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1年1月4日,人民日報第5版刊發沛縣縣委書記吳昊的署名文章——《社區治理重在黨建引領》。文章系統地總結了沛縣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居民需求為導向,探索出“組織聯建、力量聯配、服務聯手、資源聯合”的工作機制。文章發出后,迅速被“學習強國”、新華網、光明網等平台、網站轉發。徐報融媒記者近日走進沛縣基層社區,探訪沛縣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四聯四強”工作機制。
◎文/徐報融媒記者 李夢虎 於瓏 沛縣融媒記者 蔡承鬆 通訊員 韓通振 圖/徐報融媒記者 白雪
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黨建,是夯實黨在城市執政基礎、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要義。沛縣將提升城市社區黨建工作規范化水平列為“書記項目”,探索推行組織聯建強基礎、力量聯配強隊伍、多方聯手強服務、資源聯合強保障的“四聯四強”工作機制,以黨建聚力,構建城市社會治理新格局,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指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沛縣縣委書記吳昊說:“未來,沛縣將進一步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基層管理服務平台,讓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建設越來越好。”
什麼叫組織聯建強基礎?
社區治理好不好,建強黨組織是關鍵
1月8日上午9時,沛縣城區-13℃,創下多年來的最低溫度。沛城街道漢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裡溫暖如春。
“天氣寒冷,我剛在微信裡給老伙計們拉暖氣的事呢,誰家有故障就及時報修,督促盡快恢復供暖!”79歲的宋志來是漢台社區黨總支離退休老干部黨支部書記,他見到社區黨總支書記周脈旗就說起來。
“老宋快人快語,心裡時刻想著群眾的事,無論大事小事半夜都會給我打電話商量。”周脈旗說,老宋為居民辦了好多實事,他帶著離退休老干部、老黨員們多方協調,處在一線,四處奔波,讓紫荊花園小區通上了暖氣管道,讓小區居民冬天不再寒冷﹔讓紫荊花園小區擴充了400多個停車位,解決了停車難的大難題﹔讓紫荊花園裝了30多個監控設備,使居民們增強了安全感。
75歲的曹家興也是漢台社區的一名老黨員志願者。退休多年來,他始終保持不褪色的黨員本色,積極投身社區建設,幫助老人、關愛鄰裡、熱心公益事業,用實際行動將溫暖傳遞給身邊的人。多年來,他貼近群眾,秉公辦事,以理服人,甘做民事糾紛和矛盾的“滅火器”,做居民有求必應的“及時雨”,積極幫助解決社區鄰裡之間、婆媳之間、夫妻之間各種矛盾。
“選優配強領導班子,努力讓街道社區黨組織有效發揮作用。”沛縣沛城街道副主任宋敏說,加強基層黨組織延伸覆蓋,將其延伸到小區、樓宇。漢台社區建立“社區黨總支—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網格黨建架構,劃分小區黨支部6個、樓棟黨小組29個,選樹黨員中心戶35個,有效延伸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工作觸角。
漢源街道劉園社區位於沛縣新城區中心商業區,街道依托九龍城商業廣場,建立商圈黨建聯盟,輻射帶動周邊商鋪120余家,不斷加強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
漢源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孫曉晴說,順應新經濟新社會組織不斷涌現的新形勢,通過單獨組建、區域聯建、行業統建等方式,努力實現黨的基層組織全覆蓋。同時,完善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在城市街道社區普遍推行大黨(工)委,通過聯席會議制度、統一活動日制度等,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駐共建,把駐區單位黨組織的力量凝聚起來,有效調動各方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夯實社區治理根基。
什麼叫力量聯配強隊伍?
加強社區治理工作,把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
沛縣按照職業化管理、專業化建設要求,通過規范員額管理、提高待遇保障、拓寬晉升渠道、加強教育培訓等措施,著力打造政治覺悟高、專業素養好、服務能力強、居民群眾滿意的社區工作者隊伍。
5日中午12時10分,已經過了中午下班時間。沛城街道香城社區服務中心迎來兩名群眾,她們前來咨詢社保和醫保問題,全科社工魏青停好電動車返回服務大廳,耐心為群眾介紹情況,接近13時才回家。
31歲的魏青於2012年6月畢業於重慶信息技術職業學院,曾在沛縣司法局做社區矯正員。2020年9月,小魏報名參加了全縣城市社區工作者招聘,當時全縣有1000多人報考,錄取80人,她以優異成績被錄取。
“以前做社區矯正,工作單一,現在全科綜合性的社區工作更貼近群眾,服務范圍也更廣泛,對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了。”魏青說。
沛縣縣委組織部分管負責人說,2020年以來,沛縣全面推行城市社區工作者職業化體系建設,設立三崗十八級職業薪酬體系,暢通社區工作者職業晉升渠道,讓社區工作者有干頭、有奔頭、有盼頭。去年9月份新招聘的80名社區工作者,年紀輕、學歷高、頭腦活,為社區注入了強大的活力,社區戰斗堡壘作用進一步加強。
“大爺,您慢一點、走路一定要小心!”下午3點,在大屯街道頤園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兩名社區工作人員正攙扶一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
“這群孩子真好,十分熱情,不僅在這裡給我們辦理業務,平時在小區裡也經常見他們幫一些孤寡老人們做苦活累活。”72歲的周大爺說。
據介紹,沛縣在社區治理工作中,加強引導、注重培育,實行志願服務積分制等激勵措施,將熱心社區工作的公益組織、志願服務隊伍等及時補充到社區工作力量中來,發揮社會力量在基層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注重發揮社區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引導群眾參與社區治理,建立黨員聯系群眾機制,加強黨群干群互動,更好地聚合民意、化解民憂、維護民利。
什麼叫多方聯手強服務?
