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條例實施后 南京廚余垃圾收集量增近五倍

2020年11月11日15:41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自11月1日以來,《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已正式實施10天。來自南京市城管局的統計數據顯示,屬於市屬清運管理的玄武、秦淮、建鄴、鼓樓、棲霞、雨花台、浦口、江北新區等8區每天收集到的廚余垃圾量每天持續增加中,“強制”前后的數據增了近5倍。

截至11月5日的數據顯示,屬於市屬清運管理的玄武、秦淮、建鄴、鼓樓、棲霞、雨花台、浦口、江北新區每天廚余垃圾的收運量已超過140噸,而11月1日前,這些區域每天的收運量僅30多噸。

在雨花台區西善橋街道琥珀森林小區,每棟樓的單元門口都有一個指示牌,告知居民收集點在哪裡、距離收集點還有多遠。“這就避免了居民拎著垃圾袋不知到哪裡扔垃圾的尷尬。”小區物業經理孫樂雲說,經過充分入戶宣傳和民意征集,最終小區建成了3處收集點。在該小區,除了早晨6:30—9:30、下午6:00—9:00這兩個時段有人指導,中午還在固定的1小時內讓桶邊指導員上崗,另外還有8名志願者在小區不間斷巡視。

“要讓居民們願意分,就要讓大家看到,不僅僅是散落的垃圾桶變少了,還要讓他們看到,垃圾房不是想象中的充滿難聞的異味。為此,垃圾清運頻次由原先的每天1次變成2次,力保點位上無垃圾桶滿溢現象。”孫樂雲表示。

“目前的收運量已經達到了11月1日前的近5倍,說明一部分的廚余垃圾已經被分出來。”相關人員表示,下一階段南京垃圾分類還要不斷推進,加強桶邊指導、上門精准指導,增加引導標識,增加夜間生活垃圾的清運頻次。對於物業不作為的,分類工作做得不到位的,要加強執法檢查、督查,發放責令整改通知書,行為惡劣的要進行處罰。

在玄武區新街口街道,就有 22 家物業公司接到了整改通知書。這些公司需在 5至7 天內完成整改,否則將面臨 500-2000元罰款。如果物業公司拒不配合,其征信也將受到影響。

更多是值得學習的榜樣。在玄武區的香居美苑小區東門,一個干淨整潔的垃圾房就建在東門旁邊,兩名指導員正在對居民拿過來的垃圾進行破袋檢查。“你這裡面有張紙巾,下次記得放進其他垃圾。咸鴨蛋的包裝袋屬於其他垃圾,要先拆開再丟棄。” 指導員李名英阿姨一邊囑咐,一邊飛快地將垃圾重新進行分類。據了解,隻要有居民過來扔垃圾,李阿姨都會進行破袋檢查,如果有分類錯誤的,就會用夾子夾出來,放到正確的垃圾桶裡。

唱經樓社區主任錢秀介紹說,香居美苑小區隻有 2 棟樓,112 戶居民,一個垃圾房已經能基本滿足居民的日常垃圾投放。“垃圾房每天早上 7 點到 9 點,晚上 6 點到 9 點開放,物業公司安排了指導員對居民進行指導。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現在大家分類情況都不錯。而且李阿姨很負責,有時候早上 5 點多就來了。”

在鼓樓區的金鼎灣·今朝天下小區最南端,建成了一處四分類垃圾收集點。分類指導員靳宏進正在桶邊指導居民分類,而在收集點一側的布告欄上,一張“紅灰榜”尤為醒目。10月的紅榜中,1701、302、2001等12戶居民在列,灰榜上一片空白。根據上榜規則,“紅灰榜”以督導員現場督導記錄為依據,連續一個月都能正確分類的居民家庭就可以上紅榜,參與率不高並混投、經督導員現場督導拒不改正的上灰榜。

“居民們配合度較高,分得也越來越好,所以10月灰榜成員為空白。”靳宏進邊說邊拖出廚余垃圾桶進行展示,隻見桶內是清一色的果皮蔬菜及剩飯剩菜,不見任何混投垃圾。

“因為分得好,這裡已經是鼓樓區的A級收集點,也就是放心點位。”鼓樓區管養集團城南項目部部長滕曉波說,本月6日起,集團每日以A、B、C類對全區每個點位廚余垃圾分類的質量進行評估打分。“垃圾分類之初,居民有一個適應過程,因此進入A類的點位約10%左右,可以直接收運﹔50%左右是B類點位,收集員會讓督導員將其中的混投垃圾挑出后再收運﹔C類點位,我們會通報社區加強桶邊分揀,進行二次分揀后才能運走。”滕曉波說,這樣的分類體系倒逼物業、居民等在源頭做好垃圾分類。

鼓樓區城管局副局長陳濤介紹,這一考核體系也為合理調配督導宣傳員、加強宣傳教育提供了指引,以便做出最優化的調整,從而讓全區各個投放點位能夠“發現一個、解決一個”,“表彰一個,鞏固一個”,從源頭實現垃圾分類管理的“精細化”。

“11月1日南京正式啟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后,每一天都能看到明顯變化。”陳濤亮出他手機中記錄的一組數據:強制分類前,鼓樓區管養集團日平均收運的生活垃圾量達947噸,眼下收運的其他垃圾量為805噸/日,實現了明顯減量。這一減量幾乎是分出去的廚余垃圾作的貢獻,“11月1日前,小區、單位廚余垃圾收運量每天隻有8—9噸,目前每天持續增長至110噸,其中小區分出來的廚余垃圾達100噸。”(石磊)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