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政策驅動,中小企業科創活力愈發充沛。據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昨天透露,今年雛鷹、瞪羚、准獨角獸三類企業各新增入庫1206家、547家和63家,較去年新增入庫數量翻番。
這是舉全市之力自上而下的推動成果。2018年,我市發布《無錫市創新型企業倍增計劃(2018-2022)》,將分層分類培育創新型企業列入目標,構建孵化育成體系,打造數量多、質量優、潛力大、成長快的創新型企業集群。政策統領,全市合力,召開全市創新型企業培育工作動員會議,推動創新型企業集群快速發展﹔實施太湖人才計劃,吸引人才積累創新實力﹔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頒布惠企20條、營商60條,制造集群“16+4”,優化營商環境……即便在疫情影響下,科創企業依然得到充分滋養成長壯大。
篩選科創企業入庫,是中小企業接受扶持的起點,除了每年給予30萬元至500萬元不等的科研資助外,入庫意味更多政策紅利,包括提供低息錫科貸、給予項目轉化增加資金收入、聚集金融機構目光於企業,提供更多融資機會讓雛鷹企業翅膀“硬起來”、讓瞪羚企業發展快起來。據統計,今年有127家企業實現不同層級的梯次升級。
醫療器械企業無錫蕾明視康科技有限公司,於2019年入庫瞪羚企業。從基層研發做起,在掌握科技“硬通貨”的前提下,企業加速發展。近日,與高瓴資本領投2億元融資協議簽約完成﹔與此同時,擴建廠房和增大研發同步進行。除了不斷升級已打入市場的人工晶狀體RS系列外,企業還圍繞治療白內障的數十種產品擴大了研發范圍。
政策發力為企業排除創業前期資金、場地等困難,為科技“小苗”茁壯成長創造了環境。無錫日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駿對這一點十分認同。他表示,企業擁有長久生命力需要在技術方面掌握自主權,“政府初期的支持,讓我們能夠專注研發。”最近日聯科技已攻克最后一項卡脖子技術,核心產品批量生產后,將徹底擺脫國外進口依賴。
市科技局人士表示,瞪羚企業上市潛力大,精准扶持將有助於企業打通上市關節。最近上市的無錫德林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此前入庫瞪羚企業。
存量企業在扶持中不斷進階,但科創動能也需要持續的增量加持。近年來,我市以賽為媒,舉辦創新創業大賽發掘優質企業,並前往西安、北京舉辦專場賽,引進前沿項目﹔在上海舉行科技合作洽談會,簽約59個科技項目,這些舉措推動了科創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崔欣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