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中蘇北呵護錦繡“綠心” 擦亮水韻江蘇綠寶石

2020年10月09日14:22  來源:新華報業網
 
原標題:呵護錦繡“綠心”,擦亮水韻江蘇綠寶石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古往今來,靈動秀美的江蘇從來都與悠悠水韻情緣相牽。

在江蘇的版圖上,蘇中蘇北面積超過三分之二。俯瞰這片廣袤沃土,平原廣闊,河網密布,眾多湖泊流淌其間錯落有致,如同一串串綠寶石散發出美麗光芒。而沿洪澤湖、高郵湖、駱馬湖,沿淮河、黃河故道等地區,承擔著蘇中蘇北大地生態涵養、水利疏浚、自然屏障等重要功能,是錦繡江蘇的“綠心”,尤需精心呵護。

各具特色,“大自然調節器”生機勃勃

站在淮安大橋俯瞰橋下,京杭大運河、古黃河、淮沭新河、二河、鹽河五河交匯﹔扶欄遠眺,長河如練,綠柳如煙,鳥鳴似梵唱,花紅若點丹,廣袤秀美的江淮平原洋溢著勃勃生機。

作為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興的城市,淮安市地處千裡淮河與千年運河交匯之地。四河穿城、五湖鑲嵌,淮安有著綠、水、文的良好底色和肌理,被譽為“漂浮在水面上的城市”,“水懂我心,自然淮安”品牌已成為當地一張閃亮名片。

8月,淮安市委書記蔡麗新專題研究推進美麗淮安建設並指出,要緊緊抓住大運河文化帶、淮河生態經濟帶和江淮生態經濟區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全力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以美麗宜居城市和美麗田園鄉村建設為兩大抓手,持續優化市域空間布局,打造清新、自然、疏朗的城市氣質和留得住記憶、記得住鄉愁的鄉村特質,建設更具魅力、更加迷人的美麗淮安,讓淮安成為江蘇美麗中軸和綠心地帶的明星城市。

“與城市一樣,蘇中蘇北主要湖區各有特色。” 省水利廳規劃計劃處處長喻君杰對蘇北重要水系如數家珍:“洪澤湖是南水北調的調水湖泊,是淮河上中游洪水調蓄水庫,是生物資源較豐富的保障,還是治水歷史文化的集中載體﹔高郵湖開發利用程度相對偏低,但它緊靠長江經濟走廊,未來發展旅游經濟、生態經濟優勢明顯﹔高郵湖是未來南水北調的供水調蓄湖泊﹔駱馬湖是沂沭泗匯集區,也是南水北調的第二個調蓄湖泊,宿遷徐州兩市飲用水源地集中於此﹔淮河是江蘇防洪的重要安全屏障,同時將水源送到蘇北所有地區﹔廢黃河功能退化,但塑造了蘇北的黃河三角洲地帶,生態條件較好,屬於林帶,開發較遲,歷史治水遺跡也較多。”

“沿洪澤湖、高郵湖、駱馬湖,沿淮河、黃河故道等地區生態稟賦良好,具有堪稱完美的生態系統,獨特的生態廊道,天然生態調節器,完整的生態綜合體和連綿的生態岸線。” 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朱德明分析,江蘇生態環境狀況總體平穩,處於良好狀態,植被覆蓋率高,生物多樣性較為豐富,生態宜居性高。駱馬湖、洪澤湖、高郵湖及太湖等大型湖泊相連,湖泊、河流、濕地眾多,是中國東部一個巨大的、名副其實的大自然調節器,有利於消納和降解社會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俯視徐州城,黃河映帶流。初秋傍晚,漫步在徐州故黃河沿線,風光旖旎、秋風宜人。黃河故道在徐州境內總長度達234公裡,經中泓貫通、道路暢通、土地整治、農業提升、生態建設、環境整治、文化旅游、扶貧開發“八項工程”綜合開發,初步實現沿線“河暢、路通、岸綠、業興、民富”。“劉邦故裡景區、微山湖千島濕地、古黃河公園、呂梁山風景區、水月禪寺等景區串珠成鏈,黃河故道沿線初步形成了一條集歷史文化、自然風光、休閑觀光於一體的生態旅游走廊。”徐州市黃河故道開發辦綜合處楊東說。

保護為先,構建高質量綠色生態屏障

魚米之鄉,蘇韻綿長。江蘇的城市因水而活,因水而秀。坐擁悠悠碧水,自然需用活水資源,做好水文章。

“要大幅提升生態涵養功能,推進濱水生態空間建設,加強流域污染治理,守護生態空間,構建高質量綠色生態屏障。” 朱德明說,濱水之城應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從源頭減少污染排放,控制入河湖污染負荷﹔加強濕地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在太湖、洪澤湖、淮河等重要濕地區域新建一批濕地保護地﹔加快森林撫育改造,開展農田林網更新建設,基本建成覆蓋平原地區的高標准農田林網﹔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對重要生態系統、國家重點保護物種及其棲息地開展常態化觀測、監測、評價與預警。

