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金湖:農房改善有內涵 群眾更有獲得感

2020年12月16日11:46  來源:淮安新聞網
 
原標題:金湖:農房改善有內涵 群眾更有獲得感

“房子裝修,大事小事都要忙,但忙得幸福。感謝政府好政策,讓我們住上了‘大別墅’。”金湖縣塔集鎮施尖村村民徐哲湘高興地說。

自2018年9月我省實施加快改善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工作以來,金湖縣堅持高起點規劃、高品質配套、多產業支撐,讓百姓“搬得出、留得住、更要能致富”,不斷完善農村公共服務和產業配套,著力建設“外在有顏值、內在有氣質”的美麗鄉村,讓群眾更有獲得感。截至今年10月底,該縣累計簽訂自願搬遷協議20246戶,通過省級驗收項目6個,改善農房3178戶﹔建成省級農房示范項目2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1個。

高起點規劃,統籌協調推進

“家裡10畝地一年得租金1萬元,我和老伴每月收入5000多元,兒子月收入6000多元……再住進新房子,那日子肯定越過越舒心。”在淮安市區務工的銀涂鎮於溝村村民崔杰,毫不猶豫地簽訂了老房拆遷協議。

金湖縣實行搬遷計劃安排、搬遷政策制定、設計方案審查、土地指標爭取、土地復墾交易、安置項目建設全縣“六統一”,避免鎮(街道)各自為政、責任落空,確保落實“一條線”、全縣“一盤棋”。該縣堅持群眾利益最大化,給予自願搬遷農戶房屋補助、購房補貼、隱性補助“三重福利”,綜合各類獎補政策后,質量較好的農房可以在縣城換購等面積的安置房,較為陳舊的農房也僅需支付1-2萬元的差價。

規劃布局上,按照“50%進城、30%入鎮、20%赴點”的總體原則,根據靠城、靠鎮、靠園“三靠近”原則,堅持點、線、面結合,規劃建設農村新型社區20個,規劃保留的19個村庄進行改造提升。面上,圍繞精品城區建設,在小集公寓、徐梁小區等安置小區基礎上,在縣城規劃建設3個大型農民新型社區,進一步加快人口集聚,提高基層治理質效﹔線上,策應全域旅游發展,以247省道(淮金線)、331省道及荷花大道等主要交通干線為主軸,規劃布局湖畔旺屯、荷韻小鎮等項目﹔點上,充分考慮群眾生活需求,在距離集鎮較遠、人口基數較大的地方,設點建設農房改善項目。

高品質配套,滿足群眾需求

“湖畔旺屯就是好,百姓看了開口笑……”在呂良鎮湖畔旺屯二期選房現場,村民趙可亞興奮地來了段順口溜,引來大家一片笑聲。

搬得出,更要留得住。金湖縣在嚴格落實省、市“七通九有十到位”要求的同時,充分利用原撤並鄉鎮現有公共服務資源,有效整合教育、衛生、商貿、物流等各類公共服務設施,提高農村新型社區建設整體水平,推動形成功能完善、高效便捷的生產生活圈。該縣抽調建管、市政、園林等精干力量組成攻堅隊伍,同步建設污水設施,鋪設污水管網,安裝路燈,實施美化綠化,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指數。立足特色田園鄉村試點建設,按照“四化同步”理念,深度挖掘鄉村文化底蘊,將知青歲月、治淮精神、紅色革命等特色文化元素與農房改善深度融合,培育省、市級特色田園鄉村,真正讓農民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

多產業支撐,帶動就業創業

“以前家裡房子破,我們兩口子就出去打工,想掙幾年錢把房子翻新一下,家裡老人小孩也顧不上。現在不一樣了,農房改善讓我們提前住上新房,而且離家200米就有工廠,收入不比外出打工低。”金南鎮村民王有富談及搬進新房時如是說。

金南鎮幸福街小區依托良好的鎮工業基礎,積極引導居民進園區務工,既滿足企業用工需求,又促進勞動力充分就業。毗鄰白馬湖景區的湖畔旺屯、緊靠荷花蕩4A級景區的荷韻小鎮,定位於服務全域旅游發展,積極引導居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創業致富。戴樓新塘居住點、金北金港小區納入高鐵新區、航空新城規劃,全面接受產業輻射。同時,結合社區建設和小區管理,金湖縣多渠道增加公益性崗位,統籌兼顧農村新型社區建設和農民就業創業,優先照顧困難群體,確保群眾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讓農房改善這項民生工程真正惠及廣大百姓。

通 訊 員 李廣忠 李 軍

侯秀鬆 陳 劍

融媒體記者 王 昊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