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網友贊成叫停家長代批作業 孩子怎麼說

2020年11月14日11:32  來源:央視網
 
原標題:多數網友贊成叫停家長代批作業 聽聽孩子怎麼說

  央視網消息:我們要關注這樣一個話題:誰來批改孩子的作業?您可能要說了,這個問題還用得著討論嗎?自古以來不就是老師批改作業?先別忙著下結論。就在11月12日,武漢市教育局要求全市展開專項整治行動,嚴禁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讓家長代為評改作業。而至此,從國務院到全國十多個省份都已出台了嚴禁讓家長批改作業的規定,卻依然沒能杜絕。

 

  最近,這段江蘇家長因不堪給孩子批改作業憤而退出家長群的視頻,讓一個老話題再度引起熱議。那就是:孩子的作業該不該由家長來批?

  有家長吐槽,如今的班級微信群已經變成了壓力群,不光要幫孩子檢查作業、簽名拍照,有時還會領到一些超綱任務,比如辦一張“手抄小報”、做個PPT等。

  北京家長 李女士:我經常開玩笑的一句話說,現在最高會議就是家長會,你不敢缺席,然后老師隨叫隨到,給我們增加了很多負擔,就是一看群裡有什麼事,怎麼回事,就是這種緊張氣氛也會有。

  【央視新聞調查】多數網友贊成叫停家長代批作業

  晚間新聞聯合央視新聞微博發起的調查顯示,絕大多數網友支持由老師批改作業,認為批改作業是老師的職責,不應該讓家長代勞。也有約3%的網友不贊同,理由是老師教學壓力大,無法顧及每個學生。那麼老師對家長提出批改作業的理由是什麼呢?這張發布在網上的截圖上,老師解釋了自己的理由,認為隻有批改了才有效果,批改了老師檢查的時候才能知道孩子哪裡還沒掌握。能感受到老師對孩子的一片苦心,但有家長認為,這種期望自己未必能做得到,做得好。

  北京家長 朝女士:自己好像雖然也有不錯的學歷,但是你面對現在小學作業的時候,很多時候也是處於無所適從的階段。我覺得作為家長去批改孩子的作業,實際上你是非常非常不專業的。

  教育專家:誰該批改作業?涉及家校職責界定

  教育專家表示,讓不讓家長批改學生作業,涉及的是一個最基本的學校和家庭職責界定問題。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儲朝暉:家長的學習學業的狀況參差不齊,而不同的家長差別很大,那麼現有的我們中小學作業的大多數情況下,特別是三年級以上的作業,家長很難把它批閱得正確。從責任來講,課業學業主要的責任還是在學校還是在教師。

  十多省份出台規定 叫停家長代批作業

  其實,“叫停”家長批改學生作業,中央到多地早有行動。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還專門發布意見,明確: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或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十多省份也相繼出台規定。在合肥市琥珀名城小學的門口,教育局的“十不得”准則,就挂在學校門口的宣傳欄上。遼寧省教育廳本周也下發“十要求”(《遼寧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管理“十要求”》),明確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和學生代勞。

  遼寧省教育廳義務教育處負責人:我們公布了各市和省的監督舉報電話,讓老百姓投訴有門。對於家長的投訴教育部門會認真查實嚴肅處理。

 

  此外,新規在為家長、學生減負的同時,也提出要為教師減負,嚴格控制各項社會事務進校園,集中精力保障教師批改作業時間。

  在採訪中,不少老師非常認可,隻有老師親自批改作業才能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不過同時也希望家長可以配合老師,一起促進孩子的學習。

 

 

  作業誰來批 聽聽孩子們的心聲

  確實,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校共育。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邊界究竟在哪?家長的角色又是什麼呢?我們先來聽聽孩子的心聲。

  【記者調查】家長要幫忙批改嗎?聽聽孩子怎麼說

  看來,在孩子們心中,父母的角色是幫忙檢查作業、督促學習,而批改還是老師更權威。然而,並不是說父母的責任僅限於此了,培養孩子,父母有更多老師做不到的事情要去做。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熊丙奇:家長即使要關注孩子的學業,也不是去陪讀,應該是共同跟孩子確定學業的目標,在監督孩子完成學習計劃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習慣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專家建議:讓家庭教育回歸到育人本位

  除了學業,孩子的綜合素質更不應忽視,而這一點家長責無旁貸。專家提示,家長可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質和行為習慣﹔讓孩子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錘煉意志﹔在美育中提升審美素養、激發創新能力﹔在實踐中養成勞動習慣,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課。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熊丙奇: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的教育。具體而言,家長要關注孩子的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以及規則教育。但是現在家庭教育存在異化的問題,家庭教育現在成了圍繞著學校教育的支持教育。這一方面會把孩子包圍在知識教育中,同時也增加家長的焦慮。因此,我們應該讓家庭教育回歸,回歸到育人的本位。

  【央視短評】家校共育 托起孩子未來

  培養孩子是家庭和學校的共同責任,有教育家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孩子。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言傳身教,涵養孩子良好習慣﹔對於學校來說,則是立德樹人,高質量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家庭和學校的側重點不同、分工也不同,但目標和落腳點都是一致的。堅持家校共育,在各盡其責中加強協作,構建更和諧的家校關系,讓孩子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才能托起孩子的美好未來,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