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戶門檻降低透露哪些信號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陳瑤
1月1日起,福建省福州市《關於進一步降低落戶條件壯大人口規模的若干措施》及《〈關於進一步降低落戶條件壯大人口規模的若干措施〉實施細則》就要正式施行。早在本月中旬相關措施、細則發布時,就引起了不少人,尤其是有意扎根榕城人員的關注。
福州這次發布的新政指向明確,不設學歷、年齡、就業創業限制,外省市人員均可申請在福州落戶,六縣(市)、長樂區人員均可申請在五城區落戶﹔凡具有福州市戶籍的人員,其近親屬均可申請投靠落戶,可謂是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實現落戶“零門檻”。
人才是國家發展的戰略資源,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部署,我國人才發展和人才工作創新將融入國家大戰略、大格局、大態勢。
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黃茂興表示,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包括落戶政策在內的各項人才政策,為推進科技創新和社會發展提供了人力資源方面的重要保障。
“一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是青年和高素質人才,尤其是對於想要實現層級躍升的城市而言,吸引高素質人才的沖動和需求更為強烈。”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人才理論與技術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孫銳認為,人才有序有效流動才能達到市場化的有效配置,各地降低落戶門檻,既符合建設人才強國大背景,也是減少人才流動羈絆,更有效獲取人才的途徑。
記者注意到,12月以來,廣州、無錫、青島、蘇州等城市陸續發布了落戶新政策,步調一致地降低落戶門檻,向人才敞開懷抱。
例如,廣州正在征求意見的落戶政策在一線城市裡堪稱“最寬鬆”:隻需滿足大專或技校學歷、社保滿一年、年齡在28歲及以下即可在7個行政區落戶。
無錫、青島的落戶新政都涉及學歷型、技能型人才。例如,修訂過《無錫市戶籍准入登記規定》全面取消高校和職業院校畢業生、留學歸國人員、技術工人等群體的落戶限制。青島《關於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繼續放寬中心城區落戶政策,主要涉及學歷人才、技術技能人才、國內普通高校專科及以上學歷層次的在校大學生等人群。
不同於其他地市的政策,蘇州的落戶新政別有“新意”,在積分落戶時,實現居住証年限和社保年限積累互認,探索蘇州與無錫、常州等具備條件的都市圈率先實現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積累互認。
從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到中央經濟工作會將“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納入重點工作進行部署,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和重視不必贅言。
“當前,對高科技高層次人才,對國民經濟、國家關鍵核心技術有重要貢獻人才的需要是主要,但高質量發展對人才層次類型、能力水平、技能要求也提出更高標准。”黃茂興提到,各地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定位對人才發展的規劃也有所側重,落戶政策帶有鮮明的城市發展印記。
據官方披露,2020年,福州GDP將破萬億元大關。黃茂興認為,作為省會的福州亟需待壯大人才存量,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同時,科技創新、城市擴容、消費等因素,也倒逼城市進一步調整優化現有的人力資源結構,“零門檻”落戶政策是吸引人才的重要舉措。
廣州的落戶政策調整,則體現了人口調整與城市經濟結構和產業需求結構相關。華南師范大學人力資源研究中心主任諶新民認為,廣州一二三產業齊備,既需要高端人才,也需要技能人才。另一方面,當地產業結構逐漸向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轉型、優化、升級,這同樣需要人才支撐。
“十四五”時期,中國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人才工作也將面向高質量發展布局。孫銳認為,相比高質量發展的人才需求,我國仍面臨各類人才創新發展活力激發不夠,人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這需要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強化人才資源與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同頻共振、深度融合、協同發展上有所突破。
在黃茂興看來,未來還需要在體制機制、管理服務等方面繼續創新突破,不斷革除束縛人才發展的壁壘,破除論資排輩的陳舊觀念,為青年優秀人才創造脫穎而出、施展才華的機會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