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節點哪類輿情需要市場監管部門加強預警研判?

白楊

2020年11月17日19:07  來源:人民網-輿情頻道
 
原標題:重要節點哪類輿情需要市場監管部門加強預警研判?

  對於市場監管部門來說,監管領域眾多,國慶、春節等重大節假日期間面臨各種突發事件的輿情考驗,加強輿情預警研判,才能更好地妥善處理危機,提升政府部門的執法效能。

  警惕突發事件誘發輿情

  國慶、春節假期,突發類事件在市場監管領域成為應對的棘手問題。這些突發事件涉及領域廣,影響面寬,存在輿情風險高。如景區安全問題表現得較為突出,在國慶、春節等重大節假日,景區人數往往突破平日接待量,一些景區監管流於形式,小毛病變成大問題,造成安全事故。如10月1 日,太原市迎澤區小山岩村台駘山景區冰燈雪雕館發生火災,造成13人遇難,15人送醫救治。媒體指出,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景區在節日之前長期處於"停擺"狀態,相關設施沒有及時檢查維護,給節日的安全生產埋下了隱患。對此,各地監管部門應切實做好安全生產監管工作,不要流於形式。此外,食品安全領域存在風險也較大,易成為媒體報道的焦點。如中秋節期間,月餅、大閘蟹、名貴海鮮及一些出口轉內銷食品等短時需求增多,易滋生以次充好、趁機漲價、過度包裝等問題。而食安領域衍生出的新問題也不容忽視。如媒體報道名人光環下的蟹券套路,曝光"非陽澄湖標榜陽澄湖""重量不夠繩子來湊""低價蟹券玩資金沉澱"等大閘蟹銷售亂象,更有提貨難、店鋪直接卷款跑路等問題發酵於網絡,擾亂節日市場秩序。

  消費維權話題易燃易爆

  消費金融、汽車消費、直播帶貨、在線教育等方面結構性問題多,難以及時介入監管,或致消費維權輿情易發多發。特別是國慶、春節假期,旅游住宿消費糾紛抬頭,"大數據殺熟"、個人信息泄露等問題易遭炒作,引發疊加效應。培訓班、健身房、理發店、美容院等往往存在收費退費管理不規范問題,預付款少退難退或成輿論關注焦點。特別是"大數據殺熟",讓消費者以高價購買商品,違背了定價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交易原則。不僅如此,還存在過度獲取、搜集用戶隱私信息的問題。這些都欺騙了消費者,損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市場監管部門面對消費維權類輿情,需要穩妥消化存量輿情,遏制增量輿情。針對老問題、新亂象保持高度關注,完善跨部門聯動協作機制,主動介入調查,依法有效處置,維護市場正常秩序,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景區 "亂收費" 問題積重難返

  各地旅游景區"薅羊毛"的情況屢見不鮮,不僅讓游客產生不良的出游體驗,也極大地影響了旅游市場環境。如長假期間,媒體曝光重慶洪崖洞景區附近有人頻繁兜售兩江游船票,並進行有償帶路。在微博端,有網民控訴各類旅行中遇到的亂收費問題,如湖南省鳳凰古城景區的天價停車費,北海銀灘存在亂收費違法行為,武漢東湖風景區磨山停車場出口路在未提前通知車主的情況下限行罰款,還有網友投訴重慶渣滓洞景區旅游包車亂收費等問題。《半月談》發表評論稱,對於景區而言,游客是"衣食父母",景區內的商家作為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形成"我們"意識,誠不欺客、文明待客,共同塑造和維護景區聲譽。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游客有了更多發聲渠道,景區管理者和商家應更加注重口碑建設,如此才能實現長遠發展。

  新經濟市場突出問題需加強治理

  近期,新經濟頻頻成為輿情的焦點。電商"二選一"(電商平台要求合作商家隻能選擇參加一家平台促銷活動)周期性爆發,社會輿論對電商平台要求商家"二選一"的做法詬病頗多,相關部門也三令五申,杜絕"二選一"現象。但該現象並未銷聲匿跡,反而在一些特殊的時間節點集中爆發,如"6·18""雙11""雙12"等。此外,"直播帶貨"問題也較多,部分主播涉嫌過度宣傳產品功效;產品質量貨不對板,利用直播兜售"三無"、假冒偽劣商品;刷粉絲數據、銷售量刷單造假;平台責任意識缺失,售后服務難保障等問題叢生。市場監管部門需要對電商、"直播帶貨"平台等新經濟業態加強監管,正視消費者追求品質的新需求,同步提升行業綜合服務能力與服務水平,保障消費者品質消費的良好體驗。同時,要壓實平台責任,增強責任意識、品質意識,加強對電商平台的培訓引導與廣泛監督,規范引導主播行為。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