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大豐全心村:昔日鹽鹼地 今朝花如海

2020年10月24日07:18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昔日鹽鹼地 今朝花如海

  “在景區養護花草,比以前干農活輕鬆多了。累了看看花,心情好干活特別有勁。”每天清晨,74歲的陳立奇就和老伴一起,到離家不遠的景區上班。作為荷蘭花海景區核心區所在地,鹽城市大豐區新豐鎮全心村許多村民從棉農變花農,在獲得穩定收入的同時,也找到自信和快樂。

  “沒想到我們六七十歲的老人,在家門口也能掙到錢。”和陳立奇同在“老年組”的陳銀今年68歲,曾因孩子患病致貧“吃”過低保。“以前種糧種棉收入低,自從家中土地流轉給村裡,我們的日子有了大改觀。”陳銀和老伴都是“包月”工人,老兩口每月穩穩進賬4500元,加班還有補助。

  2001年,全心村與曙光村、益北村合並。“如何帶動群眾致富,改變全村面貌,這個問題就擺在面前。”新豐鎮村建中心主任、全心村第一書記陳漢存,當時正是全心村的領頭人。改變村容村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陳漢存在全心村打響的第一仗。村裡爭取一個土地復墾項目,修建4座電灌站,能排能灌,保障村民最基本收益。而建起的數十公裡的砂石路、水泥路,則打通全心村經濟發展的命脈。

  2008年,村裡引進溫氏公司,建起158畝種雞場。起初,村民都只是觀望,陳漢存就自己帶頭試養。“借貸5萬元建起600平方米的養雞場,第一棚7000隻雞,兩個月賺近1.8萬元,1年養4棚,看到效益好,村民哪能不動心?”陳漢存說。

  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全心村養殖業迅速發展起來,射陽縣、東台市的養殖戶也跑來學技術。隨著養雞、養豬規模不斷擴大,養殖污染也越來越嚴重。“當時投訴電話不斷,要走養殖路,我們必須制定科學管理模式,保護好環境,才能舒心掙錢。”陳漢存說。

  畜禽落地糞污最終通過經紀人,或送到附近的蔬菜基地和農場,或拉到山東作為食用菌肥料,村裡動員大家建發酵床,糞污發酵后成為貝母種植的基肥。同時,村裡還建立台賬,全程跟蹤畜禽糞污的去向,對不按規定處理的農戶,不再派發雞苗或豬仔。“養殖最高峰時,每年養肉雞500多萬羽、生豬5萬頭,要處理的糞污量可想而知。”陳漢存告訴記者,如今,村裡終於找到破解之法——投資建設畜禽糞污處理廠,生產有機肥。

  走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建設工地,廠房建設正抓緊施工。江蘇沼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施兵說,這個項目投資1億元,建成后每年可通過厭氧發酵等技術處理30萬噸畜禽糞污。

  全心村的發展,還有一條更好的路。“2012年,荷蘭花海啟動建設,村裡流轉土地1800多畝。”全心村黨總支書記施錦濤說。1919年,荷蘭水利專家特萊克受我國民族實業家張謇之邀,來到這裡“興墾植棉”。當時的全心村還是一片鹽鹼低窪地,特萊克建立區、匡、排、條四級排灌水系,這些水利工程至今仍在發揮作用。為了追憶特萊克,新豐鎮深度挖掘與荷蘭的歷史淵源,提出“多彩荷蘭村”建設規劃,用鮮明的荷蘭元素彰顯異域風情。鑒於全心村的土壤與荷蘭的土壤相似,荷蘭花海將主打花卉品種鎖定為郁金香,致力打造具有歐洲異域風情的特色小鎮。

  國慶長假,正值荷蘭花海百合花文化月,《隻有愛·戲劇幻城》大型演出的推出,以愛情為主題的荷蘭花海迎來無數游客,成了網紅打卡地。工作人員介紹,通過技術處理,他們“掌控”郁金香的花期,讓國慶、元旦來花海的游客欣賞到郁金香。“旅游熱”不僅讓全心村200多名村民有了穩定的務工收入來源,也帶動更多人辦起餐飲、民宿,在家門口吃起“旅游飯”。

  “在花海,每天70元收入﹔養蠶,年收入1萬多元。雖然辛苦,但過得有奔頭。”全心村一組村民、67歲的李小蘭說,每天上下班,看著村民家前屋后那一簇簇海棠、百合、波斯菊正星星點點地綻放,她的心情都特別好。這條鋪滿鮮花的道路,帶領全心村奔小康。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