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1+4+1”模式推動有效治理 實現鄉村善治

2020年10月29日07:07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鄉村善治,創新探索“江蘇路徑”

去年12月,中央農辦等6部委確定我省南京市江寧區、無錫市江陰市、徐州市邳州市等7個縣(市、區)入選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首批試點單位,數量居全國第二。近一年過去了,試點情況如何?放眼全省,鄉村治理又有哪些新變化?

“四治融合”,提升鄉村治理效能

南通市海門區是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首批試點單位之一,該區探索推行以基層黨建為引領,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鄉村治理模式,群眾獲得感、滿意度不斷提升。

不久前,由於合同租期已到,悅來鎮萬忠村部分村民想收回原本出租的土地,但種植戶所種蔬菜還沒成熟,不能及時退還土地,雙方互不退讓。后經當地村民評議團現場評議,雙方達成一致意見,村民同意種植戶續種半年,等蔬菜收獲后再收回土地,避免了種植戶的損失。

悅來鎮是海門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鎮,目前已在39個村居建立矛盾糾紛評議團,推動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形成“悅月評”品牌。經村民代表大會確認通過,一些老黨員、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鄉賢能人等被聘為村居評議團成員,前三季度開展公開評議39場。

疫情防控期間,海門區近兩萬名志願者參與信息排查登記、卡口值守、代買服務等,解決實際問題超15萬個。家住海門港新區六甲村的村民黨員徐森付常年在外打工,一回家就成為村裡的志願者,疫情期間在多個寒風凜冽的夜晚堅守卡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愛心企業家捐資為村民裝路燈、鄰居幫助重病村民搶收農作物……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引領鄉村精神文明新風尚。

海門區委副書記毛煒峰說,該區通過“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打造“智治”新模式。今年6月10日,海門區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啟用,實現了“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全區千余名網格員開展日常巡查、知識宣講、矛盾調解、安全排查等,在該區指揮中心和11個鎮級指揮中心的指揮調度下,累計流轉辦理社會治安、城市管理、民生服務等各類事件29.9萬余件,辦結率達99.9%。

優化環境,創新生態空間治理

南京市江寧區在全域推進人居環境整治,硬件設施投入超100億元,去年被評為“全國村庄清潔行動先進區縣”。今年該區通過與第三方合作,選取秣陵街道祖堂社區善南村試點推出“村民·恆星計劃”,引導村民共建共治,探索鄉村治理可持續發展的江寧模式。

“基於善南村村情民情,我們因地制宜推出了環境疊加、經濟驅動、文化滋養、多元合力‘四線聯動’機制,通過提升景觀建設、打造特產助銷渠道等提高村民的參與度和滿意度,並通過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構建黨群共建模式,增加村民的歸屬感、榮譽感,從而推動村民共建自治、參與到村庄清潔行動中來。”江寧區農業農村局局長焦珍山說。

兩年前大學畢業后,金玥選擇回到家鄉成為一名網格員,目前在祖堂社區工作。“兩年間,我看到坑坑窪窪的水泥路變成了瀝青馬路、廢棄角落變成優美的村心花園,也見証著越來越多村民加入維護環境、垃圾分類隊伍中,助力家鄉越來越美。”

江寧區創新實施生態空間治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全面推進,已打造黃龍峴等17個中國最美鄉村等“國字號”品牌村、徐家院等12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48個省級水美鄉村等典型村。

鄉村公共空間治理“邳州探索”被寫入今年省委1號、3號文件,在全省推廣。邳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單永說,該市一手抓村庄內公共空間治理,一手抓全市范圍內“三清”專項行動。“治理村庄內道路及空閑地上亂搭亂建、私植亂種等行為,對村民房前屋后的畜禽圈舍、露天廁所以及河渠、池塘等進行清理,加強公廁、小廣場等公共設施建設,提升村庄美化綠化亮化水平。在全市開展以‘清潔鄉村、清理田園、清掃家園’為主要內容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行動,463個行政村全覆蓋、不留死角。”

“1+4+1”,實現“鄉村善治”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中,“治理有效”是重要內容,也是基本保障。全省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接地氣的鄉村治理機制模式,形成鮮明特色與工作亮點——

宿遷市宿豫區持續深化新型農村社區“一委兩站五崗”創新管理模式,強化基層黨建和組織基礎﹔江陰市“戶戶通”平台推行“三務”公開﹔溧陽市深入培育百姓議事堂、如意小食堂、文化小禮堂、幼童小學堂、道德講堂、心願樹愛心工作站“五堂一站”品牌﹔東台市積極探索“以基層黨建為引領、以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為根基、以強村富民為目標、以農村人居環境根本改善為底色”的鄉村治理路徑﹔連雲港市贛榆區塔山鎮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一委三會”鄉村治理體制機制,促進基層黨建與村級治理深度融合﹔徐州市賈汪區馬庄村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

“一年多來,我省在總結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縣級試點和示范村鎮創建活動經驗基礎上,初步探索形成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征、江蘇特點的‘1+4+1’鄉村治理江蘇路徑。”10月28日,在海門區召開的全省鄉村治理試點示范工作會議上,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季輝表示。

“1+4+1”,概括地說,就是黨建引領、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村級集體經濟充分發展的鄉村治理模式,即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居於領導地位,注重智能化手段與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互促,注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為治理實踐提供必要的經濟支撐。

“在有效推進鄉村治理上,要善於創新運用試點示范、積分制管理、信息化手段等,有效破解實踐中的難點堵點問題,加快補齊短板弱項。”季輝說,比如,聚焦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婚喪喜慶事宜大操大辦、留守兒童關懷缺位等老百姓普遍關注的鄉村治理難點問題,從體制機制層面探索解決方案﹔再比如,通過“積分制”對農民日常行為或村鎮具體事務進行評價,更好地調動農民群眾的參與積極性。 本報記者 吳 瓊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