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於楓紅時節的年度“打卡”,更多的“新南京人”正更“長情”地留駐棲霞安居樂業。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棲霞區實有人口122.2萬人,連年迅速攀升,這兩年南京新增人口的四分之一都涌入了這座宜居宜業之城。
棲霞為什麼能這樣長線“飄紅”?近年來,棲霞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砥礪改革創新,探索實踐公共服務一體化,居民生活“無形資產”持續增值,城市發展“人力資本”日益豐厚。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南京市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指出,棲霞改革聚焦民生痛點難點,不斷釋放改革紅利,讓群眾共享城市發展成果,同構宜居宜業強磁場。
關鍵詞:躍升
窪地崛標杆
民生福祉更優質
9月7日,棲霞區政府與江蘇省人民醫院簽訂共建燕子磯新城醫院合作協議。醫院由燕子磯新城指揮部負責建設,建設完成后交由省人民醫院實行一體化獨立運行管理。
至此,棲霞區內建成及在建的三級醫院增至7家。到“十四五”末,該區三級醫院將增至9家,論密度全市第一。而在7年前,棲霞全區隻有一家三級醫院,“進城看病”成了多數居民的選擇。
思想破冰、改革亮劍,促成了醫療服務的窪地起跳。2013年,棲霞區牽手省人民醫院等多家醫院,首創“院府合作”模式,不循常規、打破當時主流的“醫聯體”格局,以政府層面與醫院、高校合作,通過區域公立醫院平台向省內大型公立醫院以購買服務的方式全面開展醫療、教學、科研合作,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和醫療衛生人才“雙下沉”。如今,每周都有省市三級醫院專家到棲霞區屬二級醫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坐診、查房、帶教。這一“院府合作”的棲霞經驗於2016年被全省推廣。
一子落而全盤活。如今的棲霞,家門口來了“大醫院”,社區醫院裡有“名醫”。“我們的康復病床很緊俏,康復師就是招的省人醫專家的‘徒弟’。”西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高慧華說,“院府合作”讓這裡強起來、火起來了。去年4月,全國社區醫院試點工作啟動會選在這裡舉行,央視《焦點訪談》以“家門口有了社區醫院”為題報道了這裡的“西崗經驗”。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聚焦醫療、教育和養老等事關群眾最直接、最現實利益的各個領域,棲霞區引聚高端資源,借助標准化手段,加速均等化進程,補短板、強弱項,成就了彎道超車、后發先至的獨特樣本。
9月1日,在棲霞山片區,南外仙林分校華僑城小學正式開學﹔在邁燕板塊,南師附中燕子磯新城學校正式開學……發軔於8年前的“合作辦學”之路越蹚越寬,2015年,棲霞區開始建設教育共同體,對外與8所名校合作辦學,對內成立7個“中小學教育發展共同體”,每個街道都有“名校”。家門口“好上學”“上好學”正從理想走進現實。
先引源頭活水,激發內生動力,繼而灌溉全域。如今,南外仙林分校成為全市家長最向往的名校之一﹔金陵小學一校三區,已成為全省有影響力的知名小學。一組數據反映了家長心態的變化,小升初本地生源外出擇校率由25%下降到6.9%。棲霞成功創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
戶籍人口中老人佔比20.6%,如何做好養老服務?棲霞區善做“必答題”,做優“附加題”,完善“政府+市場”運作機制,公建民營雙軌並行,在率先基本建成“十五分鐘養老圈”的基礎上,構建起了“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場、高端有選擇”的多層次養老服務格局。棲霞區2019年榮獲省級“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創新示范區”。
“全市5A級養老機構有6家,我們區就佔了2家。”棲霞區虛擬養老院院長王兵介紹,以歐葆庭國際頤養中心、銀城君頤東方康養社區為代表的高端養老機構成為行業標杆,更多的康養綜合體項目正在布局落子。
關鍵詞:出新
老小區變“網紅”
社區治理更舒心
“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最近,堯化街道計算新村的居民有了這番神奇的感受。小區門口就有一處亮麗的風景:門口一溜橙黃色的集裝箱錯落有致,宛若一件大型裝置藝術品。還未投用,這一“創意”就讓這老小區迅速變身“網紅”。
“小區面積局促,缺少配套設施,這是被‘逼’出來的創新作品。”姚坊門省級宜居示范街區建設辦公室副主任朱佳佳說,這是一個始建於1983年的廠居小區,小區整治不光要出新面子裡子,更要挖掘空間增添服務。這排“房子”由21個集裝箱拼接、切割、組合而成,構成一個時尚多變的公共休閑空間。這一“積木空間”裡有機布設了垃圾分類房、迷你書吧、微型公廁、健身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設施,可以滿足不同年齡段居民個性化需求。
