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寧:為幸福“加碼” 為小康“增色”

2020年12月21日17:14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為幸福“加碼” 為小康“增色”

  年終歲末,一系列暖心變化在江寧區湖熟街道悄然發生——“親子樂園”解決了兒童無人照顧問題,“健康驛站”為老人提供日常護理服務,垃圾分類“兌換超市”點燃群眾垃圾分類熱情,電商超市平台讓農民掌握線上“致富經”……這是今年以來,江寧區實施“微更新、微治理、微幸福”“三微”工程給基層帶來的“微改變”。

  堅持“小而精、微而特、准而實”工作思路,聚焦群眾關注度高、受益面廣的小事、實事、身邊事,江寧區構建“1+20+201”區街村三級項目體系,通過深化實施“三微”工程,有效解決一批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為百姓幸福“加碼”、為全面小康“增色”。

  靶向聚焦,資源沉到第一線

  湯山街道距離南京市區和江寧城區相對較遠,大部分年輕人選擇外地就業,但仍有不少“4050”人群、家裡有需要照顧的病人老人等群眾,希望能就近就業。

  以問題為靶向,湯山街道啟動“家門口就業服務站”三微項目。但實施初期就“卡了殼”,有群眾反映獲取崗位信息不暢通、技能培訓不實用,就業成功率不高。街道犯難之際,挂鉤部門主動伸援手。轄區園博園項目針對性開發衛生保潔、城管養護等工作崗位,解決了群眾家門口就業難題。

  基層吹哨,部門報到。今年以來,江寧區級機關工委、檢察院、氣象局等挂鉤單位,定期聯合街道開展“寧機益動”三微志願服務活動,提供就業政策解讀、就業糾紛法律援助等志願服務﹔區人社局主動對接培訓學校,開展農家樂烹飪、家政服務等多項實用技能培訓。截至目前,提供培訓約160人次,提供志願服務600余人次。

  江寧區委負責人表示,實施“三微”工程,就是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小康路上“一個不少、一戶不落”。作為 “三微”工程牽頭單位,江寧區委研究室創新實行“園街企”聯動機制,結合“寧幫手”體系,推動區級部門、國企平台、開發園區挂鉤街道,並將參與度、實效度納入年度高質量發展考評體系,推動資源沉到第一線,服務落到項目上,合力打造江寧“三微”示范品牌。

  條塊聯動,把難題解在家門口

  陸郎社區常住人口7000余人,擁有400余家經營門店,人口流量大,車輛密度高。但是由於發展規劃滯后,停車位嚴重不足,車輛亂停、交通堵塞以及違停罰單問題,一直困擾著社區居民。

  以“微更新”破解“停車難”,街道將停車場建設納入今年三微項目。今年9月,停車場建成投用,配套了公廁、健身器材等便民設施。當地社區利用停車場空閑時期,舉辦送戲下鄉、露天電影、文明宣傳等多元主題活動。街區面貌“換新顏”,居民休閑也有了“新陣地”。

  “花小錢、辦大事、惠民生”,是“三微”工程精髓所在。為讓項目更“接地氣”,實施前,區、街兩級“三微”專班開展實地走訪、評估論証,廣泛征集不同群體意見和訴求,“群眾點菜、政府端菜”﹔實施過程中,“三微”專班、第三方專業團隊、居民代表以及媒體代表等群體,通過進門入戶、查閱台賬等方式,對項目實施的規范性和實效性進行審核評估,真正讓“微項目”發揮“大效能”。

  抓實“三微”工程,江寧區不“打和牌”。每年底,區裡組織“擂台賽”,評出一批影響力大、示范性強、群眾認可度高的示范項目。評選結果同補助資金發放、高質量發展考核直接挂鉤。

  精准施策,把溫暖送到心坎上

  項目雖“微”,成效卻很“暖”。2019年,祿口街道建成血透中心,有效解決了當地24名腎病患者的血透問題。但“三微”幫手楊廣生在走訪中了解到,不少患者生活中普遍存在恐懼、自卑、自棄等心理問題。楊廣生和街道聯絡員蔣亞珠多次商議后,主動鏈接友旭家庭服務中心、南京綠絲帶公益社等社會組織,實施“腎友心苑”三微項目。

  “既解難題,又治心病,給群眾帶來‘微幸福’。”楊廣生說,因類風濕長期用藥導致腎衰的病人朱女士,家中有不少醫生開的降壓藥與補血藥,因病情特殊不能繼續服用,藥雖沒拆用但也不能退。服務團隊發動社會義工力量,把這些閑置的藥轉讓給了有需要的病友,減少了家庭經濟損失。同時,每季度組織策劃一次聯誼活動,幫助病友樹立信心,以陽光心態開啟正常生活。今年以來,街道已累計開展“腎友心苑”主題活動3次,針對兩戶較困難家庭幫助落實助學類幫扶資金3000元。

  江寧區委要求牽頭單位選派工作人員“一對一”結對街道,擔任“三微”幫手。同時,“三微”工程還建立了聯系幫扶機制,由街道梳理一批低收入農戶、低保戶、殘疾人、困境兒童等困難群體,實行“一帶多”幫扶模式,常態走訪、定期回訪、一幫到底,用心用情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用小變化撬動大幸福。今年以來,“三微”幫手累計走訪288戶困難家庭,投入各類幫扶資金50萬余元。(王世停 寧 研)

(責編:唐璐璐、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