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市政協:編織一張網 為民搞協商

本報記者 易舒冉

2020年11月12日07:4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編織一張網 為民搞協商

《人民日報》2020年11月12日18版 版面截圖

原題:江蘇省宿遷市政協

編織一張網 為民搞協商

“擔任校長的7年裡,我每天都為1700多名學生的上下學安全擔心。如今這個問題終於解決了!”看著學校門口新設的出入口、增設的紅綠燈和智能監控設備,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耿車鎮中心小學校長郭利倍感欣慰。今年3月,為民協商會議促成校園交通安全整治納入今年為民辦實事項目,5月再次通過現場協商、會議討論優化整治方案,推動項目落細落實。

近年來,宿遷市政協努力把專門協商的制度優勢轉化為參與基層治理的實際效能,建設為民協商工作網絡體系,通過構建宿遷為民協商一張“網”,切實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

“市縣政協處在協商民主的第一線、社會治理的最前沿,要聚焦主責主業,著力在創新平台上動腦筋,在服務民生上花力氣,在工作延伸上出實招。”宿遷市政協主席王益介紹,市政協創辦“宿遷為民協商網”,並以此為總樞紐,開展線下線上交互式、立體化協商活動﹔各縣區設立為民協商辦公室,128個鄉鎮、街道全部設立為民協商議事室,1516個村、社區全部設立為民協商聯系點,市縣兩級78個界別設立為民協商工作站,形成“網、辦、室、點、站”層次分明、相互貫通的為民協商工作格局。

去年12月,宿豫區曹集鄉雙河裡社區為民協商聯系點收到了一封群眾來信。“每家每戶門前的垃圾桶與環境格格不入”“有時垃圾得不到及時清運,味道特別大”……在社區召開的為民協商議事會議上,經過充分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應該建一個垃圾中轉站,並將協商意見報送曹集鄉黨政部門。多方努力下,今年3月底,垃圾中轉站開建,不到2個月便投入使用。

“一封群眾來信促成社區環境大變樣,這樣的協商可以多搞幾次!”參與協商的群眾代表李耀龍說。

類似的事還有不少。經過協商議事,西城家園的健身廣場落成了,楊崗新村設立了便民農機停放點,城頭鄉解決了百余名返鄉農民的就業問題……這些看似是小事,卻是關系百姓切實利益的大事。“向民生領域傾斜、向基層一線拓展、向社會治理發力,做好這三篇文章是宿遷為民協商網絡體系建設的主要著力點。”宿遷市政協秘書長庄國波說。

協商效果如何?百姓最有發言權。

“耿龍公路亮堂堂,西城家園好風光,白鹿湖碧波蕩漾百鳥唱,建廣場人民歡歌喜洋洋。協商謀發展,鄉村展宏圖。說的是人民政協為人民,鄉賢助力為鄉親……”當地蘇北大鼓傳承人牛崇祥唱出了百姓心中的認可。

從協商議事室到基層聯系點,從會議現場到田間地頭,既有會議協商,也有即時訪談,如今,通過一場場集思廣益的為民協商活動,一條條解民憂暖民心的務實建議,“編織一張網、為民搞協商”已成為具有宿遷特色的協商民主工作品牌。

《人民日報》2020年11月12日18版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