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小區充電樁“套餐式”計費被詬病 充不滿時長費用不退還

2020年10月14日14:22  來源: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
 
原標題:充不滿時長費用不退還 充電樁“套餐式”計費被詬病

“飛線”充電被禁止后,南京很多小區都安裝了電動自行車充電樁,不僅杜絕了安全隱患,也給居民提供了便利。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居民們發現,目前充電一般採用的是“套餐式”的計費方式,比如1元錢充4小時的套餐,如果充不滿4小時的話,依然以1元計算。一些居民認為,這種計費方式,長期下來會給大家造成一定的損失。

【充不滿時長費用不退還 居民期待充多少付多少】

江蘇台記者周忱說:“南京棲霞區曉庄師范小區的車棚內已經安裝了電動車充電樁。手機掃碼后可以看到,這裡實行的是一種套餐式的計費方式。一元錢可以充電6小時,兩元錢可以充電12小時,三元可以充電18小時。”

居民們說,自從小區統一安裝了電動樁,環境整潔了,安全隱患也減少了。充電收費價格不高,但是對於這種套餐式的計費方式,大家有點不能理解。

小區居民說:“如果大家能接受的話就不用改進﹔如果接受不了,運營商就要想辦法改進。”

隨后,記者又來到了南京秦淮區大光路108號小區。這裡的充電樁安裝在居民的車棚內,通過手機掃碼,可以看到這邊同樣採取的是一種套餐計費的方式。與剛剛那個小區不同,這裡一元錢可以充電5小時,兩元錢充電10小時,三元錢是充電15小時。

小區居民說:“我們這邊1元錢原來是4小時。后來我們反映了下,現在改成1元錢5個小時。那我充不滿的話,你應該要返還。”

小區居民說:“比如充了四個小時,突然要出去,這個錢就等於浪費掉了。”

記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充電樁計費方式並無標准,充電樁公司一般是由物業公司或者街道社區統一引進的。在南京鼓樓區金川門小區,社區負責人告訴記者,充電樁如何安裝,怎樣計費,他們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征求了廣大居民的意見后,選址和價格都是最便捷和實惠的。

南京鼓樓區挹江門街道福建路社區主任於文娟說:“我們當時也是積極投入,包括給居民召開議事會,對於這個選址和這個價格當時也是跟他們講的,因為老百姓是關心實惠的,目前1元錢充電6小時是最實惠的了。”

但是在金川門小區,目前採用的也還是一種套餐式的計費方式,1元錢6小時,以此類推。

小區居民說:“我希望有好幾個價位的,最好是充多少交多少。”

【經營方:要收回成本 充多少付多少無法實現】

充電樁公司選用這種“套餐式”的計費究竟是什麼原因呢?記者聯系上了一家充電樁公司的負責人。

南京某充電樁公司負責人說:“現在還沒有精確到充多少付多少,因為資金都是我們來投入的。我們現在連成本一兩年內都收不回來。而且這個收費也不是太高。”

不可否認,目前充電樁使用的收費價格還是比較實惠的,採訪中,大多數居民都表示能夠接受。但是這種套餐式的收費確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居民的損失。那麼,計費方式能不能更加人性化呢?南京是否有可能會對充電樁的計費方式和使用價格進行統一呢?

【充多少付多少 個別小區已實現“智能充電”】

南京棲霞區方圓綠茵小區充電樁的計費除了有套餐式的,還有一項“智能充電”的方式可供選擇。點擊“智能充電”可以看到,根據電動車功率的不同,每小時充電的價格也不盡相同。比如功率小於120瓦的電動車每小時的充電價格是0.11元。居民可以自主選擇,基本上能實現充多少付多少。

南京某電動樁公司客服人員說:“固定金額固定時間的是套餐形式,一次性交費。你可以選擇智能充電,智能充電是您充多久扣您多久時長的費用。智能充電是一直都有的,可能您沒有太注意。”

【行業協會:暫無統一標准 多方可進行協商】

這種智能充電確實更加人性化了。但是採訪中,一些居民也表示,目前南京各個小區充電樁使用的價格都不相同,他們希望能有一個統一的標准。對此,南京電動自行車行業協會表示,目前價格主要還是由市場自行調節。

南京電動自行車行業協會秘書長王春嵩說:“有1元錢充4小時的,有4元錢充1小時的。各個社區裝了充電樁可能都有個設備的成本,還有人員的維護成本。收費標准是個市場行為,我建議社區物業、消防部門、供電部門和業主代表共同商定。”

而對於目前套餐式的計費方式可能會對居民造成損失的問題,行業協會表示,現在沒有強制力去要求公司調整計費方式,如何計費也應當由多方協商進行。

王春嵩說:“補電的人可能有點吃虧,可能十分鐘半小時就充滿了,但需要交一小時或者四小時的費用。這應當由社區物業和業主代表,坐下來共同商議、制定標准。”

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充電樁行業是一個新興行業,管理上牽涉到多個部門,收費等各方面都沒有形成統一的標准,但是將來可能會有一些更加成熟的指導辦法出台。

在目前沒有統一標准的情況下,我覺得物業以及街道社區在引進充電樁之前,程序上一定要公開透明,要充分征求廣大居民的意見,讓業主參與討論,這樣才能制定真正惠民的措施。

(周忱 張健 報道)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