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雙十一光棍節,各大電商平台都使出了渾身解數來准備這場購物狂歡。然而光棍節這個節日的初衷,是年輕人為了慶祝自己仍是單身一族,並以此為傲。目前,全中國已擁有超過2億的成年單身人口,從原來的單身貴族到如今的“單身汪”也從側面凸顯了單身人群數量的變化,“脫單難”也正成為這屆年輕人的熱門話題。那麼,值此雙十一之際,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帶你一覽單身生活圖鑒,一起回歸雙十一光棍節本意。
“單身汪”日益壯大,IT行業成“重災區”
據民政部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單身人口約為2.4億左右,每年該數字仍在不斷增長。前瞻產業研究院在2019年11月發布的《2019年中國單身經濟發展現狀分析》報告研究,根據2013—2017年中國單身人口數量走勢,測算出中國單身人口數量增長速度和總體數量都較高於上述數據。
圖:2013-2018我國單身人口數量
(數據來源:錢站產業研究院)
據極光調研數據顯示,90后已經超過80后成為單身人群中的主力軍,其中,95后成為單身的絕大多數,20-24歲的年輕人佔到單身人群的57%。
圖:中國單身人群的年齡分布(數據來源:極光調研)
據國金証券數據顯示,半數以上單身青年散落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北上廣深以及近年來崛起的新一線城市仍是單身人群主要聚集地,經濟較為二線城市單身率也遠高於其他地區。
圖:不同等級城市單身人口分布(數據來源:國金証券)
從職業來看,IT等互聯網行業無疑是單身率最高的行業。超過四分之一的單身男性從事TMT相關工作,16%的單身女性也集中於此。其次是汽車等制造行業以及房地產建筑行業。其中,互聯網行業以高收入、高壓力聞名,其分布也主要是一線及新一線城市。
圖:男女單身率最高的TOP3行業(數據來源:國金証券)
獨居成單身生活常態 ,近四成表示享受孤獨
據民政部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有超過7700萬成年人是獨居狀態,預計到2021年,這一數字會上升到9200萬人。獨居逐漸成為單身族日常生活狀態。
據探探《2020獨居青年生活洞察報告》數據顯示,49.64%的單身未婚用戶目前為“一個人居住”狀態,且男性獨居用戶佔比比女性佔比高27.82個百分點﹔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北京、深圳、廣州獨居青年佔比位居前列,北漂青年最為“獨立”。
此外,據探探調研數據顯示,在社交平台探探上,被調研的年輕人中,近一半單身未婚用戶為獨居狀態,且男性多於女性。因工作\學習引發的跨地域因素佔比達31.69%,而高達38.56%的被調研用戶表示獨居是因為“享受獨處,喜歡自由”,女性用戶對獨處的主動選擇明顯高於男性。
圖:導致獨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數據來源:探探)
探探數據顯示,15.46%的用戶表示獨居已超過5年,其中男性用戶高於女性用戶5.42個百分點﹔在被問及“預計會獨居多久”的問題時,60.43%的用戶表示“不確定,看什麼時候找到合適的另一半”。
單身,往往代表著“一個人生活”。據極光調研數據顯示,單身人士可以一個人去醫院(44%),一個人吃火鍋(23%),甚至一個人搬家(20%)。總之,一個人也要好好生活。
