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任務

2020年11月23日08:02  來源: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
 
原標題:激活資產資源 保障農民權益 江蘇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任務

農村土地、廠房的荒廢閑置、公共資源的私下發包往往會造成集體資產的無形流失,不僅有損集體利益,而且村民也難以得到實惠。近年來,江蘇先行先試,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不斷激活鄉村沉睡資產,保護了廣大農民群眾的財產權益。作為全國首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省份,今天的《改革拓新路 發展開新局》就讓我們去看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江蘇實踐。

這幾天,南京市江寧區秣陵街道湖濱社區會計段金鳳正忙著梳理全社區最近一年人口變動、股權變化和集體資產增值情況,為社區發放今年的集體資產股金分紅做准備。她告訴我們,以往為了准時准確,要提前忙上好一陣子,而這兩年這項工作變得越來越“簡單”和順手。

南京市江寧區秣陵街道湖濱社區會計段金鳳說:“以前對於清產核資更多的是沿襲慣例,憑借經驗,或者隻盯住幾類比較容易開發轉化的資源,經營性資產可能就閑置在那邊了。現在基本上所有的集體資產能夠統一核算摸清,我們心中有數。”

改變源自2017年全省開展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通過統一資產編碼、專業測繪評估等規范的操作流程,湖濱社區所有的經營性資產都被登記在冊,這不僅讓段金鳳的工作變得輕鬆,更重要的是,隨著集體資產的歸屬清晰,每一分收益增值都能實實在在分享給社區居民。

南京市江寧區秣陵街道湖濱社區居民馬維義說:“現在全家五千,那個時候一千元左右,遞增了四千多,對生活肯定有幫助。”

近年來,江蘇各地依托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大力發展多種形式集體經濟,集體經濟收入大幅提升,以2019年為例,全省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達336億元,村均約192萬元。然而這些本該由村民共享的收益,卻有一部分因為資產權屬不清、用途不明而無形流失。在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全省實現應查盡查、摸清家底,讓每一個鄉村都有了一本"明白賬",同時嚴把成員界定關,將集體資產折股量化分配到個人,並統一開發集體經濟組織管理系統,實現所有成員統一登記,統一管理,變村民為"股民",共享鄉村集體經濟發展成果。

無錫江陰市高新區勇峰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劉奇雲說:“每個村民都有經過科學算法計算出的股份,來解決原先要麼有要麼沒有的矛盾問題,最大限度地平衡和化解因股份變化過於頻繁導致的分配不勻,這樣一來,每個村裡的人都能收到自己那份應得的分紅。”

截至目前,全省超過99%的村(居)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共清查核實集體資產超過3000億元,確認集體成員超過5000萬人,1.7萬多家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完成登記賦碼,整省試點任務基本完成。

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楊時雲說:“我們以全國首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為契機,為全國農村改革探索路徑,一步一個腳印地將改革藍圖變為現實。下一步,我們將突出提質導向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擴權賦能深化農村重點領域改革,突出富民惠民推進農村民生領域改革,努力在農業農村現代化試點上見成效,推動江蘇"三農"工作邁向新的更高台階。”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郝朦、亓晨、章斌煒 海門台、宿遷台報道)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編:蕭瀟、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