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小收入差距 促進共同富裕,江蘇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效

2020年10月16日23:38  來源:新華報業網
 
原標題:縮小收入差距、促進共同富裕,江蘇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效

254萬人低收入人口基本實現6000元脫貧目標、累計脫貧率達到99.9%以上、“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基本得到解決、821個省定經濟薄弱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全部超過18萬元、12個重點幫扶縣區有望全部摘帽退出……立足“緩解相對貧困、縮小收入差距、促進共同富裕”,江蘇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成效。

“深化體制機制創新,江蘇在全國率先探索‘建檔立卡’‘五方挂鉤’‘扶貧小額貸款’等工作機制,聚焦農村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省定經濟薄弱村、‘6+2’重點片區,以及12個省級重點幫扶縣(區),大力組織實施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江蘇省扶貧工作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朱國兵說,“十三五”以來,江蘇在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扶貧開發之路,迎來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勝利曙光。

五方挂鉤,凝聚社會扶貧強大合力

7月30日,漣水縣2020年度“五方挂鉤”幫扶重點項目集中開工,一批高標准設施化果蔬產業園、集中居住區路網提檔升級和鄉村旅游示范點等項目開始建設。“此次集中開工的15個項目,涵蓋農業產業、基礎設施、生態宜居等領域,項目總投資3330萬元,其中‘五方挂鉤’幫扶后方單位投入幫扶資金2465萬元。”江蘇省委駐漣水縣幫扶工作隊隊長儲春祥介紹。

儲春祥是江蘇省鐵路辦公室綜合處處長,今年3月16日由省鐵路辦派出進駐漣水縣。選派省委幫扶工作隊到經濟薄弱地區幫扶,是江蘇扶貧工作長期堅持的傳統。江蘇在全國首創“五方挂鉤”幫扶機制,組織省級機關、科研院校、蘇南發達市縣、國有企業與經濟薄弱地區挂鉤幫扶,廣泛動員各方力量,凝聚起社會扶貧的強大合力。

灌南縣三口鎮何庄村曾是出了名的窮村。2016年,在江蘇省委工作隊后方單位的幫扶下,村裡興建了糧食烘干中心,每天可以烘干糧食120噸。“水稻烘干,不僅解決了不耐儲存的難題,每公斤可增收兩三角。”三口鎮黨支部書記周軍說,農忙季節,烘干中心每天可以創收七、八千塊錢,水稻一季就能為村集體創收32萬。

江蘇省供銷合作社系統則在江蘇320個連鎖企業4.9萬個連鎖網點、225個農產品市場開展了消費扶貧專區建設活動,並減免相關費用。“省零售門店全部實行優先採購、優先驗收、優先入庫綠色通道和財務快速結算等助力貧困地區和江蘇經濟薄弱地區農產品銷售。

企業也積極投身社會扶貧。睢寧縣依托民營企業資源優勢和鎮村特色稟賦,實施農超對接幫扶、商會農產品採購、就業崗位對接等六大舉措。“目前全縣已發動100家本地民營企業,同步聯系4家省屬國企、10家江陰國企、民企,落實項目30個。”江蘇省委駐睢幫扶工作隊隊長、睢寧縣委副書記王道發說。

目前,江蘇有260多家單位與蘇北經濟薄弱地區挂鉤幫扶。“十三五”以來,江蘇對蘇北12個縣區實施重點幫扶,累計協調落實幫扶資金77.4億元,實施幫扶項目7000多個,幫助一大批薄弱鎮村擺脫了發展落后的面貌。

產業扶貧,把崗位送到低收入戶“家門口”

產業興,才能百姓富——產業扶貧是促進經濟薄弱地區發展、增加貧困農戶收入的有效途徑。“十三五”以來,江蘇共投入中央及省級財政專項資金84.97億元。

位於淮安市車橋鎮的工業集中區扶貧產業園,統籌整合各類財政扶貧資金和“五方挂鉤”單位幫扶資金1480萬元,建設5棟高標准廠房,去年5月全部建成並對外出租,吸納本地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進企業務工,月均工資2500元。目前,該項目帶動全鎮4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和437戶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穩定持續增收。

