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是最好的教科書,榜樣是有形的正能量。10月20日,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會江蘇站在南京舉行。會上,7位全國脫貧攻堅獎獲得者代表飽含深情,講述了生動感人的扶貧故事,深深打動著每一位聆聽者——
“我曾表示要為鄉親們量身打造一款最急需的、能產生良好口碑的補充醫保,當時有人說我是痴人說夢。”福村寶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李亞杰說,而現在,群眾醫療互助的模式已在7省50多個縣區實施推廣,覆蓋人群500余萬。
焦鳳軍,是安徽省司法廳法治督察處處長。2017年4月,他主動申請駐村扶貧。上世紀末,安徽宿州馬庄村民中大面積感染艾滋病,給經濟和民生造成了影響。“我們敲開鄉親的家門,與艾滋病患者打成一片,消除歧視后,他們開始主動參與社交,處理力所能及的農活。”
“去過雲南紅河州紅河縣車古鄉利博村,我才意識到,走出大山真難。”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煜感慨,為了拔掉“窮根”,他第一道“藥方”開給教育,第二道“藥方”開給就業。“5月17日喜訊傳來,春秋航空參與幫扶的紅河州紅河、綠春、金平3個縣脫貧摘帽。”
貴麗青,是東西部扶貧協作浙江派赴四川的92名幫扶干部之一。“面對山高路遠坑深的貧困山區,深切地感受到‘蜀道難’的無奈,然而我們走出一條符合四川實際、具有浙江特色的扶貧協作之路,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浙江擔當。”
“一到泗縣,我首先思考的是這裡為什麼窮?”安徽省宿州市委常委、泗縣縣委書記張志強表示,“脫貧攻堅沒有局外人,我們把縣四套班子領導、縣直單位、鄉鎮干部、村‘兩委’干部、廣大黨員等捆綁在一起,向社會和群眾亮身份、受監督,倒逼黨員干部擔當作為抓脫貧。”
新疆沙漠棗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鵬2009年退休后,一人來到和田地區策勒縣阿日希村沙漠風口上,一干就是11年。“11年來,我種植楊樹、棗樹80萬株,2000多畝沙丘變成綠洲。公司用工98%以上都是周邊少數民族農民,根據崗位不同,每月有2000-6000元的收入。”
“井岡山紅色資源深厚獨特。我們抓住‘因地制宜’這個關鍵,把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江西省吉安市委常委、井岡山市委書記劉洪介紹,井岡山通過修舊如舊,引入情景再現,讓紅色遺址成為生動教材。
報告會現場座無虛席,不時傳出陣陣熱烈掌聲。
“聽到他們舍小家為大家,扎根基層,無怨無悔,勤勞奮斗,很受感動。他們結合地區實際,聚焦貧困、補短板、強弱項、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生動案例,讓人很受鼓舞。聽到他們發揮專業優勢,創新幫扶方式,解決農戶困難,促進農民增收,很受啟發。同時也聽到了扶貧干部的光榮使命和責任擔當。”省扶貧辦綜合處工作人員趙龍表示,作為扶貧戰線的一名普通干部,要把向他們學習內化為價值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作出貢獻。
“作為扶貧工作干部中的一員,我深受啟發。與他們相比,我感到我們所做的工作太微不足道,還要繼續加碼。”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副主任吳耀祥聽完報告會后說,“我看到扶貧工作者為了扶貧事業久久為功,無私奉獻,艱苦創業的崇高精神追求,這是我們最好的標杆和學習的榜樣。”
今年“6·9”國際檔案日當天,《檔案見証小康路——江蘇省打贏脫貧攻堅戰檔案史料展》上線。歷經一系列檔案收集工作的省檔案館宣傳教育處處長張少敏,聽完報告會后感動地說:“這些站在講台上的扶貧‘標杆’非常不容易,在前方,他們深入一線付出辛勞,在后方,他們是父母、是孩子,是一個家的依靠。他們的成績,也離不開背后一個個家庭的付出。”
“7位代表在扶貧一線的扶貧故事,感人至深、催人奮進。”趙勇程今年3月由省金融辦派出進駐淮安市淮安區,成為省委駐淮安區幫扶工作隊的一名隊員。作為扶貧一線干部,他聽會后結合自己的工作很受啟發,“這些故事不僅讓我對脫貧攻堅創舉有了更加深刻認識,而且極大地激發了我做好幫扶工作的斗志。下一步,我要以這7位代表為榜樣,從他們的寶貴精神中汲取力量,加快實施既定的產業扶持項目、資產收益項目,厚植挂鉤幫扶村鎮內生發展動力和‘造血能力’,同時最大限度發揮后方單位資源優勢,做強金融幫扶。”
在江蘇有線公司工會主席史振軍看來,產業扶貧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人力優勢,培養經濟支柱產業,讓產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解決就業問題。“江蘇有線將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多方面支持扶貧工作。”史振軍說。
“這些榜樣讓我更加理解‘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的涵義。”南京大學副校長陸延青表示,在今后工作中,南京大學將更加注重教育幫扶和科技幫扶,讓農村地區也能感受到智力和科技的力量。
省扶貧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按照掃尾鞏固銜接探路的要求,深入一線和基層,了解真實情況,瞄准痛點堵點難點,出謀劃策,有針對性地幫助困難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更大力度激發低收入人口內生動力,在實打實干中奪取全面勝利。(朱 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