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據貓眼專業版APP數據,國慶檔電影全國總票房已突破40億元,當然這個成績要算上9月25日提檔上映的《奪冠》。由於今年長假國慶、中秋雙節並至,長達8天的國慶假期吸引了多部電影進場角逐。8日下午,《我和我的家鄉》總票房已經破18億元,成為國慶檔電影中的“終極贏家”。在國慶檔電影的合力貢獻下,今年全國總票房於10月3日就沖破了100億元大關。
由於今年新冠疫情的特殊情況,在國慶檔電影票房亮眼數據背后,防疫工作並沒有鬆懈。從上座率低於30%提升到75%,影業人繼續落實實名制觀影,以南京為例,蘇康碼是必不可少的。8日下午,記者來到南京龍江SFC上影影城,長假接近尾聲,這裡仍是一派繁忙景象。售票窗口空無一人,取而代之的是四台自動取票機。大廳循環播放“請全程戴好口罩,觀影廳內禁止飲食等”的提示語,驗票口站了不少工作人員,其中一位專門負責提示觀影人員放下手中的奶茶、咖啡,擺放3d眼鏡的櫃台旁幾張長桌放滿了小吃飲品。此外,觀眾必須經過一台可愛的自動測溫機器人,有小朋友好奇地將臉直直懟到機器人“眼前”,想看看它到底是怎麼測溫的。如此“嚴苛”的條條框框下,觀影體驗很難不打折扣,但大部分觀眾早已習以為常、自動配合了。
新街口國際影城崔恆斌經理告訴記者,就院線數據來看,《姜子牙》顯然更受年輕人的追捧和喜愛。截至發稿,電影《姜子牙》實時票房也將突破14億元。“今年的國慶就當成春節過了,這也是疫情控制取得階段性勝利的標志,因此才能迎來電影票房的報復性增長。”因為國慶檔的工作量陡增,崔經理僅抽空看了《奪冠》,對這部講述女排奮斗精神的電影贊不絕口:“影片內容有時間跨度,更有思維理念的飛躍,展現了新時代的風貌和自信。”
“電影市場正在恢復期,雙節並至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金陵工人影城張偉經理認為國慶檔電影票房的成績無疑是喜人的,但此時距離年底尚有兩個多月的時間,對於未來電影的票房也不能過於樂觀,具體還是要看上映電影的質量和疫情防控的情況。“《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取得的成績說明觀眾對兩部電影的接受度相對較高,票房証明一切。”
前有《八佰》三十億票房“救市”,后有《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雙雙貢獻過十億票房,從7月起按下重啟鍵的電影業正在逐步恢復往昔的繁榮,對標2019年國慶檔電影44億票房的數據,眼下的數字可謂相當亮眼。同樣在節日期間上映的《一點就到家》《急先鋒》票房雖然相對落后,但也分別取得了淘票票評分9.2分和8.1分的成績。在影片《一點就到家》中,彭昱暢、劉昊然、尹昉三個年輕演員將時下年輕人創業、電商、帶貨這幾個熱門元素演繹得熱血沸騰,影片節奏歡快,風格詼諧,盡管導演許宏宇認為這是一部青春片,仍有不少人稱之為青年版《中國合伙人》,追夢赤子心,值得為它走進影院。
國慶假期對於電影市場來說一直是一塊“兵家必爭之地”,在今年國慶檔電影的主戰場上,提檔的《奪冠》約等於避開了正面交鋒,隻剩下了《姜子牙》與《我和我的家鄉》進行PK。因為去年《我和我的祖國》票房大爆,業內預測姊妹篇《我和我的家鄉》票房應當不俗,電影上映后,大部分網友和影評人、公眾號討論的話題是“哪位導演交上來的作業最合格?”“主旋律電影一樣好看”等。而頂著50億電影票房《哪吒》的“兄弟”頭銜出道的《姜子牙》上映后卻不斷被詬病。珠玉在前,導演程騰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希望觀眾在觀影后能看到《姜子牙》與《哪吒》在表現手法上特別不一樣,但仍有不少觀眾吐槽劇情邏輯有漏洞,人物塑造不夠立體。盡管《姜子牙》國產動漫電影的身份、話題都很有優勢,但上映后口碑有彈有贊,票房也在首日預售票房領先較多的情況下被《我和我的家鄉》反超。可見,無論題材還是類型,好的故事依然是關鍵所在,情節扎實、質量上乘才是票房的保証。
在2020年剩下的時間裡,可以預見的是進口大片基本缺席中國市場,留在PK場上的還是國產電影。10月25日即將上映的抗美援朝戰爭片《金剛川》由幾位口碑票房俱佳的導演:管虎、郭帆、路陽共同執導,這部電影又會給2020年國產影片票房帶來怎樣的貢獻,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