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武進:村企結對共建 賦能鄉村振興

馬燾燾

2020年11月13日06:58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收入提高了,干活有勁兒!”清晨6點,常州市武進區西墅村東方潤安蔬菜園裡,59歲的村民劉建良忙著給棚裡的菜澆水。這是一座“村企共建”的蔬菜園。

今年以來,武進區持續推進“萬企聯萬村”,一改過去救助式的村企合作形式,引導社會資本“上山下鄉”。在武進區農業農村局局長諸東海看來,村企的同頻共振發揮了“1+1>2”的效果,不僅老百姓收入提高了,各項社會民生事業也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壯大而蓬勃發展,老百姓的幸福指數亦不斷提升。

截至目前,全區2000多家企業與85%的行政村實現結對共建,70%以上的村企都落實了聯合開發的經濟項目,實施項目1058個,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盛夏時在蔬菜園忙碌的劉建良。馬燾燾攝

一座蔬菜園實現村企雙贏

湟裡鎮西墅村下轄19個自然村,有15家規模以上企業。作為江蘇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進村,如何在建設中保留村庄的“原汁原味”,讓鄉村盡可能的散發鄉土氣息,是西墅村面臨的現實問題。與此同時,在當地擁有5000多名員工的東方潤安集團,也面臨著如何解決企業員工“菜籃子”的難題。

“我們的員工來自五湖四海,眾口難調,大批量採購食品會遇到品類和數量等矛盾。”東方潤安集團黨委副書記殷敏說,集團一直有個想法,就是在當地打造自己的蔬菜供應渠道,用以解決職工的吃飯問題。“為此,我們一邊向當地農業農村部門請教,一邊找西墅村委溝通,最終決定與西墅村委採用村企共建的形式,合力打造集生態 、生產一體的東方潤安蔬菜園。”

2019年,西墅村委統一流轉村民的承包地,再租賃給東方潤安集團,村民可獲得1000元/畝的土地流轉收入。東方潤安集團則按照“常州市精美菜園”建設標准,在25畝地上投入200萬元,建成了年產40余個品種、10萬斤產量的蔬菜園。

“自家的菜園,吃著更放心。”殷敏稱,自從蔬菜園投用以來,企業三分之一的菜品直接來自於此,“既豐富了職工的菜籃子,也增強了企業凝聚力,提高了員工忠誠度。”

在西墅村委的建議下,東方潤安集團還從村內吸納勞動力,劉建良也正是在此時應聘成功,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除去流轉土地收入,我一個月還有4600元的工資,算下來比自己原先種地要劃算。”

據西墅村村委副書記程小平介紹,蔬菜園目前還只是“一期”工程,下一步還將繼續推廣,讓企業和村落的聯結更緊密。

 

岑村村經過整治的陸家浜。馬燾燾攝

村企攜手告別黑臭河

傍晚時分,洛陽鎮岑村村,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在房前院后話起了家常,穿村而過的陸家浜曾經是一條村民避之不及的黑臭河,如今早已水清、草美。

陸家浜全長2公裡,東與錫溧漕運河相通,西經陽湖大圩的主干河道與武進港相接。過去,由於周邊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加之長年沒有清淤,水質又黑又臭,整治迫在眉睫。

截污控源、清淤疏浚、生態修復、岸坡治理……整治方案面前,每一項工程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錢從哪來?村黨總支書記蔣健想到了第二電鍍廠。

2012年,岑村村第二電鍍廠還是一個技術瓶頸多、生產工藝落后、環保設施不達標的小廠,廠長蔣健也是岑村村黨總支書記,面對市場競爭,他意識到,電鍍廠要生存,必須徹底轉型升級。

“當時,大家都覺得拆掉最好,別搞什麼重建了。”村民史亞國告訴記者,老百姓一度對電鍍廠重建有很大的抵觸情緒。為此,蔣健查找資料,找來環保和技術專家,找村民做思想工作,一方面介紹重建后的環保標准,另一方面也講解工業升級會帶來的經濟效益。

慢慢的,村民開始理解蔣健,也願意為電鍍廠貢獻自己的力量,“不少村民還自發參與重建款項的籌集,甚至借錢給廠裡,幫電鍍廠籌集了近千萬元資金。可以說,廠子就像是岑村村的孩子。”蔣健說。

在當地村民的幫助和支持下,電鍍廠完成了轉型升級,回報也逐漸顯現。從2015年開始,電鍍廠、歐凱、華陽等當地幾家企業聯合出資近400萬元,支持陸家浜水環境整治工程,至2020年,項目清淤量達4萬方,建設管道800米,全面實施雨污分流,沿岸種植水生植物1000平米,實現了全部水系的調水活水和抗旱排澇功能。

為了改變岑村村土地利用率低的問題,蔣健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組織村屬企業建設標准廠房,組建專門的管理隊伍,篩選優質企業進駐,已形成了佔地近50畝的岑村村集體工業園。截至目前,該村共有企業46家,其中超億元企業2家、超千萬元企業11家,總產值超15億元。村級集體收入方面,從2007年的100多萬元增至如今的1700萬元,人均純收入從2007年9200元增到如今3.73萬元,一幅“興業、家富、人和、村美”的現代新農村圖景展現在眼前。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