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速路況水平全國領先 “蘇式養護”保障安全暢通

2020年11月17日07:26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蘇式養護”保障高速安全暢通

日前,南京棲霞區馬高路北延道路關鍵節點——滬寧保通路通過交工驗收並投入使用。 楊 亞 趙亞玲攝

  “江蘇高速公路路況水平始終保持全國領先。”在近日召開的2020世界交通運輸大會上,與會人士對江蘇高速公路的道路品質和服務水平大加贊賞。

  20多年來,江蘇經濟快速增長,帶動了全省高速公路交通量以年均25.3%的速度增長。自1996年第一條高速公路——滬寧高速公路江蘇段建成通車以來,江蘇高速公路路網密度位居全國前列。當前,我省高速公路養護管理工作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路齡長、老化現象較為明顯。截至目前,路面使用時間超過15年設計壽命的高速公路裡程佔比46%,路面使用時間達10年及以上的高速公路裡程佔比76%,貨車及重載比例高,對高速公路設施的損傷影響大。

  “建設是發展,養護管理也是發展,而且是可持續發展。”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蔡任杰表示,當前,江蘇高速公路養護管理已經實現了技術創新由被動接受向主動研究轉變、養護管理由粗放向精細轉變、養護決策由經驗向科學轉變、管理視野由項目級向路網級轉變、質量控制由事后向事中轉變,基於系統性和持續性的養護實踐,逐步形成具有江蘇特色的高速公路“蘇式養護”品牌,保障了江蘇高速公路網絡“安全、暢通、便捷、高效、經濟與和諧”。

  12日,記者在滬寧高速無錫養排工區,看到一對合作無間的“檢測醫生”——高動態雷達和連續激光彎沉儀。它們分別負責在快速行駛過程中全面連續、快速無損地完成對路面結構內部損傷的檢測和路面抵抗車輪不利作用能力的檢測,將檢測結果綜合起來,就能對路面結構的健康狀況進行全方位評估。這是江蘇在全國首創的路面結構健康狀態快速無損檢測診斷技術。

  “該技術類似於中西醫結合會診,高動態探地雷達就似西醫的CT掃描,可以直觀觀察路面結構內部損傷。而連續式激光高速彎沉儀就似中醫的把脈式診斷,判斷路面結構對車輪的抵抗力——結構強度狀況。”江蘇交控總工程師、工程技術部部長吳贊平介紹,由此建立的一套綜合評價指標,為路面科學養護提供了設計依據。目前滬寧、沿江、沿海等江蘇20多條高速都應用了該項技術,累計使用道路3300公裡。

  除了檢測車外,在無錫養排工區的車庫裡,還整齊停放著各種道路養護車輛,工區廣場中央的停機坪上,一架用於快速救援的直升機正在進行日常維護。“一年上路作業養護量達到2000多起,在現有路況條件下,我們一直在探索多舉措高效率護路保暢。”無錫養排工區主任平成介紹,滬寧高速無錫樞紐到蘇錫交界段的25公裡道路,為G2與G42兩條交通大動脈的復合地段,日均車流量19萬輛次,遠超設計流量的11.5萬輛次,超負荷的繁忙給養護帶來了巨大壓力。

  今年5月,滬寧高速蘇州段養護施工採用了“單向全封閉”集中養護新模式。“高速公路這種長距離全封閉集中養護在全國尚屬首次。”江蘇交控副總經理陳金東介紹,我省首創的這一“集中養護”模式,通過科學組織大流量下同一路段內多項目、多工種同步交叉實施,達到“管理時間最短、交通影響最小、養護效率最高、工程質量最優、安全風險最低、社會反響最好”的養護效果。

  今年以來,滬寧高速、汾灌高速等多條高速公路分別實施了集中養護工程。經最新測算,滬寧蘇州段集中養護工程工期,由傳統分散間斷的200天壓縮至連續集中的10天,大幅度減少了養護對交通的影響,取得社會經濟效益2.8億元,綜合效益約為傳統養護的10倍以上。

  “十三五”以來,在交通運輸部組織的3次全國干線公路養護管理檢查中,江蘇高速公路養護管理水平始終位居全國前列,以“高質量、長壽命、可持續、穩發展”為願景,具有鮮明江蘇特色的“蘇式養護”品牌,為全國高速公路行業提供了有益借鑒。

  本報記者 梅劍飛 朱 璇 

(責編:黃竹岩、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