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江蘇篇

江蘇泰興:鐵腕治污還欠賬 綠色發展意正濃

人民網記者朱殿平

2020年11月12日07:05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航拍泰興生態文明教育基地。人民網記者王新年攝

環保志願者徐新標對前兩年江蘇泰興經歷的“環保風暴”印象深刻。2018年,當地曾因環保問題兩次被生態環境部通報批評,其中泰興市濱江污水處理有限公司違規堆放污泥問題更是引發輿論關注。

如今,當年的污泥堆放點已經變為3個荷花塘。花開正艷、鳥鳴陣陣,這裡成了居民游客濱江休憩的新公園。

作為濱江工貿型城市,泰興產業結構偏重,環保欠賬較多。堅持摒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堅決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泰興正努力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保的“雙贏”。

鐵腕治污,綠水青山回來了

過去,泰興人流傳一句話:“東西南北中,到處是煙囪”,半帶調侃,更顯無奈。化工是其傳統優勢產業,全市大大小小的化工企業有260多家,分布在城市的各個板塊。

“小化工企業多,分散在各個鄉鎮上,居民真是深受其苦。”徐新標回憶說,十年前,泰興幾乎很難找到一條干淨的河流,“別說下河游泳了,洗個腳估計都沒人敢。”談及那些年的生態環境,他頗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意思。

化工圍城一度是這裡的困境。“散亂污企業多,廢水直接往河道裡排,廢氣也不處理。我曾去過一家化工廠,旁邊一條10公裡的河道全是污水。”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徐新標還發現,住在這些化工企業附近的居民健康狀況也會出現一定的問題。

分散的化工企業,令居民苦惱,也令監管部門頭痛。泰興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鄭逸新告訴記者,化工企業分散給監管增加了難度,污水排放、廢氣處理等很難做到全程監測。“應該說,我們市委市政府下了大力氣去推進這件事,排除萬難也要上。”鄭逸新介紹,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2017年起,泰興市開展化工企業“四個一批”專項行動和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工作,堅決關閉安全和環保不達標、風險隱患突出的化工生產企業,督促處於人口密集區的企業限期整改。

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泰興共減少化工生產企業76家,其中淘汰關閉50家,整治重組23家,搬遷轉移3家。現有的86家化工企業中,84家搬遷進入園區,入園率超過97%。

泰興臨江,擁有超12公裡的濱江岸線。堅持把長江生態保護和修復作為壓倒一切的工作來抓,除了化工企業入園,泰興還大幅壓減沿江一公裡范圍內化工企業數量。

在泰興經濟開發區內的長江生態濕地和綠色廊道建設工程現場,層林盡染,風景如畫。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白學軍告訴記者,從2016年開始,他們共拆除21家小化工廠、6家小船廠、23個魚塘,建成濕地3000畝,新增綠化面積4000畝。原先塵土飛揚的江堤已變為“最美賽道”,吸引了不少馬拉鬆愛好者。

“按照市委的要求,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尤其是長江大保護政治上不糊涂,作風上不含糊,面對困難不退縮。” 鄭逸新介紹,在全市層面,泰興市成立了生態文明建設與環境保護領導小組、向環境污染宣戰指揮部,設立相應辦公室,以高位運行協調推進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和向環境污染宣戰工作。近年來,泰興市共統籌市級各類生態環保資金13.95億元,籌集市生態環保公益基金1.94億元,全部用於生態投入。

圖為泰興長江生態濕地和綠色廊道。人民網記者王新年攝

產業升級,金山銀山次第來

“我們原先在黃橋鎮,2016年在政府支持下決定搬到泰興經濟開發區來,去年完成廠房建設、設備調試工作,已經正式投產了!”秋日的午后,看著新廠房,泰興金緣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唐兆雲躊躇滿志,“在老廠區,我們的年產量隻有幾千噸,新廠房是按照年產3.8萬噸來設計的,翻了幾番!”

開始談搬遷,唐兆雲也有抵觸。不過,真正進駐泰興經濟開發區后,他反倒感慨“搬對了”。產能擴大了,企業環保方面的投入反倒降低不少。他給記者舉了個例子,污水處理和排放是企業投入的大頭兒,作為一家粘合劑生產企業,廢水中COD含量較高,過去要將COD指標從500降到50,投入得幾百萬元。進入園區后,企業隻需要進行預處理,再通過管網排放到園區工業污水處理廠,無需企業再單獨建設污水處理廠,省下了一大筆支出。

泰興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安全監管和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鞠鵬解釋道,目前園區已基本完成污水管網“一企一管”明管化改造,建成日處理5萬噸的專業工業污水處理廠和尾水排放生態濕地工程,確保不向長江直排一滴水。除此之外,危廢填埋場、危廢焚燒、飛灰填埋場項目也已投入運營,形成了每年11萬噸危廢集中處置能力,可基本滿足園區內企業的需求,實現所有廢棄物“區內產生、區內處理利用”。

既不能談“化”色變,也不能一成不變。“我們必須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以堅定有力的措施,推動產業結構加快調高、調輕、調優、調綠,在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上邁出更大步伐。”泰興市委書記劉志明說,產業結構偏化偏重是泰興的市情實際,謀劃推進園區特色化發展,就是希望在調整優化化工產業的同時,其他的產業也要培育起來。

加快從被動治理末端環境向主動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轉變,泰興市走出了一條鏈式發展的新路。1995年,新浦化工落戶泰興經濟開發區。著眼於延鏈補鏈,當地又先后招引了50多家企業。這些企業消耗氯、鹼、氫,產品延伸至生物醫藥、化工新材料等10多個領域,年銷售收入近300億元,形成國內最為完善的氯鹼產業鏈。

“得益於產業鏈招商,目前園區內60%的產品不出園區就能得到消化,減少了運輸風險。”白學軍說,園區內還累計建成管廊近130公裡,80多家企業通過管廊實現了互為原料、隔牆供應、管道傳輸,每年可減少400艘次長江船舶運輸和上萬輛汽車運輸。據介紹,目前泰興經濟開發區化工產業關聯度已達66%,精細化工在全國化工園區中排名第一,21個世界單打冠軍產品在這裡誕生,吸引了一大批國外跨國公司和國內行業龍頭來此投資興業,連續8年躋身全國化工園區前10強。

今年5月,利用生態環境集成改革試點契機,全國首個在化工園區外設立的日化醫藥產業園在泰興獲批,破解了園區精細化產品向終端發展的難題。7月10日,投資6000萬美元的新高(江蘇)日用品有限公司日化項目開工建設﹔8月中旬,投資4億元人民幣的日化藥妝標准廠房動工建設,多個日化項目成功簽約。在泰興,以精細化工為支撐、以新材料和健康美麗產業為主導、以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為保障的“1+2+X”現代特色產業體系已逐步形成。

如今,創新轉型、綠色發展、能級提升已經成為泰興的發展共識。在虹橋工業園區,當地建立招商項目遴選決策機制,對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堅決禁入,對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符合產業政策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開辟綠色通道,近兩年累計簽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36個,總投資78億元,以能耗排放的“減法”助力經濟發展的“加法”。

虹橋鎮黨委書記、虹橋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成文蔚告訴記者,眼下他們正加快整合長江生態、長江文化、鄉村自然生態和人文資源,規劃建設獨具虹橋文化特色的“藝術鄉村”,大力發展鄉村文化旅游產業,做到“岸上看江、江上看岸”都有好風景。

“過去外地朋友來泰興看我,我都不知道帶他們去哪裡玩﹔現在可不一樣,生態廊道風景好著咧!”徐新標說,再說起環保,泰興人終於直起了腰杆!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