數據顯示,超6成單身人士有過一個人旅游的經歷,以2天內的短途游為主,也有超半數單身人士有過獨自旅行3天及以上的經歷。
圖:單身旅游天數(數據來源:極光調研)
據極光調研數據顯示自由隨性、喜歡獨處、人際交往比較被動、依賴網絡成為當下單身人士的主要特征。
數據來源:極光調研
單身人士認為自己享受單身帶來的自由,也格外享受獨處時光。在北京獨居5年的北漂青年廖先生表示,其實,單身獨居也沒有什麼不好的,正如同日本漫畫家高木直子在《一個人住的第五年》中描述的場景那樣,一個人去醫院看醫生,一個人在家喝啤酒,一個人去超市購物還要貨比三家,一個人在家看了恐怖片而害怕的睡不著覺。一個人的生活,有些自由隨性卻又有些苦惱,但久而久之,自己也就慢慢習慣了。
(圖片來源:網絡)
單身青年偏愛小型家電,火鍋一人也要吃得精彩
據《單身經濟專題分析報告》顯示,大部分單身的年輕人花錢悅己體現在他們對於迷你小家電的偏愛。懶家電時代,小型智能家電產品更能解決年輕人的家務煩惱,美食、小型生活用品、提高生活便利度的大型生活物品等均成提升單身質量的好物。
圖:提升單身質量好物排行榜TOP5(數據來源:國金証券)
此外,據天貓數據報告顯示,中國單身人士更向往高品質的生活。天貓平台中迷你微波爐和迷你洗衣機的購買人數增長最快,僅2018年,分別增長了970%和630%,一人火鍋銷量增210%,一人份量的商品正在爆款中迅速躥紅,“單身經濟”迅速崛起。
圖:一人份商品增長情況(數據來源:天貓)
網絡流傳將獨居青年的孤獨分成十個等級,一個人吃火鍋位列孤獨等級第五層。
蛋殼公寓報告顯示,目前獨居生活的青年租客中,必備的生活神器包括mini洗衣機、單人火鍋電磁爐、mini冰箱等小型一人使用型家電產品,其中,單人火鍋電磁爐佔比更是高達49%,單身經濟下單人火鍋電磁爐受到獨居青年偏愛,火鍋一個人也要吃得精彩。
圖:獨居青年必備生活神器(數據來源:蛋殼公寓)
單身人士的理財意願更強,且更願意“充電”
據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單身人士的理財意識更強。在擁有理財觀念的人群中,單身人士佔比62.40%,大多數單身人士的月均理財金額在3000至9000元之間。
圖:2019年中國單身與非單身人士的月均理財金額(數據來源:艾媒咨詢)
單身人群除了在經濟方面對理財表現出較大的興趣,在生活方面也在隨時充實自己。相對於婚戀群體,單身群體在閑暇時間更願意做自己想要或需要做的事,讓自己變得更好。
圖:單身人士在閑暇時間所關注的事情(數據來源:艾媒咨詢)
從“注孤生”到三十而已,90后情感不再焦慮
隨著第一批90后步入三十歲的陣營,“注孤生”成為這屆90后單身人群調侃自己的熱詞。據珍愛網報告顯示,對於這屆90后來說,少的是成雙成對秀恩愛的情侶,多的是獨享第二份半價的“尾款人”。90后眼中“注孤生”的操作除了宅,社恐、無心戀愛等也榜上有名,成為90后認為自己“注孤生”的常規操作。另外,直男/女式聊天也是他們憑本事單身的重要原因。
圖:90后眼中“注孤生”社交行為(數據來源:珍愛網)
雖然進入而立之年的90后面臨各種來自外界的催婚壓力,但壓力可能會變成試圖脫單的動力,但不再成為90后選擇結婚的動力,更是多了一份三十而已的坦然與淡定。據探探報告顯示,超八成的30歲單身“90后”堅信“真愛不怕晚”。報告中,82.9%的受訪對象表示,不因年齡而急於結婚﹔隻有不到兩成選擇了“時不我待”,要著急結婚。
圖:步入30歲單身的90后對於婚姻的態度(數據來源:探探)
拒絕因責任結束單身 ,95后更忠於自己的選擇
雖然年輕人對線上社交的需求大,探索欲望高。但據探探調研發現,95后人群使用交友軟件並不單單是為了找對象,他們認為尋找到可靠的友情也是線上社交很好的滿足點。
