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窄窄小巷涌動基層治理“和動力”

2020年10月03日18:13  來源:蘇州新聞網
 
原標題:蘇州:窄窄小巷涌動基層治理“和動力”

2014年,蘇州市姑蘇區雙塔街道通過“老娘舅”“老法師”等在鄰裡間有威信的人主持、小巷居民參與的說事議事模式調解鄰裡糾紛,創建了“小巷評理”工作品牌,並在此基礎上創設“板凳會議”“大院說理”機制。歷經數年后,“小巷評理”從最初的矛盾糾紛化解功能進一步整合建立“法律之家”“名家說法”“居家律師”等服務,並打造“律師之家”“便民法律服務站”等一站式服務平台,以基層自治激發社會治理活力,通過三治融合凝聚基層善治“和動力”。

自帶板凳 大院裡說說法

“今天,我們組織這次‘板凳會議’,一是想聽聽大家對生活垃圾分類措施有什麼看法意見,二是請來了雙塔街道司法所所長韓慶康為大家講解一下垃圾分類政策……”在7月20日的“板凳會議”討論現場,雙塔街道錦帆路社區書記金麗娜作開場白。

2019年,因電視劇《都挺好》熱播,同德裡、同益裡作為劇組拍攝地爆紅網絡,游客慕名而來的同時,也帶來了噪聲擾民、亂停車、亂扔垃圾等問題,居民們還因此和一些游客產生了矛盾。

如何平衡游客參觀需要和居民日常生活之間的關系,同德裡先后兩次舉行“板凳會議”,讓居民們和“小巷評理”的調解員就居民關注度較高的控保建筑使用者的責任與義務、相鄰權糾紛化解、消防安保等問題各抒己見。最終,大家就如何正確對待社區爆紅達成了共識。

“社區裡小街小巷特別多,居民都是老鄰居,有什麼要商量的事喊一聲,大家帶個凳子就近在哪個院子哪個巷子裡就能開會。”金麗娜介紹。

據了解,雙塔街道還不定期舉辦“名家說法”,邀請轄區人大代表走進社區,開展接待咨詢,暢通民意渠道,通過以案說法,為居民群眾講述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問題該如何處理,幫助居民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在聽取民意的同時普及法律。

“民法典與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與企業的發展、生存關系匪淺……”就在不久前由雙塔街道組織的“名家說法”活動上,蘇州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副主任劉海龍以“民法典與治理現代化”為題,為轄區內江蘇天創科技有限公司員工進行了專題講解。

此外,街道還利用居民自治會議融入普法元素,定期邀請黨員及律師赴大院為居民解疑釋惑,許多矛盾不出大院就能化解。

“居家律師” 助鄰更貼心

“沒想到最后是調解員幫我解決了這個麻煩!”51歲的權某感慨地說。

前不久,權某在菜市場買菜時,不慎撞上自動放下的卷帘門,造成頭部受傷。權某認為菜市場管理不善,未能保証經營場所安全,將菜市場管理方訴至姑蘇區法院要求賠償,但菜市場管理方因疫情在外地,無法及時趕回。因案情相對簡單並符合調解前置程序條件,經權某同意后法院將案件轉至雙塔街道調委會調解。

作為結對的“居家律師”,上海市協力(蘇州)律師事務所律師范海雲給出了專業意見,3名法院特邀調解員及時疏導當事人負面情緒,引導權某合法維權。經過共同努力,雙方達成調解協議,由菜市場管理方承擔權某醫院檢查費用的一半。

這不是第一次“居家律師”和調解員攜手解決難題。“調解工作不是簡單的‘拉勸架’,現在我們有‘居家律師’做外援,調解工作越來越得心應手,受到群眾認可。”雙塔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專職調解員黃文娟說。

從走訪貧困群眾開展“一對一”法律幫扶,到走進老字號商家提供“見面服務”,從最基本的法規宣講、糾紛調處,到組織小區廣場模擬法庭,“居家律師”的服務模式不斷優化升級,參與社區治理的力度、廣度也在不斷提升。

目前,雙塔街道21個社區均配備“居家律師”,實行一人一檔、一事一檔,對走訪服務逐一登記,建立滿意度調查及回訪機制,全方位提供法律服務。“居家律師”人手一本的服務手冊,記錄著全民法律服務走向小康的點滴。

搭建平台延伸服務

“2019年有個朋友找我借了幾萬塊錢,因為大家關系不錯,我抹不開面子沒讓他寫借條,直接支付寶轉賬了,現在他拖著不肯還錢,我該怎麼辦?”3月19日,一名外賣小哥走進位於鬧市口的“律師之家”咨詢。

了解情況后,當日坐班的蘇州市胥江法律服務所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馮永堂向他建議,可以通過催款的方式,表述清楚借款日期、事由、金額等,確認借款事實,留存聊天記錄、轉賬憑証等証據,了解對方的財產情況,如多次索要、協商未果,可以到司法所申請人民調解。“也可以向法院起訴,如果需要,我們也可以提供后續幫助。”馮永堂說。得到了專業指導,外賣小哥鬆了口氣,又馬不停蹄地繼續開始工作。

在車水馬龍的鳳凰街口,優化升級后的雙塔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總是熙熙攘攘。街道依托“共享公益律師”機制,聯合蘇州市6家律師事務所和公証處,推出雙塔街道“黨建+共建+共享”法治聯盟,選派黨員律師、公証員、法律顧問在每個工作日進駐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開展公益值班。“目前,每月累計服務時長超過100小時。”韓慶康說。

據介紹,街道還進一步依托司法所成立了“法律之家”,設立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矛盾調解3個對外窗口,指派專人負責,實行一人一檔、一事一檔,對來訪群眾、來電群眾辦理事宜一一登記,建立群眾滿意度調查制度。同時,結對律師每月定期進社區,為居民開展法治講座、法律咨詢、矛盾調處等活動。

“‘小巷評理’始終植根基層法律建設需求,始終走在服務群眾法治需求的第一線。”姑蘇區司法局局長黃慧說。從最初的“板凳會議”到如今的“法律之家”,“小巷評理”從小巷出發,通過各種接地氣的方式讓居民參與到社區治理中,釋放基層自治活力。(姑蘇區司法局)

(責編:朱殿平、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