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經濟,美食美景還需美文化

2020年10月03日07:43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夜經濟,美食美景還需美文化

節前,友人問筆者,假期到南京有啥好逛逛的,尤其是夜間要有個賞月的好去處。筆者推薦,如果住在城中,可以去老門東走走﹔住在河西,可以到南京眼看看。過去,人們出游基本都是白天轉轉,吃過晚飯便到酒店休息,而現在,夜間出游也是旅行計劃的一部分,尤其是國慶遇上中秋,美景和美食都不可辜負。

“燈火穿村市,笙歌上驛樓”。夜色是風景,也是心情﹔是生活,也是商機。夜間走走逛逛,這很容易讓人們想起今年很火的熱詞——“夜經濟”。燈光搖曳,人聲喧嘩,夜生活的豐富帶動了夜經濟的走俏。尤其是,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發展夜經濟對於各地活躍經濟、促進消費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蘇州觀前街茶社裡蘇州評彈悠揚婉轉、揚州宋夾城“運河市集”人頭攢動、 徐州市賈汪區潘安湖水鎮燈火輝煌……中秋國慶期間,我省各地“配齊”了精彩紛呈的夜間活動,迎接八方來客。

過去的夜生活約等於“宅家”。筆者的老家在農村,小時候,連路燈都沒有,自然也就早早閉門不出。后來,慢慢有了路燈,路邊多了幾家夜晚開門的小店,夜間才有了些人氣。如今,燈火璀璨、霓虹閃耀,人們已經習慣夜晚出門遛彎。發展夜經濟,簡單來說,就是讓人們夜間多出門、多在夜色中逗留。各地發展以“食、游、購、娛、體、展、演”等多元形式的夜經濟,豐富人們夜間生活的打開方式,正是意在如此。

夜經濟,表面看是“夜色+經濟”,但文化特色、人文情懷往往是背后更重要的支撐因素。這個長假的夜色不僅是抬頭可見的那一輪圓月,不僅是斑駁陸離的街燈霓虹,不僅是空氣中飄散著的桂花芳香,它還藏在匠人捏制的惟妙惟肖的泥人裡,藏在入口即化的豆腐花內,藏在小攤小販的叫賣聲中。你去逛夜市,不知不覺中也成了夜市的一部分,成了別人鏡頭中的風景。

人是夜經濟的主體。如何留住人流,是發展夜經濟的關鍵所在。真正能留住人的,還是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內涵和充滿人文關懷的服務理念。發展夜經濟要以人的需求為中心,見人、見生活,在可親近和可體驗中,讓人們看到更有文化氣、更有人情味的美麗夜色。(楊 麗)

(責編:黃竹岩、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