對於千禧一代的他們來說,很少人會因為“責任”或壓力而走入一段感情,生兒育女(22.9%)、父母壓力(13.1%)及同輩壓力(9.5%)僅成為一部分人結婚的原因。他們認為如果自己結婚,或者是因為愛情,佔比達到74.10%﹔亦或者雙方可以相互扶持,該佔比也達到60%。
圖:單身人士如果想結婚,則對婚姻動機(可多選)的統計
(數據來源:探探)
在選擇戀愛對象以及決定是否結婚時,95后更願意相信自己的判斷力,更願意忠於自身對生活的追求,他們希望另一半的性格能夠合得來(67.80%)、個人品質好(54.00%),和自己有共同的興趣愛好(35.10%)。當然,父母或者其他親友的意見、“門當戶對”理念等的影響依然存在,但佔比僅為10.70%和11.50%。
圖:單身人士在擇偶方面的主要考慮因素統計
數據來源:探探
圈子小成脫單痛點 ,線上交友成“拓圈交友”新方式
年輕人普遍認為“圈子小”是“難脫單”的主要原因。雖然不少年輕人有“脫單”意願,但在高節奏的現代城市工作環境下,很難打破原有熟人圈子,認識來自不同領域與行業的同齡人,並最終擺脫單身身份。
圖:90后單身原因分布(數據來源:極光調研、珍愛網)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與不斷進步,網絡社交越來越被年輕人所接受。那麼,既然日常生活難接觸到自身圈子以外的人,探探等社交軟件就成為了年輕人交友的新選擇。調查顯示,67%的單身人士有使用社交軟件進行線上社交。
雖然線上社交變得越發普遍,部分年輕人仍對線上交友保持謹慎態度。據探探數據顯示,多數受訪者並不太信任線上認識的人,男性相比女性更加謹慎(男性:37.9%﹔女性:22.8%)。
圖:男女對“我信任線上認識的人”的認同情況
(數據來源:探探)
同樣,人們對於線上社交軟件“是否能找到心儀對象”也仍保持懷疑,63%的用戶認為“很難找到真心交友的人”。不過,人們也相對認同交友軟件對打開交際圈的作用(33%)。
圖:單身人士對於使用交友app線上交友的態度
(數據來源:極光調研)
數據也顯示,認同“害怕線下社交”的女性比例達20.7%,遠超男性 (14.6%)。相比男性,女性在線下社交中相對不太主動。因此,相對於線下社交,線上社交成了女性擴展社交關系的重要途徑。探探數據顯示,2020 年探探第一季度平台上女性用戶右滑比例較往年提升近兩倍,更多女性用戶開始使用線上社交平台主動尋找社交對象。
圖:“我害怕線下社交”的認同情況(數據來源:探探)
不過,總體來看,多數用戶仍不太經常使用線上交友app,一半以上用戶使用頻率為“一般”。
圖:使用交友app的頻率分布(數據來源:探探)
據探探數據顯示,在使用交友app的人群中,93%的用戶不排斥與網友線下見面,48.6%的用戶願意線下見面。詳細調查也顯示,有近40%參與用戶曾經線下見過1-2位探探好友,而其中,年輕人由線上轉向線下的意願更高。16-22歲年輕人有45.4%至少見過一位。
圖:“線上聊得來的朋友,我願意在線下見面”的認同度
(數據來源:探探)
隨著經濟發展與人們婚戀觀念的變化,“單身”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他們一方面煩惱“脫單難”,另一方面又不願意將就,希望一切“隨緣”﹔他們一方面渴望通過線上交友軟件打開交友圈子,另一方面又有一定程度上的社交恐懼,害怕線下社交。但隨著他們獨立意識和自我目標的清晰,他們開始享受一個人生活帶來的“人生增值期”,通過利用獨處的時間來提升專業技能,學會與自我和解。(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侯鑫淼、葉德恆、宋可檸、張旭、廖燦亮、郭月坤、左卓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