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肉價真不錯,讓我忍不住多買了份排骨。”11月12日,在南京江寧區明月菜市場,前來買菜的王大爺接過稱好的排骨,樂呵呵地說。
這段時間,特別是進入四季度以來,不少市民驚喜地發現,豬肉價格出現了緩慢下降的趨勢。近期公布的10月江蘇CPI印証了市場一線傳出的好消息。數據顯示,10月全省豬肉價格由上月的同比上漲25.1%轉為下跌2.6%,這也是豬肉價格一年多來同比首降。
豬肉肉價下降了
“大概從國慶節后,肉價就逐步便宜了。現在的價格跟之前高峰時期相比,那是真便宜不少。”11日,記者在南京菊花農貿市場看到,五花肉每斤的價格按種類不同,分為每斤22元、24元和30元三種,仔排每斤35元。肉店老板李軍一邊切著筒子骨,一邊告訴記者,“現在的價格比前幾個月每斤便宜了約八九元,雖然每天價格還是有波動,但總體比較便宜。”
隨后,記者來到南京市內一家蘇果超市,與菜市場不同的是,超市的肉類價格標示更醒目,還沒走近就能看清:“今日肋排每斤32.8元”“腿肉每斤24.8元”等價格牌。“肉價便宜,對於我們來說銷售量都差不多,畢竟顧客也不會因為便宜就多買多少,比較大的改變就是買賣的時候,雙方心情都不錯。你看顧客買的時候心情好,你做這一行也會覺得開心。”蘇果超市肉品銷售員說。
省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發布的江蘇生豬豬肉全省平均價格顯示,在豬肉零售和批發端,價格正逐步回落。11月10日,精瘦豬肉零售價格每斤27.26元,比上月同期下降10%,比上年同期下降20.8%。白條肉批發價格每斤18.97元,比上月同期下降7.4%,比上年同期下降21.6%。
養殖戶也敏銳發現了生豬批發價格的波動。“最近我們公司生豬出欄價格每公斤大約30元,去年同期大約為40元,價格確實下來了。”鎮江希瑪牧業公司董事長馬榮坤說,“價格下來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豬瘟控制住的同時,生豬供應量增加。你看我公司現在存欄量1萬頭,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供應量增加,在價格端肯定會有所體現。以蘇州為例,10月31日蘇州市生豬屠宰量為9575頭,比10月初日屠宰量增加近2500頭。”省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主任陸波說。
考核目標任務提前完成
實現全面小康,要碗裡有糧、鍋裡有肉。生豬穩產保供,是今年江蘇“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江蘇恢復生豬生產考核目標任務為存欄1044萬頭,目前我們已提前完成。”省畜牧總站副站長貢玉清介紹,9月末,全省生豬存欄1082.5萬頭,其中能繁母豬存欄115萬頭,同比分別增加92.6%和89.3%,實現同比變化“雙轉正”。
養豬業的復興,與政策的加碼、舉措的發力分不開——
今年2月,省政府辦公廳出台《江蘇省進一步促進恢復生豬生產政策舉措》,其中明確,省委省政府將恢復生豬生產目標列入2020年高質量發展考核。今年7月,江蘇再度出台促進恢復生豬生產扶持政策實施細則,鼓勵規模豬場擴能增量。
為促進畜禽養殖,保障肉類供給,江蘇開展排查整治,完成超范圍劃定禁限養區清理。全省禁養區由原來的2471個調減為1737個,減少734個,調減面積1.36萬平方公裡,較調整前減少13.25個百分點。
“重賞”之下,發展熱潮“扑面而來”。蘇州市農業農村局畜牧獸醫處處長朱凌雲介紹,蘇州各市區已新建和擴建14個萬頭豬場項目,其中,4個項目已經投產,另外10個將在年底基本建成。這些項目全部投產后,生豬存欄將達到36萬頭,年出欄達到70萬頭。為了節約用地,蘇州有5個項目全部或部分採用高樓多層豬舍模式,最高達到7層,現代化、規模化、智能化養殖模式得到廣泛運用推廣。
揚州市農業農村局畜牧獸醫師徐煜峰說,立華集團在江都建設的7層養豬大樓,將自動飼喂、飲水、除糞,完全實現工廠化、自動化養豬。德康集團更是聯合阿裡,在泗洪養豬場推行“豬臉識別”“紅外測溫”,大數據將記錄每一頭豬的個體特征、生長經歷、防疫檔案,實現“數字化”“物聯化”養豬。
“截至10月底,鹽城各級財政共安排生豬穩產保供相關資金1.24億元,累計扶持生豬養殖場2336個。”鹽城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三季度末,鹽城市生豬存欄232萬頭、累計出欄商品豬237萬頭,分別完成省下達目標的147.8%和87.8%,恢復生豬生產進度列全省第一。
今年以來,全省立足政策扶持引導、企業投入為主的原則,積極招引大企業在江蘇落地,新建、改擴建了萬頭以上豬場221個,目前已投產119個,這部分產能對促進生豬生產恢復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牧原、溫氏、天邦、正邦、新希望……國內養豬巨頭都在江蘇加碼布局,大量資本流入養豬行業,在新建、改擴建的221個豬場中,全國排名前十的公司佔了大頭。”貢玉清說,這些龍頭企業到江蘇建廠投產,讓養豬業呈現出規模化、現代化、生態化的特點。
讓肉價不再“坐過山車”
養豬市場全面進入復興軌道。“養豬應是美麗產業,而不是臭烘烘、鬧哄哄的形象。我們要徹底告別低、小、散的養豬業老路,絕不走回頭路。”省有關部門負責人說。
“一批龍頭企業、上市公司涉足養豬業,不但帶來了先進的養殖防疫技術和理念,還帶動了當地農戶一起發展。” 漣水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談井春介紹,正邦集團、全穩康源、比米農牧等在漣水的項目基本都是採用“公司+農戶”的模式,公司為農戶提供仔豬、飼料、獸藥、全程養殖技術指導和管控,公司負責生豬銷售,合作農戶負責育肥階段豬場的建設投資、生豬育肥飼養等。近日漣水剛剛投產的比米農牧項目,年出欄量在10萬頭左右,豬場設備先進,整個養殖過程全部智能化管理。
豬肉價格,一頭連著城裡人的菜籃子,一頭連著農民增收的錢袋子。過去一年多來,肉價起起落落,猶如“坐過山車”。
對於接下來的豬肉價格走勢,省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主任陸波預測,隨著生豬存欄量的上升,后期價格總體來說預計下行的可能性較大。近期隨著氣溫下降,食品生產企業備貨積極,居民消費也即將進入傳統旺季,豬肉價格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應該是波動下行。
談井春認為,規模化之后,市場調控會變得更加容易,龍頭企業社會責任感較強,對地方政府而言,行政管理上有直接明確的企業主體。
“這一輪豬場的建設,大量龍頭企業涌入,相比散戶而言,龍頭企業對市場反應更加靈敏,能及時根據市場調控產量,總體有利於避免生豬市場過度波動。”江蘇生豬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南京農業大學教授黃瑞華建議,有關部門利用此次豬市恢復規模化提高的機會,加強行業協會的作用,建立豬市價格預警和調控機制,避免豬周期的出現。
交匯點記者 許海燕 朱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