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陳鵬:推動戲曲繁榮的新起點

陳 鵬

2020年11月12日10: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推動戲曲繁榮的新起點

《人民日報》2020年11月12日20版 版面截圖

原題:推動戲曲繁榮的新起點

今年是百戲盛典收官之年。2018年10月26日盛典開幕至今,我沒漏過一場戲,可能是為數不多的能將348個劇種都看過一遍的人。三年下來,感觸良多。

新時代為百戲盛典的舉辦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彰顯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2015年全國普查后,文化和旅游部不失時機地安排了“百戲盛典”,讓現存的348個劇種一一亮相。由此,普查結果不再只是一個句號,而成 為推動戲曲繁榮的新起點。

盛典讓人直觀感受到戲曲藝術的博大精深。這不僅僅體現為戲曲劇種和分布地域之廣博,更在於其所呈現的歷史文化現象之斑斕。展演劇目生動承載著各地區各民族的生活夢想和藝術理想,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富性、多樣性、融合性、統一性在戲曲藝術上充分表現出來。

更重要的是,百戲盛典喚起了強烈的劇種意識。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孕一方戲,一種方言傳遞一種神韻。地方劇種的鮮活個性特質,是連接歷史與今天的時空隧道,是不可替代的文化標識。我們經常說戲曲的程式化問題,其實在我看來,劇種就是一個最大的“程式”,是統攝所有具體程式的靈魂。

過去的戲曲展演活動,關注點更多集中在劇目上。而百戲盛典以劇種為重點。348個劇種放在一個平台上共同展示、互相對照,有利於總結一個劇種體系的整體特征,也有利於厘清同一類型不同劇種之間的區別。當前,一些劇種呈現出趨同現象,劇種特征變得越來越模糊。劇種意識的覺醒,能夠扭轉這一趨勢。創作者會更多考慮如何把劇種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藝術價值體現出來,創作思維的變化,將給戲曲發展帶來深遠影響。觀眾的審美視野也得到拓展。

劇種意識的覺醒,還激發了整個戲曲界尤其是基層、弱勢劇種的活力和熱情,讓藝術工作者看到了希望,明確了方向。無論勢頭強勁的大劇種,還是僅有民間班社的瀕危劇種,大家都是348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個“1”,一個都不能少。

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建立起一個涵蓋全國的戲曲網絡體系。以劇種傳播區和重點院團為抓手,建立跨省份、跨地區的協作機制。對狀態不同、實力各異的劇種和院團進行科學分工,明確省、市、縣三類院團在劇種傳承保護、創作演出、提高普及中各自不同的責任目標、不同的任務比重,明確政策性扶持不同的側重點。

同時,借用國有劇團的力量,保護有價值又確實生存困難的劇種。可以讓有條件、藝術淵源相近的專業院團“依團代傳”。2019年展演中,泉州高甲戲劇團演出“打城戲”,一次性培養了40名“打城戲”學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老一代藝術家“兩門抱三門抱”(指演員能扮演兩三種不同行當或不同劇種的角色)的很多,在劇種傳承上也不妨借鑒這種方式。

(作者為山東戲劇家協會名譽主席,本報記者周飛亞採訪整理)

《人民日報》2020年11月12日20版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