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周年:田疇披錦繡 沃野奏歡歌

2020年10月19日07:10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田疇披錦繡 沃野奏歡歌

魚米之鄉,橙黃橘綠,田疇似錦,沃野生金,處處散發著豐收的喜悅。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3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兩次視察江蘇重要指示精神為遵循,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以走在前列為目標定位鄉村振興,以高質量發展為要求推動鄉村振興。江蘇大地上,鄉村振興的夢想照進現實。

回望一千多個日夜裡的辛勤耕耘,喜看農業農村發展的累累碩果,打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圖景,振興的鄉村正成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壓艙石”,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根基。

農業強,飯碗牢牢端手中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秋天之美,我想什麼都比不上‘豐收’。”9月22日,在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省委書記婁勤儉第三次深情撰文禮贊農民、慶祝豐收。

今年我省的農業生產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疫情沖擊,經受了非比尋常的旱情考驗,接受了歷史罕見的洪水洗禮,每一顆果實,每一份收成,都飽含希望、彌足珍貴。全省夏糧總產達275億斤,同比多收3億多斤﹔秋糧豐收在望,全年糧食總產有望達到740億斤以上的目標。

有了豐收這個基石、后盾和底氣,發展和民生就有了堅實基礎。3年來,我省糧食等主要農產品連年豐收,糧食保障能力不斷提高,江蘇兒女以始終如一的勤勞、智慧和勇氣,牢牢將飯碗端在自己手中。

鄉村產業培育壯大。以培育8個千億級優勢特色產業為抓手,大力實施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工程,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截至2019年,累計擴大優質食味稻種植面積200萬畝、稻田綜合種養面積55萬畝,耕地輪作休耕試點擴大到130萬畝。

高效特色產業做強做優。大力發展特色水產、綠色果蔬、花卉等高效設施農業,推進特色農產品生產向優勢產區聚集。培育出“宿有千香”“連天下”“淮味千年”“蘇州水八仙”“響水西蘭花”等一批知名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和地產品牌。

在南京,以南京國家農高園、南京國家農創園等4個國家級農業園區建設為引領,全市41個市級以上農業園區提檔升級﹔在徐州,集“種養+、吃住行、游購娛、教科研”於一體的鄉村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快馬加鞭﹔在無錫,“百企建百園”工程經驗持續推廣,全市農業園區面積比重達52%……

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楊時雲表示,3年來,我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制定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初步構建鄉村振興政策框架體系,組織實施鄉村振興十項工程,資金投入、土地供給、人才培養力度顯著加大,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加快構建。

農村美,綠水青山入畫來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現“環境美”目標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

水泥路戶戶通,廁所干淨衛生,村庄美麗整潔……走進徐州市賈汪區大吳街道小吳村,沿街的綠化帶郁郁蔥蔥,村民們在文化廣場上嘮著家常,孩子們在廣場上嬉戲玩耍。村民宋金宇說,經過全面整治,村裡的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2018年啟動以來,我省對標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按照補短板、強弱項要求,出台專項行動方案,明確到2020年底,全省所有村庄實現村容村貌干淨整潔有序,建成6000個美麗宜居村庄、300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

從“一處美”到“一片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開啟“美顏”模式。在宜興市丁蜀鎮蓮花蕩,昔日圍網養殖密布、溝渠污染嚴重的爛泥塘變成網紅打卡地。“蓮花蕩距離太湖僅有3公裡,環境好壞直接影響入湖水質。”丁蜀鎮農村工作局常務副局長李天濤說,近年來,鎮裡對蓮花蕩區域實施環境整治,圍網拆除后將魚塘復墾,打造生態農場。依托農場帶動效應,周邊村也開始人居環境整治與村級文化資源挖掘。

2018年,省委、省政府就改善蘇北農民住房條件作出部署。去年,10萬戶農房改善任務完成。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再完成蘇北10萬戶農房改善任務。一個個新型農村社區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笑容綻放在遷入新居的農民臉上。

建設更加令人向往的美麗鄉村,是美麗江蘇建設題中應有之義。我省以美麗田園鄉村建設為抓手,聚焦農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現實的村庄環境衛生問題,持續改善人居環境。著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健全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制度體系,構建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高質量的農業綠色發展格局。通過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田園鄉村,江蘇的鄉村美得更有品質。

農民富,創業創新添活力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農村發展,帶著技術、資本、文化為鄉村振興注入“一池春水”。

9月22日至24日,全國新農民新業態創業創新大會在南京市溧水區舉行。大會主論壇上,蘇州太湖雪絲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毓芳分享自己的經歷。“我最初創業時,蠶桑生產的機械化率僅為5%,產業嚴重萎縮。”胡毓芳說。她帶領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共同創業,探索標准化、機械化、智能化的蠶桑產業高效發展之路。

以太湖雪為代表,近年來,全省上下積極搭建平台,先后推出“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實施農業農村重大項目、舉辦全國“雙新雙創”博覽會等,充分激發創業創新熱情,涌現一大批“雙創”主體。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數。立足“緩解相對貧困、縮小收入差距、促進共同富裕”,我省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目前,全省254萬低收入人口基本實現6000元脫貧目標,累計脫貧率超過99.9%,“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基本得到解決,821個省定經濟薄弱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全部超過18萬元,12個重點幫扶縣區有望全部摘帽退出。

秋天的石馬山,待採摘的碧根果挂滿枝頭。盱眙縣石馬山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葉紅用辛勞、堅守和付出讓荒山禿嶺變成“金山銀山”。她向家鄉及周邊群眾免費傳授種植技術,群眾要苗給苗、要技不藏私,帶動近300戶種植戶致富。

在全省,像李葉紅這樣的返鄉創業創新人員超過40萬人。3年來,我省以提高農民、扶持農民、富裕農民為方向,以吸引年輕人務農、培養職業農民為重點,加快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在希望的田野上,他們大踏步走出一條新時代的鄉村振興路,那是奮斗者的幸福之路!(吳 瓊)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