堅持以居民為中心,讓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社會志願服務等互相聯手
沛縣在社區治理中,推行網格化管理,推動社區干部和志願者下沉,形成“人在網中行、事在網中辦”的服務管理機制。實行項目化運作,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陣地,以政府購買服務為抓手,既開展普惠居民的衛生、綠化、治安、文體等綜合性服務項目,又推出面向特殊群體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失業人員再就業等服務,努力滿足居民的發展需求。強化科學化評價,圍繞提升社區治理效能,合理設置考核指標,強化考核結果運用,把工作實績作為評價的重要依據。
大屯街道要求,網格員每周走訪一次空巢老人,對高齡空巢老人走訪慰問,確保空巢老人在寒冷的冬季能夠在溫暖中度過。這些空巢老人長期獨居,有的生活難以自理,隨著冬季的到來,老人容易因摔倒造成摔傷骨折的事故。每一位網格員在日常工作中要定期對他們進行走訪慰問,確保空巢老人度過一個溫暖的冬天。
每一次入戶走訪都會與老人親切交談,詢問生活情況和身體狀況,叮囑他們要注意飲食衛生,注意身體健康,注意防滑、防摔生活細節,並幫老人打掃衛生、做家務,與他們面對面談心 。每次臨走時,老人都會激動地說:“現在政策是真的好,我們這些老人能夠領到養老金、高齡津貼,還有你們這麼關心我,真的很感謝你們 !
在沛城街道泗水社區的老火車站小區有這樣一個房間,平時,老火車站的退休大爺大媽們三五成群地趕來休閑娛樂。每當小區裡有點啥事兒,社區工作人員和小區的居民代表就聚集於此,聽聽大家的評論意見。時間久了,這也就成了事實上的“評議中心”了。沛縣在社區治理工作中注重傾聽群眾評價,讓更多人參與評價,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成效。
什麼叫資源聯合強保障?
做好社區治理必須做實基本保障,實現資源下沉,保証基層黨組織有力開展工作
“我們小區物業服務很貼心。”沛縣漢源街道九龍城小區的業主張先生說起自己小區的物業是滿口稱贊。該小區物業由盛全物業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承接,近年來,盛全物業通過黨建引領,積極打造“紅色物業”。
為業主提供智能門禁即刻開門、物業保修一鍵上門、先鋒管家一站式服務等多樣化智能物業服務﹔在行業內率先落地並推廣人臉識別技術﹔開創“全流程、無痕化”智慧小區生活服務體系,確保業主權益,為業主提供高性價比服務產品。一系列的優質服務受到了業主的充分肯定。
漢源街道黨工委負責人說,高標准打造社區陣地,按照“辦公場所最小化、服務陣地最大化”思路,採用新建、整修和利用閑置國有資產劃撥等辦法,全面升級社區工作陣地,打造標准化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使其成為居民的溫馨家園。
沛縣漢興街道錦誠社區充分利用原小區售樓中心建筑,保留原有設施的基礎上,分層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成集黨建宣傳、文化娛樂、休閑健身、養老育幼等多功能、多方位的“生活大本營”。寒冬天氣,社區裡的小朋友們在兒童娛樂室嬉鬧,年輕人到健身房鍛煉,老人們則聚在圖書室或棋牌室娛樂享受冬日裡的美好時光。
“一樓是老年人活動中心,二樓是婦幼活動中心,還有智慧書屋,這裡還是社區居民們的‘評議中心’,社區裡的一些大小事就是在這裡解決了。”錦誠社區黨支部書記毛基榮說。
近日,錦誠社區黨支部候選人推薦大會上,與會黨群代表就錦誠社區的發展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居民們認為盛世錦園小區西門的巨石對行車存在很大隱患。經黨群議事會討論,現場勘查,錦誠社區15名代表經過充分議論后,形成一致意見,將巨石遷至南門東側綠化帶上。
走進沛城街道文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台自助終端機擺放在醒目位置。有了這台終端機,社區居民不用出社區跑到很遠的城北去了,隻要拿著卡到服務中心就可以查詢信息給市民卡充值,簡單方便,省時省力。
據介紹,加快推進智慧社區建設,充分運用大數據分析統計結果,讓居民少跑腿、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感受到生活便利。
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基層。基層是人民群眾滿意度、獲得感提升的“第一線”“主陣地”,沛縣的實踐表明,隻有堅定不移地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不斷夯實基層社會治理這個根基,就能有效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確保社會和諧穩定。(李夢虎 於瓏 蔡承鬆 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