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深耕廣袤農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來說,能在原有生活習慣獲得最大尊重的基礎上,享受到現代化、高品質的鄰裡生活,無異於人生一大幸事。近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關於加強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實施方案》,按照農村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統籌城鄉融合發展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把好基本盤,堅持穩中求進,為新農村建設描繪出一幅靚麗新藍圖。
“農民”變“居民”不亦樂乎
“家裡3間瓦房拆遷后,拿到了一套121平方米的安置房以及10萬元的拆遷補償款,扣掉裝修費,還有3萬多的盈余。”對於不花一分錢就能置換到新房子,昨天,海安市興雅社區特困戶劉榮太聊到這裡喜不自禁。
在南通,像劉榮太這樣的“新居民”並非個例。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城市化進程的持續推進,農村居民集中安置區不斷涌現,大量的農民向安置區聚居,新居民隊伍日益壯大,逐步演化出一種統一規劃建設,居住集約、環境優化、治理有序、服務健全的農村居民生產生活共同體——新型農村社區。民政部門最新統計顯示,目前全市范圍內共有新型農村社區336個,總人口約406.6萬人。
據介紹,新型農村社區一方面打破了中國農村幾千年來形成的地域、宗族、產業架構,重塑了鄉村人際關系,催生了新的農村社區治理格局﹔另一方面,也出現了管理機制不暢、文化認同不足、社區服務短缺、物業管理缺位等問題。如何破解這些難點和缺陷。16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關於加強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實施方案》,堅持“基層首創、南通特色”,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鎮村下移,積極探索切實可行、可復制、可推廣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南通樣板”。
因地制宜打造“南通特色”
“實行村改居、合村並居,涉及的是農民的切身利益。”市民政局基層政權和社區治理處負責人成思斯坦言,加強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首先要保障的,就是農民的利益不受侵害,要讓動遷戶安居樂業,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劉榮太所在的興雅社區是海安最大的農村居民安置社區,由海安市雅周現代農業園區項目拆遷的主體村東樓村及所在鎮其他各村重點工程動遷居民組成,入住居民均為不同行政村的村民易地搬遷而來。一開始,裝修作業吵吵嚷嚷,垃圾雜物亂堆亂放,破壞綠化栽蔥種菜,見縫插針打谷晒糧,安置區屬地雅周村管不了,居民戶籍所在村又管不到,社區一直處於混亂狀態。
針對興雅安置區居民來源復雜,居住人員與承包土地事實脫鉤的具體情況,興雅社區著眼於以城鎮社區模式建立社區治理架構,著力構建黨建引領、居民自治、社區共治的“3+1”組織體系,幾年下來,曾經的混亂狀態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變。
用新型城鎮化的理念來推進農村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南通始終“先人一步”。根據《方案》,我市進一步強化問題導向,著眼現行農村基層治理服務中面臨的治理理念滯后、管理體制不順、自治活力不足、服務能力較弱等突出問題,大力推廣興雅社區開展農村集中安置區治理的成功經驗,鼓勵各地針對不同規模、不同地域、不同類型的新型農村社區,根據實際情況實行不同的管理方式,因地制宜,積極打造南通特色。
讓“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我們發現,在‘村民變居民’的過程中,也暴露出就業難、增收難、穩定難等突出問題。”興雅社區黨委書記尤興標說,針對問題,調整思路,推動“社區聯合企業、社區聯建合作社、社區聯系居民”橫向聯建不失為一個好法子,“由政府建立雅周工業園,讓適齡居民就近打工﹔雅周農業園優先錄用社區居民參與種植養殖,讓入園工作的老年居民每天獲得超過100元的收入﹔社區還設立了公益性崗位,錄用部分居民參與社區管理和服務。各渠道分流實現了社區居民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利益共擔,成果共享。近年來,已成功幫助年齡偏大、尚有勞動能力的360多名新居民找到了合適的就業崗位,新增年收入近3萬元。”
公共服務均等化、社區服務專業化、物業服務規范化、人居環境品質化……此次,在新出台的《方案》中,特別提到了構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新格局、健全新型農村社區治理體系、完善新型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強化新型農村社區產業支撐、打造新型農村社區文明新風尚等五個方面17項重點工作任務。《方案》明確到2020年底,新型農村社區將全部建有每百戶不少於30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建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殘疾人之家,設置文體活動場地,幼兒園、衛生室、市政公用設施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到位,統一設置防災避難場所,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初步實現。
“不僅如此,未來的新型農村社區還將滿足不同居民的特殊需求,充分尊重農民的生活習慣,提供配套農具存放、作物晾晒、紅白喜事集中辦理點、電瓶車集中充電樁等相關公共服務設施,引入居民融入、留守兒童托管看護、失地農民就業創業指導等個性化、專業化服務,讓新市民有序參與社區服務治理。”市民政局分管副局長沈華表示,接下來,我市將全面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先在各縣(市、區)挑選2至3個試點鎮(街道)高質量完成試點建設,再以點帶面有序推開,讓曾經的“農民”融入新型社區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不斷提升新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