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經驗”,在江蘇海安有了新注腳

人民網記者王繼亮

2020年12月14日08:59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海安市公安局城南派出所警網融合聯動指揮平台。記者王繼亮攝

誕生於半個多世紀前的“楓橋經驗”,如今在江蘇南通海安市有了新注腳。上個月 ,海安市公安局城南派出所以多項指標滿分獲評全省“學習優秀楓橋經驗派出所”榮譽稱號,並記集體二等功。對於此番獲得表彰,所長李志明告訴記者,派出所挂牌成立30多年來,深入學習浙江“楓橋經驗”,緊緊圍繞“全方位解決矛盾、全時空守護平安、全身心服務群眾”三大創建點,走出了基層派出所的一條特色之路。

化解“小糾紛”,促進“大和諧”

“有事找‘老葛說和’!”走進城南派出所轄區二裡社區,總能聽到這樣的說法。

55歲的葛衛東做了幾十年民警,最拿手的本領就是調解矛盾,2018年初所裡成立了“老葛說和”調解室,每年調解的各類糾紛有五六十例。“再棘手的矛盾經他調解沒有‘和不了的’。”社區居民朱偉說。

“楓橋經驗”的核心在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城南派出所則以化解“小糾紛”促進“大和諧”見長。除了“老葛說和”,該所創建的“幸福村居·警民守望”也已深入人心。自2017年12月以來,該所民警主動走出去,先后在下轄的17個社區聯合社區干部、小區物業、志願者聯盟將鄰裡和諧、消防注意事項、防詐騙保財產安全等警方提示融入到自編自導的文娛節目當中,著力構建平安城南。

“片警小花”在當地也是家喻戶曉。作為城南派出所開展網上群眾路線的一大特色。自2011年開始,該所10余名女警通過網絡平台接受網民求助,同時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擴大便民范圍。

借助“公調對接”城南調處站,城南派出所實現了矛盾糾紛“集中辦、快速辦、專業辦”,將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源頭。在李志明看來,將“公調對接”向基層警務室延伸,把調解做到了老百姓家門口。在外地務工,可以通過網絡調解﹔在村裡和社區,無須到派出所,直接在家門口的警務室調解。“把化解矛盾主動前置的好處,一是老百姓的糾紛少了,社會和諧了﹔二是公安機關接處警少了,節約了警力。”他說。

近年來,城南派出所充分發揮“城南模式”品牌效益,探索了“訪調對接”和“公調對接”網上流轉模式,調處各類矛盾糾紛9600余起,調解標的累計達4300余萬,得到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一致肯定,先后被表彰為“全省公調對接工作先進集體”“海安市品牌調解室”,調解員丁孝虎被司法部授予“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的榮譽稱號。

升級“小安防”,積累“大平安”

今年10月,江蘇省副省長、省政法委副書記、公安廳廳長劉旸在南通調研時,曾點贊城南派出所“警網融合”的創新舉措。

劉旸指出,實施“平安前哨”工程是堅持和完善“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治理機制的關鍵突破,要把平安作為價值追求,把網格警格作為前沿陣地,積極探索實踐,促進融合聯動,發揮好風險感知、矛盾化解、守護安全和服務群眾的功能和作用。

在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過程中,城南派出所融入地方政府城鄉社區網格化治理工作,堅持和完善“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治理機制,把公安基層基礎建設與社區網格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把民警與網格員有機統籌起來,把智慧警務與智慧網格有機融合起來,提高精密預防、精細管理、精微服務、精准治理能力水平,也為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一套行之有效、可供復制的實踐樣本。

值得一提的是,城南派出所警網融合聯動指揮中心設有指揮調度、審核分撥、視頻監控、警網融合、輿情監督、情報研判六大功能區18個席位,集成公安、網格數據、視頻監控等資源,實現了警務數據與網格數據反哺共融、警情與非警務類警情雙向互通、警格與網格信息流、業務流同頻共振。

“結合警務工作實際,主動對接轄區街道,共同確定網格劃分意見,按照‘一網全覆蓋’的理念,綜合考慮安全隱患、安全糾紛等治安要素,將轄區58個‘警格’與343個‘網格’無縫疊加,實現‘網格融入警格’‘警格對應網格’的精准對接,定期會商研判、協調解決網格內的重大事項,推動問題解決,自年初警網融合實施以來,警情同比下降4.7%,分流非警務警情168起,解放了基層警力,激發了社會治理活力。”李志明說。

(責編:耿志超、吳紀攀)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