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建設綠色產業帶 再現“春江花月夜”美景

2020年10月06日09:40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再現“春江花月夜”的美好景象

  站在永續發展的高度,著眼於美麗江蘇建設全局,如何系統謀劃沿江、沿河、沿湖、沿海地區的發展,統籌考慮生態保護、城鎮布局、產業發展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的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統一?今日起,本報推出“彰顯‘水韻江蘇’之美”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長江,橫穿江蘇東西433公裡,串聯起南京、鎮江、揚州、泰州、常州、無錫、蘇州和南通8個設區市,涵養著江蘇1/6的沿江生態。沿江地區,也是我國經濟發展基礎最好、綜合競爭力最強的地區之一。

  從空中俯瞰,碧帶一般的揚子江串珠成鏈。一個個沿江而興的發達城市,在集群發展的過程中留下越來越多“綠色腳印”,也邁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共識——要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大保護,按規劃恢復生態岸線,不斷改善濱江風貌,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綠色產業帶,再現“春江花月夜”的美好景象。

  綠色發展,

  制度保障根治“長江病”

  在鎮江句容,曾經千瘡百孔的廢棄宕口上,如今已鋪上高低起伏、賞心悅目的“綠毯”。“我市去年出台規劃,計劃用兩年時間,完成長江兩岸造林綠化2000畝。”鎮江市發改委長江經濟帶發展處處長陳浩說。

  一路順江而下,這樣的沿江蝶變場景俯拾即是——長江、夾江和太平江三江交匯地揚州市九聖村,經過一系列生態環境整治和修復,三江營飲用水源地已成為江豚等珍稀瀕危物種的棲息地﹔推進“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專項行動,曾經飄著刺鼻氣味的常州濱江化工園區搖身變為無異味園區﹔張家港灣拆除沿江碼頭企業10多家、違建10萬平方米,造就4平方公裡“最美江灘”……

  保護長江,一直是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重點。今年5月召開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會議上省領導指出,長江江蘇段的“病”雖然輕了但遠沒有治好,正處在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走出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依然任重道遠。

  使命在心,責任在肩。我省正精心繪制一幅“一江清水、兩岸蔥綠”的長江大保護藍圖。“長江(江蘇段)生態保護修復和‘江河碧空’專項行動正在進行中。”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生態環境部門將從四個方面持續發力:強化源頭管控,充分發揮環境保護優化、補缺作用,完善空間、總量、項目“三位一體”的環境准入和調控機制﹔防范環境風險,全面開展長江健康大普查大體檢,切實找准病灶,採取有效措施保障環境安全﹔推進治理修復,組織開展長江共抓大保護聯合執法等行動,實施沿江生態岸線、自然保護區、濕地等恢復工程,保護生物多樣性﹔提升治理能力,編制《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江蘇省實施方案,細化作戰安排。

  “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需以更加科學完備的制度體系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立治有體、施治有序’。”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何畏認為,“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是建設美麗江蘇的最大保障,需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嚴格落實各方責任,用法治權威保証環保責任不折不扣落實。最近我省出台的“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就是制度落地的有效破題。

  “除了治,更要防!”省社科院財貿研究所所長孫克強提醒,全省特別是長江沿線地區要從人財物、制度、措施等方面加快生態環境安全預警機制建設工作,保証從源頭上不會發生重大生態環境安全事故,為“水韻江蘇”擰緊安全閥。

  共享發展,

  還江於民打造“城市客廳”

  初秋傍晚,南通五山濱江風光帶沿線,健身、消暑的市民游客絡繹不絕。“以前這裡是港口、企業、民居交錯的城市‘遺忘角落’,現在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城市會客廳’。”這裡長大的南通市狼山管理辦綜合管理局局長周志培,見証了南通沿江地區從曾經“濱江不見江”,到現在“城市會客廳”的蝶變。

