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破解“重化圍江” 引領綠色發展

2021年01月06日07:41  來源: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
 
原標題:【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鐵腕關停顯擔當 騰籠換鳥譜新篇 江蘇:破解“重化圍江” 引領綠色發展

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五年來,江蘇堅決貫徹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全力破解“重化圍江”,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正努力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長江下游的江蘇段,水面上船舶如織,岸邊綠意盎然。而在5年前,卻是另一番景象。南京幕燕濱江大小化工企業集聚,污染嚴重﹔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區,各類“散亂污”企業上百家,濱江不見江。5年來,江蘇用壯士斷腕的力度關停了超過4000家低質低效化工企業,佔到了所有化工企業的六成,直接減少了4000多億的產值。

江蘇省發展改革委(省長江辦)副主任王顯東說:“總書記說長江病了,而且病得還不輕,這句話讓江蘇上上下下深刻警醒。這是生態之病,更是發展之病。如果我們不來一次人與長江的巨變,理念上再不轉變,再不提升,我們的生產會受到極大的制約。”

長江常州段是江蘇沿江八市岸線最短的,隻有25.8公裡,最多時卻聚集了127家化工生產企業。當記者來到這裡時,正好遇到沿江1公裡內的一家化工企業正在拆除,負責拆除安全督查的園區書記,正是二十年前招引這些企業入駐的園區副主任。

常州濱江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胥亞偉說:“20年前,招企業幾乎就是‘裝進籃子都是菜’。現在環境容量不夠了,污染事件時常發生,到了應該騰籠換鳥的時候。”

引進來容易,送出去難。搬遷資金、人員安置、債務清算等等一系列問題,讓每拆一家化工企業都難上加難。胥亞偉帶領團隊一家家談、一項項落實,時間最長的從簽下協議到拆遷,整整用了四年。如今,沿江一公裡范圍內31家化工生產企業全部退出,胥亞偉又干起了招商的老本行。圍繞著高分子材料、碳纖維復合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鏈,開發區陸續引進了60多個優質項目,產業發展的“含綠量”“含金量”不斷提升。

常州在騰籠換鳥,100公裡之遙的蘇州常熟氟化工園區在開籠引鳳。一年前引進的生物醫藥企業,投資20億的廠房建設已經過半。園區內老牌的氟化工企業,也在從傳統產品向電子化學等高端產品轉型。

江蘇高科技氰化學工業園管委會主任金永青說:“未來5年,我們園區要打造三足鼎立,有機氟材料的延伸,精細電子化學品,生物制藥產業。做到3個100億,就相當於未來5年內,我們的產值是以前20年的一倍。”

五年間,江蘇從關停企業的陣痛期中走出來,從新型碳材料到大醫藥健康產業,從物聯網到集成電路,沿江八市地標產業相繼崛起……剛剛過去的2020年,江蘇地區生產總值比五年前增加3萬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提升約5個百分點,當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增長2.5%以上。

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說:“長江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問題在水裡,根子在岸上。江蘇以生態岸線建設倒逼重化工圍江治理,以新布局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如今的江蘇,在不斷筑牢“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的同時,運用系統方法加快修復長江生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加快集聚高端要素,加快推進融合發展。以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依托,推動產業鏈和創新鏈雙向融合。加快推進13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和50條重點產業鏈的建設。新材料、新醫藥、新能源、軟件、節能環保等產業位居全國第一,集成電路、物聯網、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領域創新和產業層次實現了大幅躍升。

(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韋伊 李俊彥 徐澤城 李志陽 南通中心站 供片台/常州台 常熟台 編輯/張萌)

(責編:蕭瀟、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