院連續24年升國旗

2020年10月02日21:29  來源:揚州日報-揚州網
 
原標題:江蘇儀征新集:退伍軍人在農家小院連續24年升國旗

姜士明升起的國旗。姜濤 攝

附近村民參加升旗儀式。姜濤 攝

  揚州網訊 (記者 吳生鋒 姜濤)昨天早上6點,東方霞光萬道,一輪紅日噴薄欲出。一場簡朴而又庄嚴的升旗儀式,在儀征市新集鎮聯盟村增產組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小院裡舉行。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退伍軍人姜士明身著洗得發白的軍裝,在兩位年輕的護旗手陪伴下,將一面鮮艷的國旗緩緩升起。20多名鄉親自發地從周邊趕來注目觀看。他們說:“我們要以升國旗的形式來表達對偉大祖國的深情。”

  其實,自1996年以來,姜士明的農家小院已連續24年高高飄揚起國旗,成為當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道靚麗風景。

  四鄉八鄰自發趕來參加庄嚴而簡朴的升旗儀式

  昨天,聯盟村村民孫志琴和保潔員孫大媽早上5點50分就趕到了姜士明家﹔旗手孫宇第一次作為旗手與退役老兵一道升國旗,他太興奮了,將鬧鐘定時在5點10分,害怕睡過頭,5點半鐘就到了升旗點﹔新集鎮李營村退役老兵丁永林前天從姜士明朋友圈看到國慶這一天清晨六點會舉行升旗儀式后,也早早地趕到了…… 昨天,參加國慶升旗儀式的22人中有村民、黨員、退役老兵、退休教師、在校學生,最亮眼的是年齡最小的於星辰,他才20個月大,是姜士明的小外孫。

  天安門升旗儀式扎根心中,他在自家小院升國旗

  1990年,姜士明經過層層篩選當兵入伍,成為北京衛戍區警衛一師的一名戰士。

  由於表現出色,姜士明入伍不久后借調到北京市國防辦工作。這裡到天安門廣場隻需要步行5到10分鐘。“到天安門廣場看升旗儀式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終於一天清晨,姜士明來到天安門廣場看升旗,雄壯的國歌、鮮艷的國旗、三軍禮兵鏗鏘的步伐,現場群眾庄重的神情,深深地震撼了他。從此,他堅持清晨去天安門廣場看升旗,無雨無阻。

  姜士明服役期間成了部隊的通訊報道員,經常去《解放軍報》等新聞單位送稿件,途中會經過許多國家部委辦局大樓,每次遇到升旗時,他都會停下來行注目禮和軍禮。有一次,一名荷蘭游客向他問路,看到姜士明正向國旗敬禮,情不自禁地豎起大拇指夸贊道:“中國,偉大!”

  1996年1月2日,姜士明退伍了。

  從繁華的北京回到了偏遠的家鄉,離開了火熱的軍營生活、看不到天安門升旗儀式,姜士明倍感失落,仿佛“掉隊”了一樣,輾轉反側中,他腦子裡迸發出一個在家升起一面國旗的念頭。

  3日一大早,姜士明就趕到儀征縣城新華書店購買了一面國旗。這一面國旗是35元,是他身上僅有的錢。而那年,他結婚的床單還沒有買。

  4日,他自己制作了旗杆。5日一大早6點鐘,他就在自家小院裡升起了五星紅旗。

  從此,姜士明隻要在家,夏天每天早晨6時升,晚上7時降﹔冬季早晨7時升,晚上6時降,從來沒有間斷過。

  他堅守一個人的“國旗班”

  一個農民升國旗,姜士明的舉動讓他的父母親、妻子和周邊的村民很不理解,都說他“當兵當痴了”“沒事做了”。姜士明還是堅持一個人默默地升旗、降旗、換旗……10多年前,由於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姜士明開始到貴陽、西安、洛陽和合肥等地打工。在外打工期間,每隔兩三個月,他都要趕回家一趟換一面新國旗。

  24年來,從毛竹到自來水管、不鏽鋼管,旗杆不知換了多少根,也越來越高、越來越結實,現在的旗杆高10.81米﹔國旗也換了一面又一面,昨天換上的第45面國旗,是用新材料制成的,不變色不沾水,還防晒。姜士明將換下來的44面國旗疊得整整齊齊地放在櫃子裡。“升國旗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我嚴格遵守國旗法規定。”他說,之所以經常更換國旗,是因為國旗法規定“不得升挂破損、污損、褪色或者不合規格的國旗”,所以一旦發現紅旗褪了顏色,或者有破損,要馬上換新。

  同村19歲的孫宇正在讀技校,一直夢想能夠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在姜士明潛移默化影響下,他對升國旗有了新的認識:“能親手升國旗,是一種榮耀。”

  遠在30裡外青山鎮的朱俊杰去年剛從北京市武警總隊轉業,昨天,他特地趕來一起加入升旗儀式,做一名護旗手。

  國旗下新添民兵書屋,愛國主義宣講從農家小院出發

  30平方米,4000多冊各類圖書,數十件獎狀榮耀証書、10多張桌椅……這是姜士明在自家院子裡建成的一個簡陋“民兵書屋”。國慶節這天,參加完升旗儀式后,鄉親們圍坐在一起,再一次聽姜士明講述國旗的故事。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姜士明說,現在農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精神生活也要同步提升。自己是一名退役軍人,理當在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中作出應有的貢獻。

  近年來,姜士明回鄉創業,做起了鈑金的生意,漸漸地手上寬裕起來,就想著為鄉親們做點事。姜士明發現,村民們農閑之余沒多少事可做,打牌成了最廣泛的娛樂。為了改變這一現狀,讓村民精神上也富裕起來,去年8月1日,他自費籌辦了“民兵書屋”,將很多村民從牌桌上拽了回來,讀書看報、閱讀交流,成了村民學習文化知識和實用技術的“精神加油站”。與此同時,聯盟村黨支部經常性地在“民兵書屋”召開學習會、黨小組會。

  儀征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等相關部門成立了紅色老兵宣講團,進社區、學校、企業宣講退伍軍人退役不褪色的先進事跡。“這是一次深入宣傳愛國主義精神的機會。”以前一直低調的姜士明這次積極參加,到周邊學校、村庄等進行巡回宣講,“我要一直宣講下去,讓‘愛國從熱愛國旗開始’的觀念,深入到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姜士明說。

(責編:朱殿平、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