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是中央要求,是人民期盼。而在徐州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看來,改善可以具體為一個個數據:
截至12月26日,根據國家平台發布實況數據統計,徐州市區優良天數258天,同比升高45天﹔優良率71.5%,同比升高12.3個百分點﹔PM2.5濃度49.4μg/m3,同比降低12.7%。截至11月,國省考斷面水質優Ⅲ類比例保持79.2%,無劣Ⅴ類水斷面﹔森林覆蓋率達到28.26%,位居全省第一﹔林木覆蓋率達到30.51%,位居全省第二……
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區域環境質量改善發力,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市委、市政府專門成立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負責統籌協調、組織指揮和督促落實一系列重大事項。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已成為徐州各級各部門的自覺行動,徐州的生態“名片”愈發閃亮。
翻身戰:還百姓一片藍天
眾志成城齊攻堅,不信藍天喚不回。
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市打好污染防戰攻堅戰指揮部會議,調度藍天保衛戰進展情況,一系列務實有效的舉措,讓徐州的百姓有了更強的獲得感。
柴油貨車和船舶污染治理、深度治理工業大氣污染、嚴格管控各類揚塵、全力削減VOCs……近年來,圍繞打好藍天保衛戰,市委、市政府深入分析存在原因,有針對性提出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今年省考核VOCs污染整治項目全部完成,全市重點工業行業VOCs排放量較2015年減少30%以上。我市繼續開展“散亂污”企業專項整治行動,分類實施關閉取締或停產整治措施,目前已完成全部整治任務。施工工地嚴格按照“六個百分之百”要求,全面推行“綠色施工”,實現工地噴淋、洒水抑塵設施“全覆蓋”。
我市還開展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修編工作,進一步明確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啟動門檻、解除條件,完善了應急減排項目清單,納入管控企業和工地分別增加至3108家和999家,將管控措施落實到具體的企業生產線,並向社會公開。
政府發力,群眾參與,才能形成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強大合力。今年12月4日,市生態環境局、市財政局聯合印發《徐州市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辦法》進一步明確了舉報生態環境違法線索將獲得獎勵,獎金數額從200元至40萬元不等。
保衛戰:給百姓一泓碧波
徐州河網交錯,水系復雜,以黃河故道為界,分屬沂沭泗、故黃河和濉安河三個水系,有流域性河道8條、區域性河道94條、縣鎮河道2030條、村級河道3142條、水庫72座、湖泊7座,河流總長15348.56公裡,水域面積佔比10.12%。
如何呵護好水資源,涵養好水生態,治理好水環境?我市全面打響碧水保衛戰、河湖保護戰。
徐州持續推進黑臭水體治理,提升市區河道景觀4條、片區水系貫通工程3個,實施縣城16條黑臭水體治理﹔制定考核獎補辦法,對市區已整治的75條黑臭水體每月監測評價,並開啟沿線30個泵站進行生態補水,徐州黑臭水體治理進度和成效在江蘇省領先。
我市還出台了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明確三年總投資75.94億元,加快補齊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提升污水收集處理效能。與此同時,我市全面推進河湖綜合治理,聚焦7大類68個工程項目,累計完成工程建設投資46億元,超額完成省、市考核目標任務。
《全市重點水體生態環境保護“清岸”專項整治行動方案》針對區域64條主次河流,開展沿線兩岸1公裡范圍內“九查九治”。目前,我市累計創建省級美麗宜居鄉村437個、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村庄15個,農村無害化戶廁普及率達97.6%。
持久戰:守百姓美好家園
今年,我市圍繞“摸清底數,預防污染,嚴控風險,擴大修復”的總體思路,著力推進土壤污染防治。
走進泉山區段庄街道段庄小區,以往的分散垃圾桶不見了蹤影。沿著小區主干道往裡走,一處“泉山區環保驛站”異常醒目。這處驛站從今年6月份開始運行,垃圾分類效果逐步顯現。段庄街道城管科科長劉金俠介紹說,這種垃圾分類驛站按照200多戶設置一個的標准,目前正加快推進布局工作。
像段庄小區一樣,目前市區1555個居民小區“撤桶建點”“三定一督”工作基本完成,公共場所、公共機構、公共區域分類投放設施配置到位,日處理能力396噸的餐廚廢棄物處理廠、200噸/天的農貿市場有機易腐垃圾處理設施均已建成投運,我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體系基本建成。
在農村,我市在全面實現“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縣(市)處理”基礎上,扎實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我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已初見成效。
除了垃圾分類、無害化處理,截至2020年上半年,我市還累計完成120個重點行業企業地塊布點採樣方案的評審,完成率100%。不斷完善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建設,按照國家技術規范完成了土壤環境國控監測點位設置,全市設置國控點位120個,省控監測點位10個。(魏寧 見習記者 劉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