在泗陽王碼村“扶貧車間”裡,牆上寫著“在家就業好,照顧老和小”的大紅標語,126個女工在縫制足球,斗小片、裝膽、封口三道工序環環相扣。“縫一個足球十幾塊錢,一個小時能縫一個,每月能拿3000多元。”王碼村村民尹小榮說。村支書庄恆千介紹說,這個“扶貧車間”就業的126人中,有22人是建檔立卡戶

自身底子差,抗風險能力弱,經不起折騰損失,是低收入戶的共同特點。而“扶貧車間”不需要低收入戶考慮資金、技術、生產和銷售,隻要有勞動能力就能實現無風險賺錢。

扶貧車間已成為泗陽鄉村扶貧的“標配”。泗陽縣委書記徐勤忠表示,低收入群體中,絕大多數無就業門路,無創業項目,無一技之長,也無法離家外出賺錢。縣裡動員縣域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參與社會扶貧,在鄉村建設“扶貧車間”,把扶貧崗位送到低收入戶家門口。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就業是脫貧的重要手段。10月14日,江蘇多地舉辦了“就業扶貧行動日”專場招聘會。南京江北新區專場招聘會吸引了27家企業,為各類有就業意願的困難人員、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了1000多個崗位。南京江北新區就管中心副主任劉超介紹,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有崗位補貼、社保補貼和一次性吸納就業獎勵。

勞動能力較弱的低收入人群,和殘疾人群體,是脫貧攻堅的重點幫扶對象。2016年7月,省殘聯在句容茅山鎮率先試點光伏扶貧項目,如今在蘇北6個省扶貧開發重點片區全面鋪開。灌雲縣24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在扶貧工作隊的支持下,投入3300萬元實施光伏扶貧項目。並網發電以后,每個村每年可以增加10萬元左右的集體收入。

殘疾人光伏扶貧項目採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根據目前上網電價和補貼標准測算,每度電可收益0.571元。句容市后白鎮東灣村殘疾人邢玉生是第一批試點光伏扶貧家庭,他說。“政府補貼1.8萬元設備費,自己貸款3000元,刨去自家用電,僅一年,電費就淨收入3500多元。”

“兩不愁”后,“三保障”力推公共服務均等化

粉牆黛瓦、飛檐套窗、竹籬小院……位於125省道北側的鹽城市鹽都區花吉村,是新落成的新型農村社區,78歲的陳良德一家就住在100多平方小樓裡,“這裡環境好、配套全,跟住在鎮上沒兩樣。”

花吉屬於集聚提升型村庄,規劃集聚334戶,其中老村改造96戶,新村建設238戶,目前一期90戶已建成。新村和老村一河之隔,風格協調,新老村庄共建共享污水處理、管道燃氣等基礎設施以及衛生室等公共服務項目。

江蘇全面小康的短板在蘇北,蘇北短板在農村。“破敗蕭條的農村無法留住鄉愁。”——2019年,江蘇全面啟動蘇北農房改造工程,省財政預撥101億元專項資金,當年幫助10萬農民改善了住房條件。

在江蘇,不愁吃、不愁穿的問題提前解決后,住房安全、義務教育、基本醫療成為脫貧攻堅的重點。到“十二五”期間為止,江蘇所有行政村實現通電、通公路、通公交等“七通”目標,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十三五”期間,聚焦“支出型”貧困、因病致貧返貧等突出問題,實施一系列特惠性政策,逐步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醫院執行‘先診療后付費’政策,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住院患者隻需在出院結算時交納自付費用。”記者在泗洪縣界集鎮東方醫院看到,隻要在繳費系統上輸入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身份信息,系統便能准確識別,並提示“先診療后付費”信息。省衛健委副主任邱澤森說,江蘇全額資助低收入人口參加基本醫保,出院隻需支付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多數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已將低收入人口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內,政策范圍外自費比例控制在總費用8%以內。

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失學。近年來,江蘇建立了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面覆蓋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做到應助盡助、全面覆蓋。“江蘇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嚴格控輟保學。”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李金泉介紹,疫情期間解決貧困學生在線學習困難,共計發放流量補助約1500萬元,惠及學生約23萬人。

(責編:耿志超、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