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社廳1月17日發布消息稱,2020年度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高級職稱考核認定工作結果已發布。經專業委員會評議、考核認定委員會確認、社會公示等程序,最終有504人通過認定,其中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的丁宗勵等244人被認定為正高級職稱,揚州市丁娟繡業有限公司的丁娟等260人被認定為副高級職稱。
破除“五唯”,
彰顯“特別突出”導向
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高級職稱考核認定辦法,是江蘇在全國率先制定出台的一項重大人才評價改革制度,是克服人才評價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五唯”傾向的重要舉措。
省人社廳副廳長朱從明介紹,高級職稱考核認定,是給予那些不具備相應專業技術資格條件規定的學歷、資歷、職稱層級、論文等要求,但品德、能力業績特別突出的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的一次機會,是“不拘一格選人才”。申報門檻降低了,但是標准並沒有降低,而是嚴格把握了“特別突出”的總體原則和導向。
據了解,申報考核認定的人員,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在學歷、資歷、職稱層級、論文等方面有所欠缺,難以通過正常申報實現職稱晉升。申報人必須具有“特別突出”的品德、能力業績,足以彌補其在學歷、資歷等方面的缺項,專業水准、業績成果、社會貢獻必須超過同層次的水平,才有破格或者越級通過考核認定獲得高級職稱的可能,否則,寧缺毋濫。
此次考核認定共有1472名申報人員,從認定結果來看,有6個專業的通過率低於5%﹔除去直接認定的131名受到省級以上表彰的抗疫一線醫務人員,總體通過率隻有28%左右。對於認定結果,考核認定專業委員會專家表示:“不讓不符合要求的人搭‘便車’,讓特別突出的人才‘綠色直通’,這正是對考核認定政策精神的准確把握和現實體現。”
分類評價,
多維度考量業績成果
此次考核認定委員會組成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哲學社會科學、文化藝術、教育、醫藥衛生、技藝技能、財經8個專業委員會,下設12個專業組對申報人員進行評價。
據悉,考核認定實行分類評價,有的專業類別側重於學術研究,有的專業類別側重於一線實踐業績。比如工程類和財經類,前者更看重技術成果,后者更注重實際經營業績成果。突出社會評價,加大社會效益評價權重,注重成果的研究質量、內容創新和社會效益。同時,突出市場評價,充分發揮市場“試金石”作用,通過看其創造的經濟效益、社會價值和實際貢獻,來評估申報人員的水平和潛能。
比如,此次被認定為機械工程專業正高級工程師的李磊博士,畢業於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專業,是蘇州綠控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公司成立10年間,已實現24.5億元的產值,累計稅收貢獻8000萬元。李磊本人先后入選國家和省重點人才項目,其帶領團隊研發的新能源商用車混合動力系統總成填補了國內相關技術領域空白,被認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和江蘇省首台套產品,並於2019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直接認定,
激勵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
此次通過認定的504人中,有131位是受到省級以上表彰的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
被認定為主任醫師的南京市第一醫院副院長戚建偉,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作為江蘇援湖北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醫療隊臨時黨總支副書記,南京二隊隊長、同濟醫院光谷院區E1-5危重病區負責人,帶領南京二隊在武漢抗疫一線連續奮戰52天,實現“患者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醫療零差錯”的目標。
張建平是蘇州市第五人民醫院分管醫療業務的副院長,疫情發生后,他第一時間參與了防控和救治。江蘇第一例確診患者去年1月10日入住蘇州市五院負壓病房。從疑似到確診、再到治愈的半個月中,張建平憑借職業敏感性,經反復斟酌,決定通過採集氣管鏡下肺泡灌洗液送檢省疾控,最終確診該病患為新冠患者,避免了“漏診”“誤診”可能導致的疫情擴散,守住了蘇州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
疫情期間,江蘇醫務人員扛起政治責任,迎難而上、沖鋒在前、拼搏奮戰,彰顯了護佑生命、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去年2月7日,省人社廳會同省衛健委在全國率先出台了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職稱評聘傾斜激勵政策,得到醫務人員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此次直接認定高級職稱的131名一線醫務人員中,有2人受到中央表彰、129人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
對民企予以傾斜,
支持特殊專長人才
南京籍演員梅婷,從1994年首次出演電視劇《紅櫻桃》開始,26年來參演了數十部影視劇作,在屏幕上塑造了多個經典人物形象,並為國內觀眾所熟知。梅婷接受採訪時表示:“我把自己的用心平移到角色上來,獲得的社會反響遠遠超出我的預期。表演就是珍惜生活、珍惜自己、珍惜角色。”屢獲殊榮的梅婷於2011年獲評國家二級演員,此后她繼續活躍在演藝一線,並於2015年憑借《父母愛情》奪得第三十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女演員獎。此次被認定為一級演員正高級職稱的梅婷,在南京成立了蛇槃兔影視文化工作室,力求在影視文化方面進行新的探索。
高郵市新聞書畫院的殷旭明、南京德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劉建、江蘇省書法院的提俊豐此次被認定二級美術師副高級職稱,他們分別是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獲獎者。
全國首家刮痧門診——江蘇省中醫院刮痧門診負責人安紅麗,自幼學習中醫基本理論,苦學針法、砭法、罐法及理筋整復等外治法。每年診治患者約13000余人,承擔了省內外20余家中醫院進修生帶教以及美國等10多個國家留學生的指導工作。獲評國家首批中醫專長醫師的安紅麗,既是中醫傳統技術的傳承人,也是中醫傳統技術的推廣人,此次被認定為副主任中醫師。
朱從明介紹,為了更好地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此次考核認定對民營企業申報人員予以適當傾斜,共有近200名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被認定高級職稱。
改革評價機制,
集聚緊缺人才
江蘇廣興集團有限公司首席技師、總工程師沈春雷,此次被破格認定為正高級工程師。他從1981年就開始從事瓦工工作,經過40年的努力,獲得了一系列榮譽,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勞動模范、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江蘇工匠、江蘇省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
“如果不是考核認定,我一個高中生可能一輩子都沒機會評高級職稱,這是對我業務能力的認可。”當得知自己順利獲評高級工藝美術師時,江蘇凱利繡品有限公司繡娘徐美玉特別高興。徐美玉高中畢業后跟著家人學習刺繡,如今已經從業42年。她曾獲得省鄉土人才大賽刺繡項目一等獎,江蘇技能狀元大賽刺繡項目第三名。徐美玉說,以前隻有大學老師能評高級職稱,現在做刺繡也可以獲得同樣榮譽,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到刺繡行業裡來。據了解,此次認定有9名省鄉土人才大賽獲獎人員以及20多位高技能人才被認定為高級職稱。
此次考核認定制度有效解決了高技能人才“能參評”、優秀人才“評得上”、領軍人才“評得快”的問題。朱從明表示,今后,考核認定工作將進一步圍繞助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實體經濟壯大展開,並加大對海外高層次人才等重點群體的支持力度,以此集聚更多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全面提升人才評價機制改革政策的質量和效益。(唐 悅)