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龍卷風受災戶陳慶文:人還在日子一定會好起來

2020年10月29日07:11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隻要人還在,日子一定會好起來!”

10月20日5點多,阜寧縣吳灘街道立新居委會,54歲的陳慶文早早就起了床。蔬菜種植基地裡,陳慶文腳上沾泥,額頭滲汗,忙個不停,整地、澆水、撒種。大棚的另一頭,小青菜已長出2寸高,過兩天便可上市。“大棚由村裡建好租給大家種,靠種蔬菜,我一年能多收入3萬元。”

走出大棚,天已大亮。“隻要天晴,每天都在田埂看到太陽升起來。我常給自己打氣,哪怕是種一棵小青菜,也是種下全家人的希望。”拍拍身上的泥土,陳慶文跨上車便往回趕。家中,有患病的妻子、癱瘓的女兒需要照顧,他是這個家的脊梁。

4年多前,陳慶文一家的生活雖算不上富足,但也讓人羨慕。父親是退休教師,女兒在鹽城師范學院讀大學,家中田地全部流轉后,陳慶文就在204國道東承包了一個30畝的魚塘,年景好時能收入10萬元。在吳灘街道,陳家還有一套120平方米的安置房。

2016年6月23日,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龍卷風襲擊了阜寧,立新居委會成為重災區。“那場風災,讓我們家幾乎陷入絕境。”陳慶文說,4年前的場景,如今仍在腦海揮之不去。風災發生當天,正是陳慶文父親去世后的頭七,下午2點左右,親戚逐漸散去,陳慶文的妻子王芳、女兒陳萍萍在家中忙碌。在屋后的活動板房裡,幾位留下的親朋正商量事情。“當時,我在離家不遠的魚塘邊。萍萍打來電話說家裡斷電,跳閘兩次。當我轉身回家時,就看到龍卷風把房子整個刮平了,大梁倒下來,房子成了廢墟。”

“當時,我們四五個人正在商量村裡買插秧機的事,因為是在活動房裡,大家受傷不嚴重,爬起來就立刻救人。”立新居委會黨總支書記陳紅明告訴記者。

家園被毀可以重建,但女兒就此癱瘓讓陳慶文的心一下掉進冰窟窿。“6月23日,是女兒剛從學校畢業回到家中的第5天,原本准備25日到蘇州應聘工作,沒想到23日被砸成重傷,腹部以下全部失去知覺,大小便也不能自理。”那些日子,陳慶文說自己“開始變得恍惚,走路腿打顫,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但女兒卻真切地躺在病床上,動彈不得”。妻子王芳的肺部也受到重創,現在隻能做飯不能燒菜,一點油煙就能讓她咳嗽好幾天。

財物的損失、身體的創傷、精神的痛苦,讓這個家庭飽嘗打擊。“日子還得向前過,不論現在有多糟糕,我都堅信,隻要人還在,日子一定會好起來!”寬慰著妻子和女兒,陳慶文知道,這個時候,自己得像鋼鐵一樣堅強。

發生如此變故,萍萍話變得越來越少,更多時候,她把自己封閉起來,不和任何人交流。為了讓女兒盡快走出陰影,陳慶文用了精神和身體“雙重療法”。每天,他和妻子把女兒抱著站起來,通過電動腳踏車等器械進行康復訓練,“10分鐘不到,我就滿頭大汗了,但不能放棄,每天必須雷打不動。”同時,他買來女兒愛看的書籍,每天和女兒說村裡的大事小情,舒緩她的情緒,走進她的世界。

直面生活,陳慶文還得做一件事:賺錢!因為要照顧家人,陳慶文無法外出打工,於是,他多條腿走路:和別人合租了30畝蔬菜大棚,雖然收益不是很高,但每年可以掙3萬多元。過去承包的魚塘被村裡填平建了房,他就到弟弟剛承包的魚塘幫忙,提供技術,指導養殖。於是,風災發生不久,人們看到在村裡擔任小組長的陳慶文每天像隻陀螺:東方微亮時在菜地忙,上班時在村裡忙,中午趕回家做飯,幫女兒康復訓練……

“萍萍每月能拿到殘疾補助,加上護理費一共700元,我每年靠自己的勞動掙到六七萬元,雖然拮據,但我咬咬牙,就能支撐起這個家。”這些年,有政府關心、親朋支持,陳慶文心是暖的,但他一直沒申請低保,“我自己能吃苦,挺直腰杆掙錢養家,這樣做,也是想給萍萍做個樣子。”

在立新新型農村社區,一幢幢新房前挂著國旗。“這裡也有我的家。”陳慶文指著自家的新房說。雖然還沒有裝修,但在門前的小菜地裡,記者看到一簇簇菊花,在深秋裡挨挨擠擠,開得熱烈。陳紅明告訴記者,立新新型農村社區共建了兩期,828戶,目前入住率超65%。新家園不僅是一個安生的場所,更是受災農戶們重燃希望、心靈棲息的地方。

陽光升起,用不了幾天,新播下的種子就會從土裡冒出幼芽。等到冬天,弟弟陳曙光家的魚塘將會迎來又一個豐收。

傍晚,立新居委會的廣場上,跳舞的音樂響起,大媽們從家中趕來,陳慶文則從村部往家趕。幾天前,他偶然聽到房間裡傳出女兒的笑聲,這是4年來女兒第一次笑,久久在他的耳畔回蕩。“隻要精神不癱瘓,萍萍就一定能走出陰霾,將來的她還可以開網店、教網課,開始新的人生。”(卞小燕)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