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全市住房困難家庭“住有所居”是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根本目的,圍繞這一宗旨,今年全市棚戶區改造推進和保障房建設提標增質邁入“快車道”。記者近日從市住建部門獲悉,明年我市計劃新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2萬套,完成棚戶區改造征收面積60萬平方米,讓更多百姓實現“安居夢”。
改善居住條件,提升生活環境水平是大多數居民的朴素願望。出生在夾城裡,一住就是60多年的凌金林一家,今年5月在房屋征收時選擇了貨幣補償,並在附近金星家園購買了一套90平方米的保障房。近日,搬進新房的凌金林和老伴格外開心。“以前一家人擠在30多平方米的老破屋裡,沒有獨立衛生間,夏天潮濕冬天陰冷,如今住進了有物業管理的寬敞明亮的大房子,感覺很幸福。”凌老伯說,以前的老鄰居也有不少選擇了金星家園,到了新小區,還能做鄰居,別提多高興。
上月27日,隨著梁溪區夾城裡地塊最后一戶居民完成搬遷,夾城裡項目部對最后一棟房屋進行倒房拆樓,主城區這塊棚改“硬骨頭”提前完成征收,今年結轉的224戶居民也將住上“新房”,徹底改善居住環境。
讓棚改征收加速推進的是全市保障房建設有條不紊。記者近日來到位於運河西路與清晏路交叉口的朗詩綠卡小鎮南側安置房(新澤苑)項目,該項目共有23棟、1952套安置房,總建筑面積28.96萬平方米。項目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去年8月開工建設,目前主體結構已全部封頂,正在進行內牆二次粉刷、外牆噴漆、電梯安裝、水電氣布設等配套設施施工。在即將完工的小區,記者注意到,小區內綠化、健身、進出口門禁等硬件配套與商品房小區基本無差,各項居住條件都得到改善。
安置房是為民辦實事的“民心工程”,今年新吳區安置房建設年內迎來“大豐收”。位於德育路與欣鴻路附近的鴻運苑六期五區項目,共建設6棟單體603套安置房,小區樓房全部採用石材幕牆,美觀大氣,目前土建基本完工﹔此外,位於珠江路附近的紅蕾佳苑安居房小區工程除了建設1700多套安置房,還配建一所幼兒園以及15000多平方米的菜場和超市,預計明年底將整體交付使用。
除了保障房建設,今年我市公租房、廉租房等各類保障性住房也馬力全開加快建設。據統計,今年以來,全市新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22450套,目標完成率136%﹔基本建成6638套,目標完成率246%﹔城鎮家庭住房補貼發放戶數1417戶,佔全年目標任務144.5%。已完成征收拆遷72.79萬平方米,完成年度目標的145.5%,3945戶住房困難家庭徹底改善了居住環境。(孫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