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建鄴: 2021年底前將新增停車位17000多個

2020年11月17日13:15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2019-2021計劃建設停車點位26個,增加泊位數7000多個。目前,已建成停車點位13個,增加泊位數3895個﹔在建點位13個,增加泊位數3990個。”為進一步解決停車難問題,南京市建鄴區實施公共停車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並在此基礎上,再新增停車設施建設點位10個,增加泊位9000余個,預計2021年底前將新增停車位17000多個。

以需求為牽引 實施專項行動

老舊小區、辦公和醫院等場所是停車泊位建設的重點。針對上述場所停車難的問題,建鄴區積極利用廣場、公園、學校操場等地下空間積極挖潛公共停車設施,先后建成新城四小、積善中學等地下停車場,增加泊位268個。同時,積極推進錯時停車機制,江東門紀念館停車場為周邊居民提供夜間停車服務。此外,建鄴區還加大對城市邊角地塊的利用,在國內首次採用德國海瑞克12米直徑垂直盾構技術,在兒童醫院旁利用邊角地塊建設“沉井式”智能停車設施,建設泊位200個,進一步加大泊位供應數量。

建鄴區新都市暨精細化推進辦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為有效解決停車難問題,在市政府三年行動計劃的框架下,建鄴區專門制定了《建鄴區停車設施規劃》,引導停車設施供應結構合理化發展和停車設施的有效化利用,形成規模適度、結構科學、裝備智能、運行高效的停車設施供給體系,做到還清老賬,不欠新賬。

創新模式 多方共建

建鄴區還通過模式創新,吸引多方共建,解決停車難問題。由區屬國資平台聯合國內領先的停車資產管理機構首程控股共同發起設立“南京建鄴首程智慧城市發展基金”,總規模20億元,首期認繳10億元,區國資平台出資15%,並積極引入其他產業資本方,構建智慧停車產業生態圈。

另外,根據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場景,還將分別採用地上、地下、沉井等實現方式,構建立體停車服務網絡。對於其中產權明晰場地由基金負責出資運營,對於產權不明晰的場地,由區財政出資建設,在核心城市節點建設停車綜合體或推動地下空間整體開發,打造融停車服務和便民消費、文體娛樂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載體。而針對中心城區土地資源稀缺,施工作業條件不足的問題,則引進國際領先的沉井式停車場建設技術,積極開展試點建設。

探索全新管理 打造“建鄴模式”

建設過程中,建鄴區還以建設“全模式停車綜合治理體系”為切入點,按照“創新治理體制,改進治理方式”的城市管理和綜合治理理念,集合政府機構、區屬國企和社會資本等多方力量,通過成立市場化基金、開展與第三方合作等模式,真正構建起“新建改造—智能管理—違停清拖”停車場全鏈條管理服務體系,形成全區停車設施綜合管理一盤棋的局面,努力探索形成“建鄴模式”。

通過市區兩級國企聯動,與優質社會資源合資成立路側停車管理公司,提升存量車位管理效率,逐步引入智能科技手段,優化區域靜態交通管理模式,並聯合城管、交警等部門,依法對違停車輛實施拖車處罰,實現聯動管理,有效解決區內停車困難和違停亂停等現象。 

(責編:唐璐璐、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