計算新村的這一“藝術裝置”,是棲霞區全面推進老舊小區整治、存量空間出新的一處“盆景”。類似的老小區變身“網紅”,在棲霞已成尋常事。已有20年房齡的金堯山庄小區,是棲霞區最早的一批拆遷安置房,獲評全省首個“七項適老化改造全覆蓋”示范小區﹔金堯花園小區榮獲南京市第三屆“群眾最滿意”老舊小區整治十佳項目﹔姚坊門宜居街區成為全省5個宜居街區試點之一……
“推進老舊小區整治出新改造,我們一直走在全市前列。”棲霞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早在2011年起,該區就在全市率先推進老舊小區出新整治,提出打造環境優美、規范有序、文明和諧的宜居示范區。截至2019年底,該區累計投入資金約8.8億元,對130個老舊小區、建筑面積434萬平方米進行整治,惠及居民83350戶。
從政府主導到居民參與,從整修小區到打造街區,“思路出新”讓這一城市更新成為常態化生長的過程。“改造的不僅是硬件,更要有社區治理的更新。”棲霞區住建局物業科科長李秀東介紹,2000年,為了托底老舊小區、保障房片區的管理,每個街道成立一家公益性物業公司,“紅色物業”的實踐,為破解老舊小區治理難提供了全新思路。
在邁皋橋街道,當年草創是為物業撤場的商品房小區救急的“公辦物業”,已經壯大成每個社區一家分公司的“集團軍”。姚坊門物業公司管好老舊小區的同時,與市場化物業公司競爭“捷報頻傳”:接收一處商品房小區后,矛盾少了、服務好了,去年底業主們主動把物業費從1塊5漲到了1塊8……
關鍵詞:融合
“國際范”與“最鄉土”
近悅遠來兩相宜
6月22日,南京創新周開幕式上,理查德·西爾斯榮獲金陵友誼獎。這位因創辦“漢字字源”網站走紅網絡的美國學者,被大家親切稱為“漢字叔叔”,去年欣然受邀來寧,成為南京視網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特聘專家,與一群90后開啟了創業之旅,推出了一款用AI技術展現漢字演變的識字卡片。
“像漢字叔叔這樣的外籍人才,來南京首選‘落戶’在棲霞,越來越多老外申請辦理外國人永久居住証。”南京市公安局棲霞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隊大隊長朱珠告訴記者,棲霞是南京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區域,“在棲霞的外籍人士,一半在高校,一半在企業。”根據去年的統計,棲霞區共有來自118個國家和地區的常住外國人4500人,位列全市第一,近三年持續以20%以上的速率增長。2019年,棲霞區創新外籍人員管理服務模式獲國家移民管理局推廣。
“在這裡,有友好的社區、安全的環境、很美的風景和公園,學校和醫院配套都很方便,平時也沒有堵車。”南京國際學校教師馬修來自美國,他此前工作游歷多個國家和地區,2017年起選擇安家在棲霞。如今已經是個“棲霞通”,正忙著為一位從北京搬來的外籍教師張羅“租房子”。
一邊是最國際化的生活環境,一邊保有最本色的“田園生活”。在馬修生活的仙林大學城裡,如今還保留著另外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
“一半煙火,一半詩意,把生活過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今年6月,周潔告別朝九晚五的都市白領生活,回到樺墅村,仔細打理起二層老宅。洒掃庭院養花種草,走街串巷收集舊物,在一眾農家樂間辦起了“緣起食堂”——一家主打西式料理的輕食餐廳。
“我們這是離‘城市’最近的農村,‘市區’裡的田園牧歌。”西崗街道樺墅村黨總支副書記孫超群告訴記者,隨著美麗鄉村的建設,吸引了不少“城裡”的年輕人回鄉創業,像“緣起食堂”這樣的自主創業品牌就有20余個。棲霞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棲霞區作為南京唯一一個保留有農業的主城區,正不斷推動城鄉融合打造發展共同體,統籌規劃城市管理、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讓鄉村同享城市發展紅利,讓居民留住田園鄉愁。該區大力推進18個美麗宜居鄉村連片打造計劃,初步劃定八卦洲農業嘉年華區域、龍潭“水一方”及稻田綜合種養區域、西崗樺墅美麗鄉村3個重點區域。
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寧鎮揚同城化推進等多重戰略疊加,工業、服務業、農業“三業並興”,經開區、大學城、行政區“三區協同”,多重角色正催生無限可能。可以預見的是,紫東核心區征收拆遷基本結束,“紫東科創大走廊”建設蓄勢待發,這裡正成為全市發展的新中心、新熱土,政策、資源、人才匯聚,棲霞發展新藍圖之上,一張全新的熱力圖正在浮現。(仇惠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