在喻君杰看來,蘇中蘇北的重要河湖,還應當承擔起水利疏浚功能。首先要做好水資源的保護、調度和配置工作,其次需科學治河護河,打造生態綠廊,筑起生態安全屏障。邵伯湖、高郵湖、白馬湖、寶應湖、駱馬湖五大湖群風光怡人,同時還串起裡下河的水鄉文化,宿遷徐州等地的漢文化、酒文化等文化因素,應打好文化牌。“水利部門在其中將發揮保安全、退空間、保水質、美環境、優生態和顯文化等作用。在洪澤湖推進退圩還湖、漁民上岸,在駱馬湖進行生態修復,提高淮河防洪標准,加強廢黃河水源補給改善水質。”喻君杰表示。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二級研究員、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研究中心主任陳雯認為,要實現湖區生態涵養、自然屏障、水利疏浚等功能,必須強化濕地保護和修復,提升濕地生態功能,加強水系有效溝通和系統治理,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斷面長制,嚴格保護自然河道,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

位於淮安南端的白馬湖,水質清澈,鷺鳥翩翩,核心區水質長年保持在Ⅱ類。這條曾經圍網密布的河湖,經過整治修復,已經是江淮生態經濟區的“新綠核”,更成為了全湖整治、生態修復的“全國樣板”。

對於淮安而言,水是這座城市最特別、最寶貴的稟賦資源。淮安以最堅決的態度治理水污染,以最科學的方式涵養水生態,以最靈活的舉措打造水特色,著力構建和諧共生的碧水生態環境。按照保好水、治污水、優供水的思路,全面深化四級河長制,深入開展生態河湖行動,抓好河湖“三亂”專項整治,堅決取締水源地保護區內違法設施,全面完成古淮河排污治理項目,強化洪澤湖、白馬湖水質和濕地保護,確保國考和省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結合水運、漕運、鹽運等水利歷史文化特色,打造沿大運河兩岸的線型生態水文化長廊﹔依托現有生態環境和水利工程調蓄,做足具有黃河故道特色的濱河文化生態走廊﹔以湖泊文化、水鄉民俗為亮點,打造洪澤湖文化旅游帶和白馬湖生態旅游區。

綠色發展,做活生態經濟水文章

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提出,沿洪澤湖、高郵湖、駱馬湖,沿淮河、黃河故道等地區,要發揮生態稟賦優勢,展現生態價值和生態競爭力,建設江蘇發展的“綠心地帶”。對沿線城市來說,如何建好“綠心”?

宿遷南傍洪澤湖,北擁駱馬湖,大運河、故黃河穿境而過,是“綠心地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宿遷市市長王昊表示,宿遷堅持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既注重推動現有產業轉型發展,實現發展模式變“綠”、經濟質量變“優”﹔也注重積極探索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通道和路徑,謀劃綠色富民產業,加快“千裡大運河宿遷集中展示區”、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建設,將駱馬湖、洪澤湖、故黃河等沿岸沿線打造成為現代綠色生態、宜居宜游宜業的示范區,真正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淮河生態經濟帶自然稟賦優良、發展潛力巨大,已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鹽城市市長曹路寶表示,為充分發揮生態環保在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中的重要支撐作用,今年鹽城牽頭,聯合淮河生態經濟帶29個市、縣,成立了生態環保聯防聯治專委會,與兄弟城市共保淮河安瀾,促進沿線城市共商共建共享、合作發展共贏。依托資源稟賦,鹽城做好產業選擇,嚴把項目准入門檻,大力發展新能源、大數據、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綠色產業,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增添更多綠色動能。

“建設江蘇發展的‘綠心地帶’,是實現美麗江蘇的重要一環,是保証江蘇生態底色的關鍵舉措。” 朱德明認為,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強化創新驅動綠色轉型,著力完善綠色發展體制機制,促進自然生態系統質量的整體改善和生態產品供應能力的全面增強。使得生態更優良,生產更綠色,生活更美好。

陳雯認為,“綠心”建設要按照主體功能區“該保護的嚴格保護,該開發的集中開發”理念,優化總體空間布局,推動形成中心城區、縣城鎮及少量城鎮為城鎮化發展區、其他外圍地區為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的分工格局。同時以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為主攻方向,建立新型產業發展方式,積極發展互聯網經濟、共享經濟和創意經濟等環境友好型新業態新模式,還應發揮生態資源稟賦優勢,以自然資源資產增值為重點推動生態經濟化,大力發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現代農業、休閑旅游、健康養生等生態產業,打造生態綠色品牌,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交匯點記者 顏穎 吳瓊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