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打好農業種子“翻身仗” 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

2020年12月28日07:48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農業“芯片”,如何不再“卡脖子”

“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解決好種子問題。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首次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層面提到解決種子問題。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關系國家農業產業競爭力。作為糧食大省,江蘇如何打好這場“翻身仗”,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卡”在哪裡:

核心技術創新不足

中國工程院院士、揚州大學教授張洪程告訴記者,在大宗作物方面,我們國家是有優勢、有特點的,比如雜交稻處於國際領先地位﹔但在一些細分領域存在短腿,如果蔬、動物品種方面,多元的、適應社會消費需求的品種和國外還有距離,生豬、蛋雞等依賴引種,地方畜禽遺傳資源受到威脅。

省農科院農經所研究員沈貴銀同樣表示,在水稻、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裡,我們的自主知識產權品種很多,且產量、抗性、品質等各方面都不錯,但在蔬菜、水果、畜牧業品種方面還有差距,像現在市場認可度高的陽光玫瑰葡萄、富士蘋果、長白豬、大白豬等,都是進口品種。

科技創新結構性失衡現象突出、良種供應保障能力仍顯脆弱、市場主體經營融合發展不充分、監管服務能力不足現象明顯……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處長何旭平直言,我國部分種源能基本自給,但品種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差距,還有個別領域種源基本來自進口:白羽肉雞祖代種雞基本從國外進口,甜菜95%的種子從德國、荷蘭進口。“我國種業自主創新水平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特別是核心技術創新不足。”何旭平說,跨國種業已進入“常規育種+生物技術+信息化”的育種“4.0時代”,我國仍處在以雜交選育為主的“2.0時代”。

南京理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余俊表示,企業8年前成立科研部,至今已投入種子研發資金3000余萬元,在小白菜等蔬菜品種上已經實現進口替代。但公司面臨的現實問題是基地土地匱乏,“南京寸土寸金,我們企業隻能到處找土地,而且現在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待在農村,我們要下很大功夫留住技術人員。”

在水稻專家、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才林看來,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但缺乏人才、缺乏投入,往往導致企業創新能力不足,“要加大產學研融合,把高校、科研院所的育種研發資源引向種業企業,讓種業研發實現更好的市場化。對江蘇來說,有條件加大對研發關鍵環節的支持力度,集中優勢資源做大做強一到兩家種子企業,提高在種子競爭中的話語權。”

江蘇努力:

提高科技實力強支撐

“我們有這個能力破解‘卡脖子’。”張洪程表示,要加快對產業發展影響大的品種的科研攻關,將現代生物技術和傳統技術相結合。體制機制也要有新的改革,不光在育種方面,種子的繁殖、生產、銷售、推廣也會反過來推動研發的創新,這方面既要和國際接軌,也要契合我國國情。

省農業農村廳科教處處長姜雪忠介紹,2017年,我省啟動實施農業重大新品種創制項目,圍繞水稻、小麥、玉米、蔬菜、特色果樹、畜禽、水產等領域開展49項重大新品種創制,力爭選育一批有良好的市場化前景、在農業生產領域有較好應用的新品種。

通過自主創新,省農科院育成南粳46、南粳9108等優良食味粳稻品種,實現高產與優質的統一,提升我省大米食味品質,打破了長三角地區原有優質稻米靠從東北調運的市場格局,南粳系列品種的市場佔有率已超過40%。

王才林介紹,省農科院與射陽大米集團合作成立了射陽大米產業研究院,射陽大米集團每年拿出專項資金用於支持研究院建設發展,兩年篩選出了射陽大米專有品種鶴香粳1號,較好地解決了淮北地區稻米產業發展缺乏香型優質品種的困境。射陽大米專用“芯片”誕生,提高了大米的科技含量。

中江種業是全國首批、江蘇首家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總經理蔣紅雲介紹,2013年,中江種業成立江蘇現代種業發展研究院,為尋求品種創新,積極與專家團隊合作、引進育種材料、提升育種水平。在種質資源創新上增加投入,根據市場需求,有選擇性進行種質資源創新。

“江蘇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江蘇的種業企業南可下,北可上,西可進,東可出。我們採取多作物多區域運作,保証運營安全。”江蘇明天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嚴輝民說,在長江流域,公司主推雜交水稻和常規籼稻﹔在黃淮海區域,公司有較強競爭力的優勢玉米系列品種在運作,通過准確定位公司發展方向,即使在種業寒冬時,也能最小限度受影響,做全做實各類優勢作物,做精做細各類核心市場。

各方期盼:

加快構建現代種業產業體系

去年,省農業農村廳印發《江蘇省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實施方案》,提出要“創制一批突破性重大品種”,加強種質遺傳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突破一批育種前沿性應用性關鍵技術,選育一批優質高產高效、特色專用、廣適多抗、適於機械化作業、輕簡化栽培的糧油和特糧特經新品種,培育一批優質肉雞、節糧型蛋雞、高繁殖力瘦肉型豬以及鴨、鵝、肉羊等優質特色高產高效畜禽新品種等。

這個方向,戳中了市場痛點。“現在同質化品種多,新穎性品種少﹔高產品種多,優質品種少﹔傳統品種多,特色品種少。”蔣紅雲說,現行的鼓勵企業“商業化育種”政策,因為缺乏具體項目支持,效果不佳,“企業育種投入大,周期長,見效慢。希望扶持我們自建制種基地﹔因極端氣候越來越多,對制種田塊也要加大保險政策支持。”

目前,我省種業企業“多、小、散”現象突出,整體實力較弱。沈貴銀表示,要推進科研機構與企業深度融合,支持共建高標准實驗室、育種研發中心和良繁基地等育種創新平台或成立創新聯合體。探索特色良種優先推廣或后補助政策,促進品種優質優價,做大規模,增加效益。對科研人員的評價導向也要轉變,進行分類考核,一線人員不能隻看論文,更要看實際成效。

何旭平透露,我省擬啟動玉米、大豆、生豬、奶牛、白羽肉雞五大種源“卡脖子”攻關計劃,支持龍頭企業牽頭集中力量攻關。同時,加快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商業化育種體系。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完善種業創新保護的正向激勵和失信懲戒制度。

在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方面,我省正推進全面調查收集,查清資源家底﹔建立完善保護體系,實現應保盡保﹔強化科學系統管理,確保資源安全﹔實施精准鑒定評價,挖掘優異種質﹔深度開發利用,提升育種效能。

“我們將圍繞打造千億級現代種業建設目標,深化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大新品種創新創制力度,加強種業基地建設,著力推進種業發展從抓種子向抓種子種苗轉變,從抓高產向抓高產優質協調轉變,從抓品種創制、推廣、應用向抓種業產業鏈延伸轉變,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產業體系。”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楊時雲說。(吳 瓊)

(責編:蕭瀟、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