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檔案:趙亞夫眼中的小康路

2020年10月20日10:37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戴庄,地處茅山革命老區,群山環繞。

閉塞的環境,一度讓這裡成為江蘇鎮江最窮的村庄之一。2003年之前,村民人均純收入還不足3000元。

貧困,如大山圍困,如重石壓心。

正當村民苦苦尋找脫貧之路時,趙亞夫來了。

1961年,20歲的趙亞夫從宜興農林學院畢業后,分配到鎮江市農科所工作。從此,他便扎根於農村大地,幾十年如一日,幫助農民致富。

幾十年間,趙亞夫先后引進100多項新技術,推廣科研成果30多項,編寫農民科技讀物百萬字﹔每年免費為農民上輔導課100多場,培訓農民30萬人次﹔手把手培養出10多名全國、省、市勞模,組建了江蘇省一流的農業科技服務團隊。

一個個品種被引進推廣,一個個難題被攻克破解,增收致富渠道越來越寬。不知何時起,茅山老區開始流傳這樣一句話:“要致富,找亞夫,找亞夫,准能富。”

趙亞夫來到戴庄后,先進行了實地考察,“當時,我們發現戴庄的生態條件很好,工業污染少,很適合發展有機農業。”趙亞夫說。

趙亞夫最先推廣的是有機稻和有機桃:水田種稻,坡崗種桃。

對此,農民們卻是將信將疑,不願輕易嘗試。

在趙亞夫的再三保証下,才有少數村民進行了試種。2004年,戴庄的有機桃1斤賣到8元錢,大米1斤也賣到了8元錢。

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從那以后,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了有機種植。

在趙亞夫的要求下,戴庄全村禁用化肥、農藥,選抗病良種,施醋糟肥田,撒米糠除草,靠蛇、鳥驅虫。

據趙亞夫介紹,目前,戴庄已初步形成“森林+野生動植物、微生物”“經濟林果+草+畜禽”和“稻+草+畜禽”的三大農業生態系統。

十多年來,戴庄的生物多樣性也得到極大發展,近年來先后出現獼猴、野生娃娃魚等珍貴生物。根據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研究所調查,戴庄村夏季能找到10綱31目130種動物。

2006年,在趙亞夫的指導下,戴庄成立了江蘇省第一個綜合型社區農業合作社——戴庄有機農業合作社。

以黨建為引領,從農產品的種植到銷售,合作社全程為農民提供服務。很快,村裡最后的20多個貧困戶都在合作社的幫助下,全部實現脫貧。

窮山惡水的貧困村變成了山清水秀的美麗鄉村。

2010年,戴庄有機農業合作社被評為全國農民合作示范社。2011年,趙亞夫制定了《2011—2015年戴庄村有機農業發展規劃》,戴庄村成為一個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范例,“戴庄經驗”在全省廣泛推廣。

2018年5月,亞夫團隊工作室成立,趙亞夫親自擔任總顧問,33名專家參與,為句容市100多個合作社、45萬農民提供技術支持。

在趙亞夫“以農富農”的道路上,戴庄村並非個例,“葡萄小鎮”丁庄,“江中翡翠”世業洲……在鎮江大地,趙亞夫不斷兌現著“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助農民銷,實現農民富”的錚錚諾言。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