  “借此機會,邀請全國人民都到南通的‘城市客廳’來做客。”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南通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凌屹發出這樣的邀請。他介紹,南通地處長江經濟帶,由於歷史原因,以往南通港口作業粗放、散貨碼頭設施老舊,能耗和污染大,成為沿江“黃金岸線”上的一塊“生態傷疤”。這幾年,南通將環境治理修復與生態宜居建設統籌考慮,騰退沿江污染企業、整體搬遷港口,增綠植綠、建設國家森林公園,生態修復14平方公裡土地,超過2/3的沿江區域免費向市民游客開放,真正還江於民。

  利用濱江區域打造城市客廳的不止南通。河西魚嘴城市客廳、幕燕風貌區城市客廳、江北新區定山城市客廳……今年5月召開的南京市長江大保護工作推進會上,《南京魅力濱江2035》規劃設計方案首次“露面”,提出在八卦洲長江大橋到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之間約35公裡范圍內,規劃九大城市客廳,讓南京從原來的背江發展逐漸轉向跨江發展、擁江發展,從秦淮河時代、新街口時代邁向揚子江時代。

  “南京作為長江下游唯一跨江特大城市,在長江大保護戰略中要承擔更大擔當。”南京市領導表示,要把建設九大客廳、打造“南京外灘”作為提升長江南京段功能品質的關鍵抓手,建立沿江連貫綠化帶,全面再現“水清魚躍、岸綠景美”的動人圖景。

  還江於民,不僅還回生活空間,更在於提升生活質量。“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歸根到底,還要堅持共享發展。”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認為,著眼於讓沿江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不僅要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一批具有歷史、地域、民族特點的特色旅游村鎮,更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推動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多元化,大力改善沿江地區公共服務條件,努力實現高質量公共服務全覆蓋。

  協調發展,

  念好產業與生態“回文訣”

  毋庸諱言,江蘇沿江地區一度出現生態成本透支、資源空間錯配等問題。“打造更美的‘水韻江蘇’,必須在經濟最發達的沿江地區,念好‘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這十字回文訣。”省人大常委會環資城建委的邱雲昌說。

  產業生態化,就是讓傳統產業更綠,讓綠色產業更多。“我們正把蘇州全域打造成綠色發展高地。”蘇州市長江辦有關負責人說,蘇州將產業調整與長江生態修復緊密結合,聚焦先進制造和現代服務兩大產業領域,推動綠色產業增量發展、打造綠色產業發展平台、提升綠色產業創新能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長江岸線是不可多得的稀缺資源,一些地方還存在集約化程度低、使用浪費等問題,要在做好整合、規劃的同時,合理利用,把沿江產業發展帶動起來。”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竇希萍說。類似的路徑還有很多:有的地方“砸籠換綠”,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為高質量發展騰出空間﹔有的要“騰籠換鳥”,通過技術“研磨”和智能“嫁接”,催生出全新的業態模式,推動傳統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還有的“開籠引鳳”,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全面提升產業發展“含綠量”。

  生態產業化,就是用產業發展的規律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機制。“對於資源稟賦較好的沿江地區,應當充分發揮生態溢出效應,建立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市場機制和商業模式。”邱雲昌認為,探路邏輯應聚焦兩個“變”——通過明晰生態資源產權,推動優質生態資源進入市場,實現“資源”變“資產”﹔通過股權交易、資產重組、租賃經營等途徑盤活沉澱資產,實現“資產”變“資本”。

  上個月,農發行江蘇省分行服務長江經濟帶、服務長江大保護“長江行”活動啟動。該行負責人表示,去年該行服務長江大保護貸款投放量達285億元,位居全國農發行系統首位,“我行將以‘長江行’活動為新起點,精准發力,發揮好‘當先導、補短板、逆周期’作用,持續推進長江大保護等國家戰略在江蘇落實落地,共護一江清水浩蕩東流。”

  “‘長江之歌’不是獨奏曲,需要沿江八市之間的協調聯動,統籌抓好落后產能淘汰、產業布局調整、經濟轉型升級、城市規劃建設等,真正實現騰籠換鳥、提質增效。”南京大學長江產經研究院研究員陳柳建議,沿江八市應打破不同區域行政藩籬,統籌規劃,在大區域內異質同構發展,打造開放的長江經濟帶發展生態鏈,真正實現水美、景美、產業美。(付 奇 顏 穎)

(責編:孟二波、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