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這些教育民生實事,辦得怎麼樣了?

2021年01月13日23:37  來源:交匯點新聞
 
原標題:江蘇這些教育民生實事,辦得怎麼樣了?

交匯點訊 “小胖子、‘小眼鏡’的問題要重視起來。”“身邊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要多關注。”“‘擇校熱’緩解了,學區房依然是老百姓關注的焦點,如何來破解?”1月13日,12名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受邀走進省教育廳,和省教育廳廳長、主要處室負責人面對面交流座談,共話教育謀發展。

堅持深化改革,讓政策更好聚焦解決實際問題

教育堅持深化改革,讓政策更好聚焦解決實際問題,座談會現場不少代表委員也切身感受到了帶來的變化。“譬如去年出台的‘公民同招’政策,公辦民辦學校同步登記報名、同步招生錄取、同步注冊學籍,‘擇校熱’就得到明顯緩解。”省人大代表、水利部水文儀器及岩土工程儀器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副總工程師張玉成說。

省教育廳廳長葛道凱介紹,去年8月,全省6171所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和592所民辦學校真正實現了公民同招、免試入學,同時,省、市兩級陽光招生平台全面投入使用,報名信息、錄取信息、招生計劃數、電腦派位計劃數等數據在平台上一目了然。9月,全省181萬義務教育階段新生全部順利入學開學。

“這是個好政策,但社會上還是有老百姓對最優質的學校有強烈需求,導致學區房還有熱度。”張玉成建議說,“下一步要在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上下功夫,以引進名校、集團化辦學、結對合作等多種形式滿足大家的教育需求。”

代表委員們反映,近年來,中小學教師額外負擔重的現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現為檢查評比多等,如何切實減輕教師負擔?葛道凱說,2019年,省教育廳通過歸納整理,摸清了教師減負的“累點”“痛點”,對現有涉及中小學校和教師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進行了一次集中清理,2020年制定《省級機關部門涉及中小學和教師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創建事項清單》,省級進校園事項在現有基礎上減少72%,要求未納入清單的事項,一律不得開展。通過清單管理,為廣大中小學教師營造一個安心從教、靜心從教的良好環境。“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通知》精神,把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列入教育督導內容,確保督查檢查評比考核創建事項在現有基礎上減少50%以上,做到每年更新、動態調整、總量不增。”

2018年起,我省啟動教育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對消防不合格、教師無資格、無証無照的學科類培訓機構依法取締5405家,有效治理了校外培訓機構亂象。這一“雷霆出擊”,引發了省政協委員、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田敏的持續關注。“教育專項治理,還人民群眾一個良好的教育生態。”他建議說,校外培訓機構規范了,但價格亂象還是存在,“希望省有關部門能夠出台相關的政策,價格也明確規范起來。”

堅持擴大供給,讓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質量

擴大教育供給,才能讓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學。“2018年以來,每年全省新建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500所左右,增加學位超30萬個,義務教育學校大班額消除取得明顯成效,66人以上超大班額班級已經清零。”葛道凱說,尤其是每年新建改擴建普通高中50所左右,連續三年擴招學生約12萬人。目前,普通高中招生規模比例達到了58.03%。

“這些學校的硬件條件怎麼樣?”省政協委員、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院長蔣沁追問說,這些年我省中小學生近視率居高不小,有沒有關系?“我省對教室的採光照明都有明確要求,對課桌椅高度進行個性化調整,也一直在推動養成學生用眼衛生習慣。”葛道凱說,2019年的中小學生近視率已經有所下降,但2020年上半年有所反彈,“中小學生近視率是關系中華民族未來的大事,我們一定要抓好。”

“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一直是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點問題。“‘十三五’以來,我省平均每年新建改擴建幼兒園500所左右,全省85%以上幼兒就學於省、市優質幼兒園,全省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98%,實現每1.1萬人口擁有一所幼兒園。目前,我省普惠性幼兒園佔比已超過85%,超額完成國家確定的80%的任務。”葛道凱說,我省出台了《江蘇省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方案》,確保符合條件的小區配套幼兒園全部整改為公辦園或者民辦普惠園。“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2020年,省定公辦園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標准從原來的300元/生 年提高到650元/生 年,同時要求對認定公布的達到相關辦園標准、辦園行為規范、且收費不高於同級公辦園收費標准2倍的普惠民辦園執行同等標准。”

“學校建設了、硬件上去了,教育要有質量,師資配套更要跟上。”省人大代表、高郵市菱塘回族鄉鄉長薛元金在現場拿出了一份工資表,“目前教育的投入仍存在缺口。我們一些鄉聘、自聘的幼兒園教師,每個月拿到手的工資收入隻有1000多元,隻有普通電纜工人的五分之一。如何留得住年輕教師?如何讓他們安心從教?但我們想給錢也給不了,希望能夠出台相關的政策,允許地方政府幫助提升這些教師的工資待遇。”

堅持以人為本,建設更良好的教育生態

近年來,江蘇教育主動回應社會關切,用各項暖心服務持續改善社會教育生態。葛道凱說,譬如推進中小學課后服務等舉措,受到社會各界普遍好評。目前全省80%的小學、50%的初中開展了課后服務,參與學生數約佔在校生總數的30%至40%,少數學校參與學生數達90%。參與教師數約佔專任教師總數的40%至50%,基本滿足了家長接孩子放學困難的需求。

“如何更加優化課后服務的內容?調動起教師們的積極性?”有代表委員提問說。葛道凱說,各級財政對課后服務的力度不斷加大,2020年,省財政安排1.9億元用於蘇北地區課后服務補助。去年省教育廳聯合發改委、財政廳等部門出台了推進中小學課后服務的文件,明確課后服務經費解決方式和收費標准,確定課后服務費每學期不超過300元,並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減免,有效推動了課后服務工作的進一步落細落實。

目前,我省“五育”教育不平衡,相對重視智育培養,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重視不夠。不少代表委員們也反映,要多關注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我們學校專門送了老師去國外進修心理學,還引進了兩名碩士研究生做專職心理輔導老師。”省人大代表,海安高級中學黨委書記、校長呂建建議,要開設相關的課程和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對於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能使其成為家長和學校之間的矛盾,要引入專業的第三方機構進行研判,“緩解家長的焦慮,這不僅是教育的問題,更是全社會的問題。”

“在下一步推進‘五育’教育的過程中,千萬不能應試化。”省人大代表、南京廣播電視集團融媒體新聞中心主持人馬青說,現在一些基層學校把“五育”教育的經念歪了,音樂課考五線譜,科學課變成了理綜小測試,“甚至為了體育課的跳繩考試,家長給孩子報了校外補習班。這樣的‘五育’教育,變成了新的壓力,能夠激發起孩子們的興趣嗎?”

交匯點記者王拓

(責編:唐璐璐、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