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經開區:黨建引領 推垃圾分類落地生根

2021年01月13日13:01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圖為雨花經濟開發區志願者向居民宣傳垃圾分類工作。雨花台城管局供圖

垃圾分類看似舉手之勞的小事,卻是一場城市精細化管理大考。在南京雨花經濟開發區,部分小區開展垃圾分類先行試點后,環保屋選址爭議聲音較大。環保屋建成后,如何引導居民正確分類和投放垃圾等,也成了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過程中面臨的現實問題。

面對難題,雨花經濟開發區堅持黨建引領,把握居民群眾是垃圾分類工作的關鍵點,建立垃圾分類“1+X”模式,凝聚物業、志願者服務隊、專業公司等各類社會力量,通過宣傳引導、建好設施、約束激勵等有效舉措,逐步推進垃圾分類深入民心。

截至2020年底,雨花經濟開發區投資近1000萬元建設智能化環保屋17個,實現8個小區全覆蓋,建成率和投運率均達到100%,是南京市首個實現全環保屋建設的園區。日均廚余垃圾量超2噸、可回收垃圾量3654公斤、有害垃圾0.4噸,同比增加5%,其他垃圾20噸,同比下降3%,“三增一減”趨勢明顯。

堅持黨建引領 三支隊伍靶向發力

在垃圾分類工作中,雨花經濟開發區建立了3支由社區黨組織牽頭,黨員、網格員、物業保潔員及志願者組成的“宣傳員”隊伍,劃分責任包干區,通過黨員引領帶動,做好宣傳普及、踐行示范、監督勸導,引導居民從“被動”到“主動”,從“不會分”到“學著分”,從“個別人”到“每個人”的轉變。

同時,建立“城管+行業職能”聯動的“執法員”隊伍,以開發區執法中隊為基礎,結合“管行業必須管分類”的要求,市場監督、文化和教育等行業主管部門參與。執法員在聯合執法時,對不按垃圾分類要求且屢教不改的行為開展教育,出具整改通知書或者罰款單開展垃圾分類聯合執法。

此外,建立由志願者、物業組成的桶邊“督導員”隊伍,督促居民准確投放把好“分類關”,形成“集中分類投放+定時定點督導”垃圾分類模式。

堅持宣傳先行 引導分類

雨花經濟開發區在垃圾分類工作中,加大宣傳力度,讓垃圾分類工作深入人心。據了解,該開發區通過“掃樓式”的入戶講解,發放“一封信”、張貼宣傳海報、橫幅、視頻播放等形式高頻率全面營造宣傳氛圍,提升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知曉率。數據顯示,4月以來,當地新增宣傳欄7處,發放“一封信”7000余張,張貼各類宣傳海報橫幅500張。

同時,開發區邀請黨員居民代表召開垃圾分類工作分析會,共同商討當前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措施﹔組織社區、物業負責人、樓棟長、志願者及居民代表等,赴棲霞區金堯山庄小區垃圾分類新型環保屋進行現場觀摩學習。

此外,當地還通過上門指導、路邊分類引導、推送微信、組織居民參觀雨花台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江南焚燒廠等,引導居民從不同角度了解家中垃圾該如何分類及如何正確在環保屋中投放。截至目前,雨花經濟開發區共開展垃圾分類我先行廣場活動35場。

堅持多方融合 實施長效管理

雨花經濟開發區在垃圾分類工作中,堅持多方融合,引進專業公司實行市場化運作,建立垃圾分類宣傳系統化、投放便利化、收集智能化、運輸專業化、處置無害化、循環利用資源化及建立智慧分類大數據管理平台的“六化一平台”管理模式。

為更好實施長效管理,開發區還設立了垃圾分類“紅黑榜”,展示垃圾分類中積極正面的行為,曝光不文明行為﹔推行垃圾分類積分兌換,積分累積到一定數量,便可以兌換小禮品,促進居民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

同時,從嚴落實《條例》,按照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多部門聯合檢查企業、沿街店鋪、農貿市場等開展生活垃圾分類開展情況﹔嚴厲查處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等四個環節的違法行為。截至目前,共檢查各單位120次,批評教育40起,責令改正30起,書面警告24起,共實施行政處罰24起。(陳梓萌) 

(責編:張鑫、吳紀攀)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